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与资产两头难 券商资管借“多策略”突围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回顾近一年以来券商资管的规模变化,以今年二季度为转折点,呈现了对比鲜明的两个阶段。

  墨尘  ·  2017-11-09 11:10
负债与资产两头难 券商资管借“多策略”突围 - 金评媒
来源: 第一财经APP 张婧熠   

金评媒(https://www.jpm.cn)编者按:回顾近一年以来券商资管的规模变化,以今年二季度为转折点,呈现了对比鲜明的两个阶段。

从管理规模的数字变化上,不难感受到券商资管“寒气”扑面。

今年二季度以来,之前高速飙升的券商资管规模出现连续的快速下滑。在业务的实际操作中,这种压力来得更为明显。去通道、去杠杆进程仍在持续,券商资管主动压缩规模和套利资金被动出逃并进;债市行情波动,导致年内固定收益类产品收益表现不佳,进一步减弱了券商资管原有的专业优势。负债与资产端两头承压,是券商资管当前必须要面临的阵痛。

看起来很惨淡的市场行情,在业内人士眼中,或许也没那么差。更多机构尝试以牺牲短期的规模和收入,来换取主动管理的彻底转型。这不仅将解决通道业务的大比重、低费率所带来的低毛利率业务现状,也对券商资管的完善客户服务体系、提高投研能力、强化产品创设能力提供了契机。落实在具体业务上,全品类资产、多策略产品正成为券商资管的主流;但这同时也对综合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规模增长“急踩”刹车

回顾近一年以来券商资管的规模变化,以今年二季度为转折点,呈现了对比鲜明的两个阶段。

在此之前,券商资管的增长势头惊人。今年3月底时,券商资管在达到18.77万亿元的历史新高。但从今年二季度起,券商资管规模开始出现持续下滑:至二季度结束,环比减少6740亿元;三季度继续萎缩7228亿元。截至今年9月底,券商资管业务总规模为17.37万亿元,已经低于去年底的水平。

政策的转向,是导致券商资管尤其是通道类业务“变天”的关键原因。自2012年资管新规颁布,行业迎来定向资管业务投资范围放开等一系列的政策松绑,券商资管就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尤其是通道业务进入爆发式增长。但从2015年开始,监管层加大对资管业务的全面监管力度。尤其是去年以来,监管层去通道、去杠杆和清理资金池业务的进程快速推进,对券商资管之前的模式造成了冲击。

市场行情的波动,则是加速券商资管规模回落的另一诱因。申万宏源固收研究主管兼首席分析师孟祥娟向第一财经表示,券商资管此前的爆发增长,得益于资质下沉和加杠杆的自身优势;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从风险偏好上来看,以固定收益类配置为主。但在当前的监管和债市环境下,这些优势难以维系。

“今年5月以来,监管层已经明确表态不鼓励发展通道类业务,也能看到的是从银行过来投向非标的资金有明显减少。主动管理方面,委外资金当前的态度很谨慎,券商资管今年的业绩整体表现也欠佳,资金池业务仍面临着整改。”孟祥娟称,不管是通道类业务还是主动管理类,券商资管整体上在短期内仍将承压。

对于后续发展趋势,孟祥娟称,主要还是取决于监管导向和资管行业整体态势。比如,对通道业务、资金池业务的后续处理仍值得关注;目前来看,监管没有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对存续业务给予较长的过渡期,平缓了这类产品对市场的冲击。此外,银行资金面和债市行情的波动,也会对券商资管的态势带来影响。

负债端的阵痛与转机

谈及券商资管今年有多难做,来自负债端的压力首当其冲。最为明显的变化是,作为券商资管目前占比最大的“金主”,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却表示,银行的钱不好拿了。

这背后其实是两种现状。一方面是被动的压力,去杠杆仍在持续,套利资金已率先出逃;同时,伴随行情波动的加剧,以纯债等为代表的产品收益表现不佳,对银行委外的吸引力下降。而另一方面则是出于主动的选择,在当前的节点上,券商资管对于规模扩张的渴求有所下降。更多机构尝试以牺牲短期的规模和收入,来换取主动管理的彻底转型。

目前,银行依然是券商资管最重要的资金来源,规模在整体占比中可达到五成至九成。在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看来,过去两年的流动性极为充裕的情况下,券商资管从银行拿钱不用费心,这些钱正是来自于快速流转套利的同业资金。但是随着监管风向的变化,尤其是银监开始对同业套利、理财空转等违规违法行为进行严查,各家银行的同业资金开始收紧,甚至出现赎回原有的集合、公募等资产,引发了市场同业负债的持续紧张。

“前几年行业整体处于‘资产荒’的环境下,很多集合产品资金的目的就是套利。一旦出现的去杠杆情况,这部分资金也是最先跑掉的。”国内某大型券商资管固收业务部人士表示,市场流动性整体偏紧,多领域的监管新规不断落地,导致当前各类机构对于配置债券的动力和需求减弱。年内公司客户中也曾出现过产品赎回的情况,以同业理财客户为主。

与此同时,多家券商资管相关负责人都透露,从去年起,公司都对机构客户的资金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尤其是对同业理财占比过高的银行资金。一家大型券商资管高管就直言,现在券商资管的规模扩张“没那么渴求、也没那么容易做”,开始聚焦在质的提升、毛利的提高上。

然而,负债端也并非只有压力,转机也正悄然来临。

转机的一大趋势是,银行端资金的诉求发生变化。“我们今年一个最直观的感受是,银行也在转向。之前在同业上很容易赚到钱,现在受阻后也需要转型,也有做收益率的需求。所以,银行今年对券商比较友好;门没有那么难进,产品没有那么难上架。”上述券商资管的高管笑言道。

而在李奇霖看来,目前,银行处于缺负债、缺优质资产的尴尬境地中。由于存款利率与市场利率差距拉大,银行零售端的存款流失严重;同业端方面,同业存单、表外理财都受到监管的较大影响,同业理财规模大幅缩减。银行更多依赖于居民与企业的零售端,预期收益率随着市场利率也在不断抬升。这导致了,银行当前的负债资金少且贵。

另一方面,现在市场上的优质资产较为缺乏。在偏紧的货币环境与政策环境下,债券投资中做收益的几个重要策略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约;在政府加强规范的政策措施下,非标资产在今年新增也偏少。“在这样的局面下,现在银行要做高收益,除了做纯债,还必须要做多策略产品,配置高收益的ABS、转债等资产,来覆盖成本,尽可能的提高收益。”

上述券商资管的高管同时强调,想要利用当前的转机继续做好同业,最关键的是产品的持续业绩。从目前与银行方面的交流情况来看,对于产品、公司、策略、基金经理等各方面的考核极为严格。当前,不再是券商资管通过激励、尾佣来搞定银行的时期;而是需要通过业绩,实现客户、销售渠道、管理人共赢的时期。

转机的另一大方向是,高端理财与零售客户方面也在同步加码。上述高管就透露,年内已经开始加大零售客户的力度,目前仍以银行柜台为主。尽管券商营业部也有渠道优势,但从客户的特点来看,券商营业部的客户风险偏好更高、股票操作经验较丰富,对于券商资管类产品的匹配度不及银行理财客户。

此外,孟祥娟还表示,资金来源的变化也会向资产端传导。如果券商资管未来会加大私人银行高端理财等客户的开拓,可能会促进权益类资产配置占比的提升,这同样也是提高券商资管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多策略产品成趋势

“今年在与客户的沟通中有一种反馈,委托你去买债券和自己买债券,现在有什么区别?这在去年是很好回答的,券商利用专业优势,在固收产品上能做出很高的收益率。但在今年债市的情况下,券商资管很难证明自身的价值。”上述券商高管直言。

无论从政策导向还是行业趋势来看,券商资管的发展主线非常清晰,即加快主动管理的转型。但知易行难。如何做好主动管理,用业内人士更直白的表述来解释,即打造券商资管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干点别人干不了的事”。

齐鲁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章飚向第一财经表示,在近两年的业务发展中,逐渐发现机构客户和高端客户越来越不满足于单项资产的管理,希望资管机构能够提供一站式资产配置服务,实现多元化的、均衡的配置,进而分散风险,并提高长期收益的可持续性。

“举例来说,原先银行委外主要集中于固定收益类资产上。但去年以来,随着债券市场出现波动,固定收益类资产已经很难满足银行对收益率的要求。更多的银行开始加大权益和量化类资产的配置。”在章飚看来,依据国外的发展经验,资产配置将成为资产管理机构的核心能力;公司未来也将以多资产、多策略产品为代表,向全品类资产配置转型。

从市场整体情况来看,发展多策略产品已经成为共识。上述券商高管也强调,以“权益+股票/量化”的多策略产品是当前市场普遍采用的策略。这是因为,大部分银行都有配置债券,但权益的配置比例相对较低,多策略会是券商资管的独特优势。

章飚同时强调,多品类多策略产品对投研、管理和市场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需要资产管理机构有宽广的投资能力圈,对各类别资产都有覆盖和积淀;在各资产下的子策略,也都需要经得住有效性的严格检验,保证彼此互相之间的相关性越低越好。同时,科学的配置模型和因应市场变化的调整能力也必不可少。

除权益类产品优势之外,券商资管还有诸多“别人干不了的事”。李奇霖就指出,券商资管更应该做银行自身不能做的利率衍生品对冲、分级A等等。主要原因在于,这些资产都是银行或出于监管或出于自身能力缺乏而未能及的类别,市场相对广阔。此外,在现在监管去多层嵌套的趋势下,券商资管FOF与MOM类产品是市场为数不多的可多层嵌套的产品,也值得重点关注。

但对于FOF和MOM产品的发展基础,业内也有争议。有观点就指出,投资工具、税收优惠等方面的缺失和不足,将成为限制此类产品发展的现实阻碍。此外,公募FOF产品已启航,也将与券商资管形成一定竞争。

银行资金对流动性要求高同时风险承受能力较低,比如当前的预警和止损线一般在95%和92%,这就决定了FOF的资产配置方向偏向于保守策略。”对于这类产品的优与劣,国金资管FOF/MOM投资总监吴嵩表示,券商资管FOF产品虽然能很好的控制下行风险,但相对保守的策略也导致很难获得良好的收益。但其优势也相对明确。公募FOF可以投的策略相对有限,以方向性策略为主;而券商资管FOF类产品则可以涵盖全市场、全策略的资管产品,分散化程度更高。理论上,券商资管这类产品收益波动更小,而长期复合收益更稳定。

(编辑:郑惠敏)

来源: 第一财经APP 张婧熠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墨尘

金评媒责任编辑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