监管之下,线下理财的线上平台何去何从?

首页 > 观点 >正文

【摘要】最近这段时间最有影响力的事件就是监管细则暂行办法终于从不疼不痒的征求意见稿变成正式下发,很多互金评论员都集中在银行资金存管、借款限额、ICP许可证、债权转让、发行理财产品等几个方面,认为行业洗牌加速,平台存有量会大幅度下降等等,但是我更关心线下理财公司的那些线上平台究竟该何去何从。

  Roshan先生  ·  2016-09-08 11:35
监管之下,线下理财的线上平台何去何从? - 金评媒
作者: Roshan先生   

虽然roshan先生的工作离开互金行业已经两个月了,一直都很关注互金方面动态,不过每天看互联网新闻也很少看到有影响力的互金大事件,或许对于这个曾经饱受争议的行业来说不算坏事。最近这段时间最有影响力的事件就是监管细则暂行办法终于从不疼不痒的征求意见稿变成正式下发,很多互金评论员都集中在银行资金存管、借款限额、ICP许可证、债权转让、发行理财产品等几个方面,认为行业洗牌加速,平台存有量会大幅度下降等等,但是我更关心线下理财公司的那些线上平台究竟该何去何从。

线下理财公司的线上平台,说起来可能有些绕口,但是曾经的佼佼者大家应该都不陌生,e租宝啊,中晋啊,大大集团等等应该都算,很多互金同行和大佬都不承认他们是互金平台,只是金融业务(或骗局)加上互联网的名义,顶多算是金融互联网平台。通俗的说就是那些不通过互联网来开展申请借贷业务和不以互联网来获取投资人的平台,借贷人和投资人大都是来自线下,只是投资人在进行理财项目投资的时候,是通过互联网(网站、微信服务号或者手机APP)来实现。虽然没有做过具体的统计,但是通过对本地此类平台的摸底,再加上此前全国庞大的小贷公司规模和如今2000多家平台的现状,相信应该不是个小数目吧,二三线小城市应该尤其多吧,反正roshan先生所在的某省会城市是一抓一大把。

此类平台的主要特点如下:

1.投资人基本来自线下,主要依靠理财门店拉客和线下推广营销

2.信息披露普遍不透明,投资人很难分辨借款项目的真假

3.不要具备正式的金融从业资格和相关牌照

4.绝大多数都自称是小而美,虽然运营成本不高,投资人也只有几百上千,不过借贷利差确实可观,盈利能力不错

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网贷信息中介,也不是什么网络借贷平台,所以互金的监管细则究竟对他们有多大作用,犹未可知。线下理财乱象频发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吧,但似乎一直都是监管空白,比互金监管更空白,从来都是闹大一件就处理一件,整个行业的监管和门槛跟现在的互金行业半斤八两,不然那些百十亿的骗局就不会出现那么多次。现在互金行业有了监管细则暂行办法,划定互金行业的范围和要求,但是这些沾点边但似乎又不是一回事的平台,而且大部分还都是活跃在金融监管本来就比较缺乏的二三线城市,会不会出现你管你的,我玩我的情况呢,roshan先生表示拭目以待。

清盘退出or顶风作案,或许还应该有一个选项是积极整改迎合监管,但roshan先生觉得没有什么必要,其一当然是整改成本太高,门槛也太高,不具备资格,其二是因为没有人喜欢自己给自己加一个紧箍咒,很多这样存在的小平台,也不认为互金监管跟自己有什么关系,板子打到身上还不知道哪个猴年马月(肯定不是今年这个),你不让我线上,我就线下好了,反正不过是打电话让投资人来回转账麻烦一些罢了,说他们顶风作案也不知道准不准确。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金评媒立场,禁止转载。

Roshan先生

资深互联网产品运营经理,互联网金融从业者,P2P行业平台研究员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