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互联网理财遇上“猪”这是机遇还是陷阱?

首页 > 理财 >正文

【摘要】“互联网+家禽+理财”的模式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但“1+1+1”能否大于3仍存在很多未知与争议。

  科技棱镜社  ·  2017-05-09 08:10
当互联网理财遇上“猪”这是机遇还是陷阱? - 金评媒
作者: 科技棱镜社   

2009年网易第一次对外宣布要进军生猪养殖业,从互联网跨界到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养猪行业外界对此的质疑声此起彼伏。但在七年后“丁家猪”上市时的火爆让“猪”再次站到了风口,而在这些年对传统畜牧行业模式进行探索的不仅仅只有网易一家,牧芽、养羊啦等一批公司让“互联网+家禽+理财”的模式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但“1+1+1”能否大于3仍存在很多未知与争议。

畜牧业受资本青睐背后的逻辑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猪肉生产国,同时也是第一大消费国,每年我国猪肉产量占到全球产量的一半,据统计1980年至2016年间中国猪肉年产量保持着年均11%的增速,且上升趋势有增无减。但这样惊人的产量却并不能完全满足国内猪肉消费需求,从历年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的猪肉消费量在5500万吨左右,而根据粮农组织的预测,到2022年,中国猪肉消费需求有望达到6078万吨。

如此庞大的需求量使中国这个猪肉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同时也成为了全球猪肉进口第一大国。国内猪肉供给缺口在2015年达80万吨,而2016年这一缺口进一步扩大至107万吨,如此缺口造就了国内猪肉市场量价齐增的“怪圈”。

虽然养猪产业站上了风口,但是复杂的产业链条使得每个环节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困境—缺钱,加之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与巨大的市场缺口使得资本对这一行业青睐有加。

对畜牧理财该擦亮眼睛

虽然资本对这一行业的未来充满信心,但俗话说,“家钱财万贯,带毛的不算”,由此可见畜牧业自古就是一个高风险行业,畜牧业理财虽然沾上了互联网金融的“仙气”,但其中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对于初涉其中投资者还是要擦亮自己的眼睛。

(1)区分模式化差异

目前的互联网畜牧理财有两种模式:

第一,公司本身是畜牧公司拥有自己的养殖业务,筹集款项主要用于自身牧场的养殖。

这一模式是建立投资人与牧场的债权债务关系,但又有别于此模式更加准确的定位应该是实物收益权众筹模式。这一模式以“养羊啦”为代表,“养羊啦”的运营公司是云南鸿辉种养殖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辉牧业)。据悉鸿辉牧业以山羊养殖起家,目前拥有大型养殖场72个,山羊数量9万只。

该模式下投资者与鸿辉牧业签订联合养殖合同,主要资产标的是鸿辉牧业专营牧场饲养的育肥羊和奶山羊。以育肥羊为例,单只羊苗认养价格为1000元,出栏售价为6000元,出栏周期4个月。按照市场价毛利在200元-300元,投资人分得50元,年化收益14%。而且为了降低投资者风险养殖场还会为山羊购买养殖险,从资产标的与盈利模式和收益率,这一模式相对成熟可靠。

第二,这类平台属于中介性平台,公司负责在牧场与投资人之间建立起纽带关系。这一类公司以牧芽为代表,平台对牧场进行考核对通过考核的平台进行信誉背书,将平台中的资金投放到各牧场。与第一种模式的盈利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了产品收益,平台还会收取牧场信息服务费。

(2)新模式下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P2P网贷的“债权组合”产品是通过分散债务人的方式来分摊风险,但“互联网畜牧”是将钱借给几家牧场甚至就集中在一家牧场中,而且所处的行业结构也较为单一这大大增加了其中的风险。

本身P2P近些年就一直受到跑路风波的影响,高度集中性引发的系统性风险不容忽视。

虽然参与其中的牧场有实力雄厚的企业背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投资人可以一劳永逸。也有人会说作为投资标的的牲畜都有投保确保收益,但养殖险的赔付是有限的对于正常的牲畜死亡现象有很好保护的效果,但当突发疫情导致大规模死亡现象时,大型企业尚难抵御,若保险公司的赔付弥补不了成本,小企业很有可能在顷刻之间垮塌。

(3)“互联网+”成为炒作噱头 运作模式难以为继

虽然年化14%的收益率较为合理,但这对一些具有较强融资能力的大型畜牧企业来说也是一个相对高昂的成本,与小型企业不同大型养殖企业在银行具有较好的信用背书,能够较快的获得的相对优惠的企业贷款。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企业对畜牧理财的涉足难免让人感觉到有炒作之嫌,放弃低成本的融资模式的举动存在逻辑上的漏洞,这类企业平台能否长时间运作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畜牧理财资本究竟能让传统畜牧业走多远?

畜牧业的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着中小养殖户与牧场主的难题,通过银行贷款手续流程缓慢,在坊间甚至流传着这样的段子。负责贷款的姑娘从银行办贷款时刚怀孕,十个月过去孩子都生了,贷款还没办下来,“农业贷款比生孩子都难,比生孩子都慢!”

而像牧芽这类服务于中小养殖户的平台让资金周转方式更加灵活、迅速大大,但在互联化引导的新资本下中国传统畜牧业究竟能够走多远?

(1)中国养殖产业链究竟有多大的提升空间?

要探究能走多远的问题,首先要看我们和领先者有多大的差距。据统计去年年底国产生猪价格约为每斤8.5元,而美国生猪价格约为每斤2.5元,二者价差为6元。究竟什么因素导致如此悬殊的价格差异?

首先,这与养殖户规模构成有着密切的联系,据农业部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年出栏500头以下的养殖散户数量占到总体数量的55%,而美国的猪场数量在2007年至2012年6年间减少了29%,其规模化养殖率达到了惊人的80%。

不同的规模化养殖程度有着不同的成本构成,农户、规模化公司、规模化公司加农户,成本核算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在中国散养户为主的市场中,散养户的成本达到每斤5.8元-6.6元,那么已形成规模的养殖企业会好一些吗?答案或许也并不乐观,根据国内现代化大型畜牧企业集团温氏集团的财报显示,其单只生猪出栏的营业成本为1371元,如按每头生猪出栏体重为240斤计算,则其生猪出栏营业成本约为每斤5.7元,这一数字与散户成本相比并没有太大优势。而在规模化养殖程度较高的美国生猪养殖的成本约在每斤3.1元,如此悬殊的成本差异造就了巨大价格差异,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猪肉进口量逐年攀升的深层次因素。

由此可见引导散户向规模化养殖是中国畜牧业未来发展的首要任务,畜牧理财为中小养殖户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将大大加快其规模化养殖速度。而现阶段的问题是虽然畜牧理财平台通过资金为纽带在牧场间建立起了资源共享网络,提高了整体的抗风险能力,但目前这种连通作用效果并不显著,各牧场之间的资源与信息通路并未完全打通。

另一方面,养殖技术的提升才是畜牧业发展的根本。互联网化的资本与理念让中国传统畜牧养殖业呈现新的生机,但现阶段一些技术的应用还只是停留在一些表象,如24小时猪舍监控这一技术的确能够让养殖员与投资人实时监控猪的生活情况,同时也作为社交属性加大的用户关注的粘性,但对实际产业链提升并没有显著影响。

相比之下我们在一些核心技术上还存在很大提升空间,这也应该成为资本关注的重点,在提升养殖户规模的同时使规模化养殖更为专业化,这种专业化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育种、防疫、人工授精、饲养管理等新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有利于降低死亡率、提升生产力,这也是现阶段我国养殖业最为欠缺的。据统计美国一头母猪,平均一年可产23头小猪,在欧洲甚至可达到28头。但在我国即使是大型猪场也只能做到平均18头,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到2020年这一数据也只能达到年产19头,其中巨大的差距不言而喻,产子量的大幅提升将显著地降低平均成本。

第二,对信息流准确的把握,美国借助较高的规模化养殖水平实现了对境内生猪养殖信息的及时掌握。这形成了全国性质的信息共享,在农业部及政府相关行业网站,你可以获取的生猪存栏信息精确到了所在州、仔猪与母猪、育肥猪不同体重组、不同产能下繁育能力的划分,如此精确高效的信息划分使得养殖企业之间能够准确地把握市场趋势,从而使得市场价格相对稳定。这是目前以散户为主的中国市场难以实现的,即使是大型养殖企业也很难获得如此准确地行业信息,及时高效的信息流是未来中国生猪养殖市场发展的一大趋势。

(2)产业链升级深化的助推者

类似牧芽的这类畜牧理财平台在牧场的选择过程中,就对产能和市场渠道进行了严格的考核,这是对有养殖能力的养殖户的一次筛选,完成了对产业链前端的优质资源分配。多个牧场的集合能够在饲料、疫苗兽药这些占到饲养成本七成的领域获得更高的议价能力,同时,在先进技术的采纳能力上不再完全受限于资本和规模实力的限制。

另一方面,一些平台还布局了自己的生鲜业务。这免去了中间的代理商,可以将合作牧场的出栏牲畜直接对接给有需求的B、C端用户。当合作牧场自己的渠道出问题时,平台有渠道有能力介入解决出栏牲畜的销路问题。

(3)农户“工匠精神”与高质消费人群的培养

随着国民收入的大幅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人们也愿意为获得更安全、口味更佳的产品付出更高的价格。这一转变将改变农户单纯依靠产出数量来获得绝对收益的局面,用时更长更用心的农产品将获得更高的附加价值弥补数量上的不足。农户也可发挥“工匠精神”提高整体产品质量,这是高质化规模养殖的初级阶段。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畜牧理财平台提供了一个了解养殖过程的绝佳平台,用户在购买相关产品到获得收益的过程中,会大大增强对产品特性和养殖过程的关注,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增强了对产品价值的了解,从而提高对产品价值的认知度。

而牧芽这类平台在设计上也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点,其核心功能之一“我的肉摊”鼓励认养人在app上开店,通过微信、QQ等熟人社交平台分享销售自己养的猪肉,利用熟人的信用背书形成一个营销的闭环。在培养高质消费人群的同时降低了牧企营销与销售成本,同时,

完成终端销售的布局,从而将市场行情变动带来的风险,降至最低。

健康的畜牧理财还需做到这三点

(1)类似牧芽这类平台在为牧场提供资金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各牧场之间资源的整合,在技术和数据方面创建共享环境,在牧场之间构建新的“合作社”模式,获得更多的规模化效益。

这才是三方平台存在的更为深远的意义,单纯的资金援助只能解决燃眉之急,但在技术和资源上的援助才能让牧场实现产业升级,在发展的道路中走的更远、更坚实。

(2)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与标准化,虽然目前投资者投资后,线上有直播视频,线下有内控跟踪等风控措施保证资金安全。但目前这一模式还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标准化,边界需要明晰。依靠平台自身的自律性具有太高的风险,暗箱操作的空间巨大,投资人对牧场拿钱真正做了什么并不知晓。

这需要监管部门出台更加明晰的第三方监管细则,在保证投资者资金安全的同时也保证资金用途的合理性,建立完善的资金使用情况披露机制。防止一物多卖,资金被挪用等情况发生。

(3)丰富产品组合,目前的畜牧理财以猪、羊作为主要标的。其它家禽种类相对较少,但与生猪行业相比中国牛肉缺口更大,2013年,中国人平均每人吃了不到10斤牛肉,不到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一半儿,牛的存栏数(所有圈养的牲畜数量)常年徘徊,不容乐观。

农业作为投入大产出慢的行业需要资金援助的领域众多,通过畜牧理财让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农业产品,在丰富投资标的同时也分散了一些行业集中性风险,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更合理的资产配置。

畜牧理财的互联网化属性,让其成为一把双刃剑,但如果合理加以利用将成为开拓发展与产业链深入改革的一把利器。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金评媒立场,禁止转载。

科技棱镜社

科技棱镜社主笔,关注科技类资讯,TMT市场趣闻,互动讨论发散思维。入驻媒体平台:虎嗅网、钛媒体、界面、品途商业品论、艾瑞网、亿欧网、新浪创事记、砍柴网、鸣金网、号外财经网、i黑马、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天天快报、搜狐自媒体、UC订阅号、中关村在线等主流媒体平台。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