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筹“扫楼”的冷思考

首页 > 观点 >正文

【摘要】11月30日,梨视频发布的一则“卧底水滴筹医院扫楼筹款”的爆料视频引发社会关注,把大病筹款平台“水滴筹”推上了风口浪尖。

  金评媒JPM  ·  2019-12-02 21:03
水滴筹“扫楼”的冷思考 - 金评媒
作者: 金评媒JPM   

11月30日,梨视频发布的一则“卧底水滴筹医院扫楼筹款”的爆料视频引发社会关注,把大病筹款平台“水滴筹”推上了风口浪尖。

1

线下协助筹款引争议

近几年来,水滴筹等大病筹款平台的出现,在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平台求助用户规模扩大,平台审核能力不足、求助人家庭财产状况缺乏有效的核实手段等短板逐渐暴露。

梨视频发布的爆料视频发布后,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水滴公司对此报道反应迅速,第一时间由水滴筹总经理牵头,线下各区域筹款顾问负责人以及其他相关负责人成立紧急工作小组,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宁波、郑州、成都等地,开展相关情况排查。经排查后,水滴公司表示,视频中报道的是部分地区个别线下人员的违规事件,并表态“线下服务团队全面暂停服务,整顿彻查类似违规行为”。

2

公益人士:做公益要先考虑效率

水滴筹的地推人员以志愿者的名义活动,领取工资有没有问题?水滴筹线下服务团队对申请人的审核是不是太宽松?水滴筹公益的模式有没有问题?
带着这些媒体和网友最关心的问题,Insuretech观察采访了几位长期关注大病众筹及保险科技领域的专家学者。
“公益项目当然要发工资,奖金激励也是必须的。”一位资深公益人对于此事件中水滴筹地推人员每单提成、月入过万的情况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他告诉Insuretech观察,公益机构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人才流失。“社会上很多人认为做公益就不该拿工资,或是不该领高工资,这种陈旧的观念阻止了很多优秀的年轻人加入到公益事业中。薪酬本质上是个人对社会贡献的衡量,既然我们承认个人大病筹款平台解决了很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那么就应该允许平台的工作人员获取匹配其贡献的收入。”
那么水滴筹线下服务团队对申请人背景资料的审核又应该承担什么样的义务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公益人士认为,现阶段在中国做公益应该“效率优先”。她告诉Insuretech观察,效率问题是长期制约中国公益发展的顽疾:“你做大病众筹,初审花上半年,病人可能根本等不起。”
事实上,“线下服务团队在申请发起前的审核,仅仅是层层审核机制中的一环”,水滴筹方面表示:“平台采取覆盖筹款发起、传播、提现等环节的全流程动态审核,借助社交网络传播验证、第三方数据验证、大数据、舆情监控等技术和手段对筹款项目进行层层验证。”
层层审核,既兼顾了“效率”,又从根本上上杜绝了“消耗社会爱心”的可能。
欺诈是大病众筹平台普遍面临的问题。这三年来,水滴筹一直在不断迭代线上线下的审核规则,而且还联合其他行业代表发布了自律公约。然而因为用户规模大,还是让个别不良用户钻了空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水滴筹运用了多种手段来打击不诚信的行为。比如今年11月份北京朝阳区法院审理的首例网络个人大病求助纠纷案,筹款发起人莫某就因将筹集款项挪作他用被判全额返还筹款。
2018年4月15日,因儿子出生后身患一种名为威斯科特-奥尔德里奇综合症的重病,莫某在水滴筹发起了筹款目标为40万元的个人大病筹款项目,该项目共筹集款项153136元。4月18日,水滴筹公司将筹款153136元全额汇款给莫某。然而在2018年7月23日,莫某的儿子因病不治身亡。
在莫某儿子去世后的第5天,其妻子许女士向水滴筹公司举报称,水滴筹的这笔筹款基本没用。于是在2018年8月27日,水滴筹公司正式向莫某发送律师函,要求其在8月31日前返还全部筹集款项。莫某收到律师函后,并未返还。2018年9月,水滴筹公司向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莫某全额返还筹集款项153136元,并按照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支付利息。
朝阳区法院经审理认为,莫某隐瞒家庭财产信息、社会救助情况构成一般事实失实,违反约定用途使用筹集款的行为属于将筹集款挪作他用,上述行为构成违约。一审判令莫某全额返还水滴筹公司153136元并支付利息。

3

大病筹款平台的立足之本:解决社会问题

解决社会问题,是大病筹款平台的立足之本。从长远来看,提高审核门槛,让造假更难、成本更高,增加平台可信度,能更好、更快地解决社会问题,对平台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

水滴筹高管在很多场合多次表示,“信任”是水滴筹的生命线,“经营信任”是水滴筹的核心宗旨,也是基本指导原则。在水滴筹内部,风控是每个人心中紧绷的一根弦,“水滴筹正在以业界最严格的审核体系和风控标准来开展业务,尽全力捍卫广大爱心人士的善心善意、善行善举。”足以看出水滴筹高层对“信任”的重视。

此外,水滴筹是国内互联网个人大病筹款0服务费的开创者,不从筹款赚钱,一直以来设身处地为用户考虑。

从以上来看,水滴筹并没有动力去助长欺诈。“扫楼”事件中不合规的行为,固然伤害老百姓的善意,应该不是水滴筹的主观意愿,而是管理松懈造成的客观问题。

导致媒体和网民怀疑水滴筹助长欺诈的主因,在于水滴公司依靠水滴筹地推形成的场景和流量来销售保险的“商业模式”。

水滴公司对外宣称,水滴筹作为公司的社会责任板块,公司不仅不会从中盈利,甚还会进行大量补贴以保证筹到的每一分钱都打给用户使用。

但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商业模式来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哪家创业公司可以长久地维持公益业务的运转?因此,从水滴筹的场景来给保险导流,成为一种模式,这种模式还得到了360、美团、百度、苏宁、滴滴等巨头的认可和模仿。

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理事长,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希望工程创始人徐永光曾表示:“用公益的手段做商业,或者用商业的手段做公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目的是要解决社会问题。”

水滴公司用商业的钱维系公益的运转,真实地解决了大量的社会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底,水滴筹已成功为经济困难的大病患者免费筹得235亿元的医疗救助款,近2.8亿爱心人士支持了平台的救助项目,共计产生了超过7.5亿人次的爱心赠与行为。精准帮扶国家级贫困县的困难患者超过7万人,覆盖全国563个国家级贫困县,共筹集17亿余元医疗救助款。

“235亿元”“2.8亿爱心人士”“7.5亿人次”…… 这些数据是社会人士乐于助人的证明,也是个人大病筹款互联网平台社会价值的证明。

在平台高效解决社会问题的前提下,允许它适当地存在一些商业元素,应该是社会公众具备成熟心智的体现。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金评媒立场,禁止转载。

金评媒JPM

JPM责任编辑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