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如何在支付市场巩固领导地位?

首页 > 观点 >正文

【摘要】近年来,面临着网络金融大潮的洗礼和金融科技企业在零售支付的直接竞争,银行机构经历了“观察分析”、“谋定后动”和“稳中有进”的阶段,促使银行支付更“轻”、更“暖”、更安全、更接地气,银行支付持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爱财经  ·  2017-07-13 18:45
银行如何在支付市场巩固领导地位? - 金评媒
来源: 金融电子化杂志 作者:中国支付清算协会   

金评媒(https://www.jpm.cn) 编者按:从全球实践看,无论潮流如何改变,科技如何进步,银行支付在支付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未有动摇。

近年来,面临着网络金融大潮的洗礼和金融科技企业在零售支付的直接竞争,银行机构经历了“观察分析”、“谋定后动”和“稳中有进”的阶段,促使银行支付更“轻”、更“暖”、更安全、更接地气,银行支付持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从全球实践看,无论潮流如何改变,科技如何进步,银行支付在支付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未有动摇。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际清算银行的支付结算体系委员会和国际证监会组织联合发布了《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银行支付系统在整个金融市场运行和稳定中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

近年来,面临着网络金融大潮的洗礼和金融科技企业在零售支付的直接竞争,银行机构经历了“观察分析”、“谋定后动”和“稳中有进”的阶段,积极发挥自身固有优势,加强支付战略布局,稳固发展“三票一卡业务”,推动支付移动化、场景化和业务的创新融合,促使银行支付更“轻”、更“暖”、更安全、更接地气,银行支付持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银行支付是主要的支付产业主体,构成现代支付服务市场的主体力量

银行支付的业务体量和服务范围是支付市场主流。2016年,银行支付处理金额占到非现金支付的97.3%。银行结算账户数量超过80亿户。凭借其安全性和健全的支付网络,银行支付发挥了支付主渠道的作用,特别是在大额资金支付、企事业单位资金结算以及跨境支付等方面占据主导优势,在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运行提供了高效稳定的资金流通服务。

银行支付作为支付服务安全压舱石的作用进一步稳固。银行支付其安全、可靠、信用卓著的形象依然深入人心。买房、买车、大笔投资、大额汇划、企事业单位转账等业务一般选择银行办理。虽然技术安防大行其道,但技术安防存在一些弱点和瑕疵,技术的不成熟会给消费者带来困扰。同时当我们到银行网点,看到柜员严谨的业务办理,规范的验证手续以及完善的安防设施,你会感觉,先进的安全技术与传统、物理的安防措施相辅相成,才能更全面地保障支付安全。

另一方面,银行账户是我国资金流转网络的稳定节点。银行账户的实名制,构成支付体系安全基石。一方面,银行账户是网络支付和线上账户核验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账户实名制,形成对实施洗钱、诈骗等犯罪分子的有力震慑,为公权机关的查案提供极大便利。近期,在全国性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活动中,银行机构承担了主要任务,进行了系统和业务改造,在网点、ATM以及网银等转账支付渠道增加防范措施,开展反欺诈风险监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作为银行传统的 “三票一卡”支付工具适应新形势,实现新发展。票据业务在企业结算和信用领域依然发挥重要作用,全国票据交易平台成立,票据电子化成为发展趋势,票据业务发展迎来新的机遇。2016年,全国共发生票据业务2.93亿笔,金额187.79万亿元。银行卡依然是主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也是银行深耕支付领域、发展零售金融业务的重要抓手。国内银行卡发卡量由2002年末的5亿张,增长到2016年末的61.25亿张。银行卡渗透率从2002年的4.7%提高到2016年的48.47%,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银行的网银成为资金流转重要渠道,2016年,网上支付业务461.78亿笔,业务金额达到2 084.95万亿元。同时,银行利用资金和客户优势,对支付服务体系和业务机制进行重塑,构建起互联网生态下新的产业竞争力。

银行机构的新兴支付业务兼顾便利与安全,以此为平台,全面构筑银行线上业务体系。2016 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移动支付业务257.10亿笔,金额157.5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 长85.82%和45.59%。主要银行的网银和手机银行已经覆盖到银行主流客户。2016年,个人银行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的跨行转账免收手续费;2017年,同行异地存取现及转账开始免收手续费,让利消费者,同时实行二三类账户线上核验与银行间互认,便利线上开户,吸引了更多消费者使用银行支付。

二、银行支付发挥新优势,打造新形象,全面增强互联网生态下的产业竞争力

近年来,在用户消费习惯偏向于互联网方式的潮流下,银行支付给人的感觉不够灵活、不够创新、不够便利,其发展受到一定限制。2011-2015年,16家上市银行在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呈逐年增长的情况下,支付结算业务的盈利能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面对支付机构在零售业务的竞争压力,大象开始起舞,银行机构融合银行长期在传统支付服务中沉淀的经验,运用互联网运营思维,通过机制创新,在支付工具便捷性、服务场景化以及综合性支付平台建设等方面下功夫,积极发展新兴零售支付,树立银行支付的新形象。

银行机构除了不断优化传统的网上银行支付体系外,对于小额、高频、安全要求相对较低的支付业务,积极研发和优化快捷支付产品,依托小额支付免密免签业务,一手抓云闪付、NFC等技术,推动各类手机刷卡闪付技术。一手推动二维码支付应用,积极开拓移动收单业务“蓝海”,抢占移动金融的场景入口,加强支付渠道和工具的协同发展和资源整合。同时,充分利用金融科技,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创新服务方式和业务模式,打造新的支付平台和生态。

经过多年的发展,银行支付面貌和形象焕然一新。银行支付已经抛弃了转账要排队、流程过于繁琐、收费不便宜等不良形象。银行支付的产品更加便利化,更加个性化,服务体验更加贴近消费者的需求,既能满足客户对时尚生活的丰富需求,同时为客户提供了居家式、不间断的现代支付便利。

三、银行支付创新发展通途广阔,将在支付服务体系中发挥更加全面、积极的作用

随着支付账户的分类监管、建设网联以及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等政策的落实,银行与支付机构有机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迎接我国支付服务市场下半程的竞赛,将出现银行支付与非银行支付竞争促创新,合作谋发展,各有优势,各有攻防的市场格局。

未来市场竞争,更多的是场景拓展和对客户综合性、深度服务的竞争。银行机构将着力打造线上、线下综合支付平台,将“人”和“资金”留在银行端,以二维码支付切入线下小额消费市场,推出扫码支付产品,并通过补贴活动大力推广。同时,利用账户的创新,依托银行账户分类,开展直销银行和线上支付业务。特别是与综合性非银行支付平台业务接入模式和系统接口将逐步规范,在资金、客户、结算、信息共享等方面实现深度合作,深化场景拓展。

未来市场竞争,不再是单一业务的突进,更多是在协同与合作中形成综合性优势,成为零售金融业务的新支撑。在业务经营中,银行支付既是流量入口和用户交互界面,也是平台支撑。通过支付做更多业务的加法,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模式。如信用卡作为消费信贷的天然媒介,已成为消费信贷市场的主要增长点。截至2016年末,我国信用卡授信总额为 9.14 万亿元,同比增长29.06%,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为 4.06 万亿元,同比增长 23.63%。

未来市场竞争,更多的是安全和风控领域的“对决”。规范经营和安全服务成为新的竞争力。银行在这些领域有着传统的优势,并将运用新技术进一步巩固银行支付安全形象。坚持高等级安防措施,进一步巩固在大额在线支付及安全要求较高的支付领域的比较优势。经过多年的努力,银行和中国银联在银行卡服务体系中建立起实时的风险监测系统,对伪卡、盗刷以及线上欺诈等违法行为进行自动识别和控制并实时进行风险提示。很多消费者都有过类似体验,在国外刷卡时,如果金额较大,会得到银行的电话确认或短信提示。在零售支付的竞争中,采用了与国际同步甚至领先的支付安全工具和配套措施,更加普遍地应用加密算法以及令牌技术等成果,将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技术运用到客户身份验证中,部分银行已经尝试自助开立账户或者在ATM取款时使用“刷脸”技术。

面对支付市场发展的新形势,我国银行机构掌握软硬件加密兼备、大小额交易两全、线上线下场景统筹、安全便捷兼顾等优势,有底蕴,有实力改变支付市场版图,以支付为支点,撬动金融服务的发展和提升,不断增强竞争力和影响力。广大银行机构将坚定不移地扛起银行支付这杆大旗!

(编辑:杨少康)

来源: 金融电子化杂志 作者:中国支付清算协会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爱财经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