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延保”疑为伪保险 监管部门启动全面排查
【摘要】针对此类“延保系”公司及类似机构,监管部门在此次排查中明确要求:各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要立即停止合作,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隔离风险,不得再与此类机构发生业务往来,防范外部风险向行业内传递。

金评媒(http://www.jpm.cn)编者按:针对此类“延保系”公司及类似机构,监管部门在此次排查中明确要求:各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要立即停止合作,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隔离风险,不得再与此类机构发生业务往来,防范外部风险向行业内传递。
自年初独家披露“神州租车等汽车租赁公司涉嫌非法经营保险业务”后,上证报记者近日又独家获悉,监管部门正在全国范围内对“伪保险”进行全面风险排查,重点锁定对象是“延保系公司及类似机构”,目前已将相关通知下发至各地相关监管局。
延保即“延长保修”,目前市场上的延保服务五花八门——涉及手机、电器、物流、汽车救援等领域;服务提供商既有厂家、销售商,也有救援及维修公司等第三方,也有保险公司。业内人士爆料称,部分“延保系”公司及类似机构提供的延保服务,涉嫌非法经营保险业务,甚至涉嫌欺诈。
针对此类“延保系”公司及类似机构,监管部门在此次排查中明确要求:各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要立即停止合作,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隔离风险,不得再与此类机构发生业务往来,防范外部风险向行业内传递。
起底深圳“延保系”公司
此次全国范围的风险排查,起因于监管部门对深圳“延保系”公司的大起底。
据记者了解,深圳“延保系”公司通过与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合作的方式,以“延保系”公司为投保人、购买且激活“比比卡、救援卡、福利卡”等卡单的客户为被保险人,向保险公司投保意外伤害保险、重疾险、委托管理型产品等。这种合作模式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
据调查,深圳“延保系”公司的核心人物付鹏于2010年在香港注册成立延保集团,2014年12月在深圳注册成立深圳克强创业创新技术推广服务有限公司(后更名为深圳强国创业创新应急救援服务有限公司),后又设立多家关联公司并收购保险中介机构。
从2011年开始,深圳“延保系”公司制作并向公众销售“救援保障卡”,主要分两大类:一类只提供紧急救援服务,与保险无关;另一类将拖车、维修、紧急就医等救援服务与各类短期意外险或健康险等保险产品捆绑在一起,销售时常以“买救援、送保险”为噱头对外宣传。
据接近监管的人士透露,早期,深圳“延保系”公司通过其控制的保险中介机构,为“救援保障卡”购买人向保险公司代理投保意外伤害保险和重疾保险。后期,其在收取卡单销售收入后,用其中部分收入作为保费,以自身为投保人,将购买卡单的消费者和其员工混杂在一起,为其“员工”向保险公司购买健康保障委托管理型保险产品。
涉嫌非法经营保险业务
监管部门进一步调查发现,深圳“延保系”公司并非个案。某些第三方机构把各类短期意外险、健康险、委托管理型等保险产品和其他服务捆绑在一起制作卡单,以保险为卖点面向不特定公众销售卡单,获取卡单销售收入和客户信息后,再用部分收入向保险公司投保。购买的客户人群众多,且对投保模式、保险责任等重要事项并不知情。
监管部门认为,上述与保险产品捆绑的其他服务价值很低,或并无实际价值,此类机构涉嫌非法经营保险业务。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监管部门还曾接到群众举报,一些搬家公司以提供“延保保险服务”的名义,向消费者额外收取费用。这些搬家公司提供的“延保保险服务”的运行原理与一般保险业务并无本质区别,但它们既无经营保险业务的资质,提供的保险服务又未经审核或备案,就直接向消费者收取“保险费”,同样涉嫌构成非法经营保险业务。
面对鱼龙混杂的延保市场,目前各地相关监管局相继展开风险排查行动。一方面,全面自查、摸清底数。要求各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对与“延保系”公司及类似业外机构的合作情况开展全面排查,高度关注被保险人数量较大、保全变更频繁的团险业务。
如发现存在类似合作或业务,必须彻底查清案情,着重掌握未决赔案等可能损害消费者权益、引发风险的情况,立即停止合作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隔离风险,不得再与此类机构发生业务往来。并将摸排结果、存量风险、所采取的措施等上报至当地相关监管局。
另一方面,妥善处置,严防增量。根据要求,各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要根据排查情况,制订完善处置预案,妥善处置后续问题,坚决防止发生增量业务,讲究处置策略,避免引发处置风险的风险。
自查结束后,一些地方相关监管局还将结合自查结果和市场反映,视具体情况抽取部分机构开展核查,对于对涉嫌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机构,将开展现场检查,并依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编辑:郑惠敏)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企业新闻



- 情报 | 圆通副总裁被立案;小米汽车首款车型SU7路试谍照曝光;特斯拉明年将推出新款高性能版Model 3
- 情报 | 朴新教育否认“宣布破产”;贝壳正式登陆港交所;詹克团卸任北京比特大陆执行董事
- 情报 | 中国恒大接获香港清盘呈请;轻松集团否认寻求公司整体出售;哈啰出行宣称超4亿粉丝推荐被罚
- 情报 | 腾讯大股东否认中信收购腾讯股份;Meta已退出全球20大公司行列;台积电被曝大砍供应链订单
- 情报 | 魅族确认吉利收购股权;罗永浩宣布今起退出社交平台;美股或迎15年最大改革
- 光年速递 | Nature新发现:AI投喂AI就像近亲繁殖;OpenAI测试新AI搜索功能SearchGPT...
- 情报 | 绿驰汽车被吊销营业执照;正畸品牌「微笑公式」被曝倒闭清算;恒大地产再被强制执行近4.7亿
- 情报 | 软银正式终止旗下的小灵通服务;天际汽车发布停工停产通知;ChatGPT开始大面积封号
- 情报 | 小米自研芯片将在今明两年亮相;阿里云「通义千问」已完成备案工作;特斯拉新款Model3或9月1日上市
- 情报 | 知乎回应“新一轮裁员”;爱彼迎将关闭中国本土业务;寺库网创始人李日学撤回私有化要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