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金融常富洋:更高维度的数据构筑智能风控

首页 > 企业新闻 >正文

【摘要】

  企业信息  ·  2019-02-27 16:49

在传统消费金融模式中,风控历来更依赖于央行征信记录,而如此一来,对于部分未曾被传统金融机构服务覆盖或在央行无征信记录的客群而言,存在极大的风险。面对这一掣肘,360金融(NASDAQ:QFIN)数据智能部负责人常富洋于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的采访表示,可用更广阔更高维度的数据来构筑智能风控,可有效缓解这一风险。

1.jpg

图:360金融常富洋接受《第一财经》采访


大数据引入形成白名单库 成智能风控第一个维度
其实,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智能风控并没有改变底层业务逻辑,只是由于大数据的引入,能够获取到更多维度的外部数据,像客户行为、电商消费、运营商数据、地理位置、购物习惯等等。与传统金融数据相比,虽然这些数据与客户违约本质上没有必然关系,但增加了更多风险因子和变量,可以从更多层面刻画客户风险视图,可以提升风险定价、违约计算的效果。
落点于具体操作,常富洋采访中介绍,“360金融会在基于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对手机安装的APP列表,操作系统版本,PC的软件包做一个安全可信的白名单策略。风控系统有一个强大的鉴定中心,来判断用户这个软件是不是可信的。假如用户手机上装的软件全是可信的,那我们就认为用户不是欺诈用户。对于用户欺诈特征的比对筛选,会特别排查某些特定的软件。”
常富洋介绍,这样一来,360金融的数据就会首先形成一个强大的白名单库,这样的话用户第一次进来的时候,平台就会知道用户是一个正常的人,还是一个有欺诈倾向的人,而这也就是360金融智能风控的第一个维度。
依托于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 构筑基于更高维度数据的智能风控
除了形成一个强大的白名单库,360金融的智能风控还依据更广阔更高维度的数据,“另外我们做的更多的维度,实际上就是脱离了传统的,就是人不可解读,然后计算机上人工智能有一些专门的技术,比如说组成成分分析、降维等方式。因为搜索行为是海量的,到底哪些行为是有效的,那些关键词有效,假如通过人工方式提取的话,这是一个很低效的事情,需要养一个很大的运维团队。但如果我们把它降到一个计算机可读,但是对人不可读的纬度上,也可以成为一种行为标签。”常富洋补充道。
对于大数据智能风控的应用探索,在中国银行业协会系统部主任赵成刚看来,传统的信用审核方式上,消费场景和金融场景是割裂的,消费者拿着自己的信息到银行,通过央行征信了解他的信用。但现在随着新技术的变化,最大的变化是这个信息不对称性会逐步打破。随着场景化、互联网化,大家对信息是实时了解的。“一方面针对个体的了解,消费者个人的,消费者的行为,他的个人属性,消费属性、金融属性。第二个是对这个团体的了解,我们看到社会化是不同的群体他们的消费理念,消费的能力,以及消费互相之间的社群之间的影响。这些角度上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信息对称性。”可以说,随着新技术的兴起,为消费金融风控提供了新的理念。
近年来,360金融也正依托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构筑了更高维度的数据,并应用于风控方面。依托于深耕于安全领域的360,360金融掌握了海量的行业发欺诈数据,并且自主研发的Argus智能风控引擎,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起了对风险的系统和动态管理,实现了反欺诈和信用评估双职能。同时,360金融还自主研发了宇宙魔方(Cosmic Cube)定价引擎、Cloud Bank系统等,从而构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风控全流程体系,能够自动化实现反欺诈和信用评估。
而基于更广阔更高纬度的数据所构筑的智能风控,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360金融平台的低逾期率和低欺诈率,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运营效率。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360金融促成贷款的M3+逾期率为0.6%,其中,由于欺诈造成的亏损率仅为0.2%。
据清华大学发布的《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中显示,消费金融规模已由2010年1月的6798亿元攀升至2018年10月份的8.45万亿元,占境内贷款比重由1.7%上升至6.3%。2018年,消费金融的增长速度达到了30%。面对非常广阔的市场赛道,倘若金融科技平台能够充分利用基于更高维度数据,搭建更加完善的风控体系,将能够更好的赋能金融合作伙伴,共同运用科技的力量,助推消费金融行业发展驶上快车道。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企业信息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