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金评媒JPM
近日,由凤凰网WEMONEY主办的2019零售金融科技峰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金融界的专家共同探索中国零售金融科技的未来趋势,分享业界最佳的实践经验。
会上,新网银行首席运营官刘波强调,网上信贷不能简单依靠大数据,还有很多其他配套措施,否则,根本干不过黑产技术。
有专家提出,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依靠大数据的时代,金融与科技和大数据的融合是大势所趋,零售金融的大数据化转型是一个重要的方向。那么,是不是只要有数据、有团队,就可以做在线信贷了呢?新网银行首席运营官刘波表示,并非如此。
刘波指出,大多数人理解的数据其实都是基础数据,并不能直接使用。系统无法识别这些数据,哪怕是公积金这些数据,里面也有空格,直接放到系统里,会错漏百出。所以首先要进行信息清洗,使用统一标准、统一格式,而且有些数据必须要进行验真。在这之上形成多种主题数据,需要人工介入去判断,然后分门别类,这样机器才能进行识别。
刘波表示,大数据可以衍生出很多策略,包括贷后催收策略、风险策略、授信策略、身份识别策略,这些策略相互关联,互相影响,是整体策略,而不是一个单纯的信用评分。
刘波介绍称,新网银行没有PC端,它的贷款需要全部在手机上申请,在线用大数据评估,99.6%是机器评估,仅有千分之4会交给人工,因为会有一些机器判断的临界点,需要人工去判断。
做什么评估呢?其实就是反欺诈、信用风险,决定贷不贷,贷多少和价格多少。很多人说,有数据,给客户评估完了以后就可以放贷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在此基础上,还差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反欺诈,新网银行里大概有1/3的人员是和反欺诈相关的。户均万元的在线信用贷款,首当其冲的风险就是欺诈风险。在黑产已经产业化的今天,如果缺失了反欺诈这一重要的环节,一天的损失可能高达上百万,乃至上千万。
有很大一部分人觉得有了人脸识别,就可以有效进行反欺诈,解决很多问题。但是,刘波指出,通用的人脸识别技术如果用在金融上,很多时候已经失效了。你要考虑误杀率和客户体验,必然不能用最严策略,但一旦策略值放宽,就有可能被攻破。因此,人脸识别并非是万能的,必须加上其他策略组合起来使用。
刘波举例称,如今,在线下还有很多中介,要求借贷人先交200元报名费,然后将他们组织在一个会场,集中培训如何申请贷款。中介会教他们美化资料,申请贷款下来后,还要向他们收几千到几万的服务费。这一类申请贷款的客户不良率非常高。
针对这种情况要如何防范呢?刘波认为:“第一,把每个城市地理位置打很多个格子,如成都打了2300万个格子,这个大楼申请率突然提高,就把这个大楼申请入口关掉。第二,在拍照时,这个场所内能拍照的墙只有几面,我们对墙的背景进行识别,同一时间内背景相似的拒掉。第三,除了人脸的基本技术以外,我们会结合手机的位置、手机和人脸的距离,如果距离大于一臂或者是用后置摄像头拍摄的,说明不是本人在拍照,是有人帮忙的,这些都是有问题的。”
“当然黑产技术也在进步,这是一个不断竞赛的过程。所以要招非常多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在实战中间一点点往前走。”刘波如是说。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金评媒立场,禁止转载。
金评媒JPM
JPM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