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魏则西到李文星,互联网企业不负责任会坑害多少人
【摘要】想想曾经被视为金融创新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正是因为无节制的贪欲和小心思,放松了风险管控和信用审核,最终一再垮塌,酿成了裸贷等等悲剧。而和求职者的个人隐私数据直接关联的互联网招聘平台,理当引以为戒。

金评媒(https://www.jpm.cn) 编者按:想曾经被视为金融创新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正是因为无节制的贪欲和小心思,放松了风险管控和信用审核,最终一再垮塌,酿成了裸贷等等悲剧。而和求职者的个人隐私数据直接关联的互联网招聘平台,理当引以为戒。
李文星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与他直接开聊的不是上市企业的hr,而疑似是传销组织的小头目,直聘的也不是boss,而是骗子和死神。
求职大学生李文星疑死于传销组织,死于焦虑和压力,也死于互联网。
Boss直聘成了漩涡中心。在媒体报道中,这成为了一个关键环节:迫切求职的李文星,在Boss直聘上看到了招聘信息,然后疑似深陷传销组织之中。
似乎,Boss直聘还没意识到这起事件的真正含义:在一份官方声明中,这家公司扮演起了受害者,“传销与诈骗是这个社会巨大的毒瘤,用户和平台都深受其害”。
在这份声明中,Boss直聘似乎成了受害者。但事实是,它恰是李文星死因链条上的重要一环:正是它不严格的平台审核,让假boss与李文星直接接触,进而将他引向了天津,引向了不归路。即便它不是主要责任方,也不能忝称自己是受害者。
骗子固然是罪魁祸首,但不负责任为骗子提供平台也非常可恶。
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不妨做一个思维实验。
如果把报道中的Boss直聘替换掉,换成劳务中介、贴吧这样的社区,或者是几家业已鱼龙混杂的分类信息网站,这则消息还会触碰到公众的痛感吗?
或者,让我们再做个极端的假设,假设李文星是在贴吧论坛里看到的招聘帖,还会不顾亲人劝阻义无反顾地奔赴天津吗?
▲李文星与丁页城的对话
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浸淫网络多年,我们早已学会了机警地鉴别虚假信息,在未经审核的开放平台得到的信息,正常人都会多出一个疑问,多搜集资料求证一下。
这正是Boss直聘这样的互联网招聘平台所注意到的新机会。过往分类信息网站的招聘板块,缺乏明晰的定位和严格的审核,自然,在招聘的效率和可靠性上要折损不少。主打真实招聘、垂直定位的,成了后来的互联网招聘平台招牌。
其中,Boss直聘算是口号响亮的一家。Boss直聘的广告语是这么描述自己的:Boss与牛人直接开聊的免费招聘工具,通过去除中间环节、简历+行为数据匹配等方式提升招聘找工作效率,让牛人更快获得更多优质机会。
我们来分析这短短的广告语。“Boss与应聘者直接开聊”,这暗示用户,平台已经进行了前面的审核,“承诺”在平台上与你沟通的都是“真实企业的真实Boss”。
其余的表述都在极力强化这种印象,例如“去除中间环节”,制造一种去中介的印象,也等于间接承诺,你所沟通的人都是真实的企业方代表,而不是可能存在骗局的黑中介。
Boss直聘所宣传和承诺的,正是有效匹配和真实信息,这才是用户愿意为之买单的原因,也是李文星对一家静海的企业深信不疑的原因。
可惜,李文星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与他直接开聊的不是上市企业的hr,而是传销组织的小头目,直聘的也不是boss,而是骗子和死神。
媒体报道揭示,在Boss直聘网站上,并没有宣传所暗示的严格审核。任何人都可以在注册后,直接输入公司名称发布招聘信息,平台方连公司的营业执照等基本信息都未曾核实。
一个电话一张照片就能搞定的事,在这个到处大数据的年代,要甄别企业主的信息并不困难。平台方严重失职,却又对外夸大宣传,营造一种有效真实的假象,层层加码后,最终酿成了这起悲剧。
对于互联网招聘平台来说,审核并不难,但雇主是平台的核心资源,有公司招聘才有用户。
▲发现李文星的水坑
所以,严格审核可能会屏蔽掉一些小公司或者是个体招聘,影响雇主资源的扩展,但Boss直聘忘记了,对于一家以有效和真实为口号的招聘平台来说,审核和风控体系才是生命线。
事实上,互联网招聘平台的乱象由来已久。坊间关于招聘公司贩卖用户数据的消息层出不穷,此前,也有多次用户爆料平台信息失实的案例。
对于曾野蛮生长的互联网招聘平台来说,出于各种原因考虑,他们的风控和审核体系却始终缺席。
想想曾经被视为金融创新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正是因为无节制的贪欲和小心思,放松了风险管控和信用审核,最终一再垮塌,酿成了裸贷等等悲剧。而和求职者的个人隐私数据直接关联的互联网招聘平台,理当引以为戒。
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失职,最终害死了一个心急如焚的求职少年。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支配现代人的时代里,这是移动互联网版的惊悚故事。而之前的受害者,是与李文星同年的魏则西。
魏则西和李文星不约而同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互联网公司如果失职甚至作恶,可能造成多大的伤害。
而未来,当我们的隐私数据被互联网公司接管,当我们连同疾病、性取向和收入水平在内的数据都被互联网公司掌握的情况下,一着不慎,就可能又是一出悲剧。
对于在风口上旋转的互联网公司来说,认清责任和现实,似乎更为重要。
(编辑:田跃清)
来源: 新京报 胡涵

冷夜
责任编辑 专注网贷 支付领域



- 滴滴财报:二季度GTV达963亿元 经调整EBITA盈利13亿元
- 情报 | 理想汽车计划进军自动驾驶卡车领域;AI龙头第四范式完成港交所聆讯;百川大模型API将于9月20号上线
- 情报 | 威马汽车再次大规模降薪;特斯拉炒币亏损1.7亿美元;宝马锂供应商拟赴美借壳上市
- 情报 | 造车新势力10月份销售平淡;联通与腾讯设立混改新公司;蔚来整车工厂生产暂停
- 光年速递 | X数据被用于训练Grok模型;SearchGPT官方演示闹出乌龙;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给电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 情报 | 小红书福利社店铺宣布将停售;启明创投回应“信息套取”;2024款小鹏G9定档9月19日上市
- 情报 | 恒大汽车公告称或有停产风险;中公教育回应考不过全额退款分十期;法拉第未来宣布FF 91将于3月30日开始生产
- 情报 | 恒大集团负债超2.4万亿;拼多多旗下Temu起诉Shein;新东方旗下公司非法出版教材被罚
- 情报 | 京东金融定期还款业务关闭新增任务服务;亿家拼APP被认定传销;重庆蚂蚁消金增资方案出炉
- 情报 | 腾讯混元大模型或于明日发布;新东方不执行政府定价被罚15万;一嗨租车1.1万个直营网点接入滴滴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