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贷屡禁不绝 打击治理应以成立专项行动方式为主
【摘要】近三年来,社会民间资金借贷行为呈现出明显活跃上升的态势。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城镇化、智能手机普及等带来的超前消费诉求,导致短期资金拆借需求明显增多,这直接带来了各类网贷平台的蓬勃发展。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有备案登记的合法从事民间小额借贷的公司,全国已有8471家,从业人数将近10.2万人。

近期全国多地“套路贷”乱象引发关注。在部分案例里,有受害者被诱使借款800元,随后被胁迫还一套别墅,还有受害者借1200元,一年后滚出高达190万元的债务……“套路”之深,让人咋舌。让人费解的是,由于性质恶劣,“套路贷”已是监管部门明确严厉打击的经济犯罪行为,为何还会屡禁不绝?
近三年来,社会民间资金借贷行为呈现出明显活跃上升的态势。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城镇化、智能手机普及等带来的超前消费诉求,导致短期资金拆借需求明显增多,这直接带来了各类网贷平台的蓬勃发展。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有备案登记的合法从事民间小额借贷的公司,全国已有8471家,从业人数将近10.2万人。
民间资金拆借如此活跃,必然伴生出一些游走在合法合规边缘的非法借贷行为。尤其是“套路贷”,隐蔽性强、手法层出不穷,多披着正常民间资金拆借的外套,诱使一些借款人不明就里签下借款合同,进入圈套。
而且,借款人选择向贷款公司借钱,多半是着急用钱,所谓“病急乱投医”,面对层出不穷的套路自然防不胜防;此外还有一些在校学生,社会经验和风险甄别能力不足,更容易被“套路”。
民间灰色金融尤其是非法借贷行为往往牵涉人群广、利益链条复杂,一向是监管难点和痛点,近年来更是衍生出跨地区、跨行业、交叉传染等复杂新现象,监管难免会跟不上。当前,各地对“套路贷”的打击治理还是以成立专项行动的方式为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说到底,还是主动监管难,难以从源头去杜绝。这也要求民众要增强风险警示意识、提升免疫能力。
来源: 证券时报

企业新闻



- ESG每周资讯 | 中国出海氢企助力巴黎奥运实现低碳目标
- 情报 | 2021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出炉;易趣网宣布将于8月12日关闭;开课吧被强制执行106万
- 情报 | 京东将对10%高管进行末尾淘汰;天然乳品遭港交所除牌;小熊U租母公司凌雄科技挂牌港交所
- 情报 | 卫龙香港IPO定价10.56港元;美国大型床垫制造商席梦思申请破产;法拉第未来将于明日公布FF 91车辆交付计划
- 情报 | 百度将于3月公布ChatGPT产品;恒大地产再被执行超12亿;比亚迪诉汽车大V侵权案将开庭
- 情报 | 小米汽车开始筛选交付中心;北京现代新能源车发展遇冷;FF宣布一项特别股东大会补充提案
- 情报 | 蚂蚁集团拟回购不超7.6%股份;我爱我家杭州分公司所有高管均被停职;特斯拉呼吁收紧史上最严排放标准
- 情报 | 阿里巴巴2022年全年裁员1.9万人;2022年腾讯投资次数下跌近八成;近250家企业已用ChatGPT代替员工
- 情报 | 魅族确认吉利收购股权;罗永浩宣布今起退出社交平台;美股或迎15年最大改革
- 光年速递 | 扎克伯格看好智能眼镜;OpenAI向部分用户开放GPT-4o语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