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信金融知识普及工作 将金融知识带给郑州百姓
【摘要】
为不断推进金融消费者教育和金融知识普及工作,增强社会居民防范金融风险和正确使用金融服务的意识,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信”)近日走进郑州市金基社区,开展“金融蒲公英”金融知识普及系列活动。
捷信金融知识普及工作 将金融知识带给郑州百姓
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19年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简要报告》,2019年全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平均值为64.77,较2017年提高了1.06。其中,88.27%的消费者认为金融教育“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与2017年相比,增加了1.48个百分点。这一最新数据也反映了普通民众已开始意识到金融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对金融教育的迫切渴望。
如今老百姓的钱包鼓了,类似非法套现、理财陷阱、信用卡诈骗等金融风险也随之升高,在今天的活动现场,来自捷信的专业金融讲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情景模拟和有奖问答的形式为现场的市民介绍了金融产品分类、个人信用记录和风险防范手段等内容,让居民们寓教于乐的掌握金融知识,灵活运用,放心消费。
捷信工作人员热心传递知识
一位家住森林阳光花园小区的张阿姨跟捷信的工作人员说道,“现在手机上的陷阱真多,前几天,收到某网站一条只需1元就可以领洗衣液的广告,当时也没想太多,按照提示注册后付了钱,后来啥商品也没有收到,还把信息泄露了,天天接到无数个推销骚扰电话,真是后悔当初。你们今天讲的内容太实用了,以后再遇到类似的电信诈骗,就知道该咋办了,回去我要告诉家人和朋友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
捷信的专业讲师提醒广大消费者,电信诈骗的形式五花八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保护自己远离陷阱:
1、 遇事三思而后行。消费者在收到陌生电话或短信时,要认真核实来源号码,仔细辨别信息真伪。如果号码可疑,切勿直接拨打对方提供的联系电话、回复短信,或点击不明网址链接,以免不幸中招,蒙受损失。
2、 通过正规渠道核实信息。如果对对方的电话或发来的信息有疑问,要通过正规渠道(金融机构官方网站、客服电话、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线下网点)进行核实。同时,消费者在访问金融机构官网时,务必检查是否是官方网站;如果需要登录网银或其他涉及资金的账户,务必保管好自己的网银证书或其他用于身份验证的工具,并且避免在公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3、 提高防范意识和能力。消费者平时要多学习相关知识,留意关于电信诈骗的媒体报道,及时了解更多新型骗术,提高防骗能力。如果消费者不慎泄漏或被骗取了个人信息,要及时向相关机构反映,挂失或更新账户密码,并告知亲友,防止不法分子盗用自己的信息后进行诈骗。
4、 随手举报。消费者如果遇到了电信诈骗,可拨打12377(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和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进行举报,帮助遏制违法和不良信息。
捷信“金融蒲公英活动”意在提升公众金融素养和风险责任意识,免受违法违规金融活动的侵害。与此同时,活动还有助于引导消费者和投资者理性选择、正确使用金融产品和服务。未来,捷信还将为普及金融知识、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和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营造更和谐的金融环境做出更多的努力。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企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