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情报局:广州部署清理整顿现金贷 e租宝案9地已公诉
【摘要】互金资讯开启全新一天,金评媒带您看互金圈大小事:广州部署清理整顿现金贷,最高利率达598%坏账率极高;e租宝案9地已公诉,涉案超75人。

政策监管
监管部门摸底排查银行股东资质:严堵杠杆资金,剑指关联套利
近日地方银监部门已迅速出击,召集商业银行高层座谈,摸底和排查银行股东资格、入股资金来源等相关情况。专家认为,关于银行股东的准入监管、股权监管等,银监部门一直都有明文规定,且门槛相当严格,但以往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牛栏关猫”的现象。此番监管部门旨在筑紧“篱笆”,弥补监管短板,从源头遏制银行业风险。
广州部署清理整顿现金贷 最高利率达598%坏账率极高
继“校园贷”之后,一场针对“现金贷”的监管风暴正在袭来。近日,广州金融局正在按照国家、省相关部署,指导各区开展“现金贷”清理整顿工作。4月19日广州互金协会下发了《关于开展“现金贷”业务活动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目前“现金贷”平均利率为158%,最高的“发薪贷”利率高达598%,实质是以“现金贷”之名行高利贷之实。此外,风控基本为零,坏账率极高,依靠暴利覆盖风险。
行业动态
e租宝案新进展:9地已公诉,涉案超75人
“e租宝”案件审理又有新进展。近日,芜湖地方法院开庭审理了“e租宝”案,e租宝两家芜湖分公司和两个负责人被告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6000余万元。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北京、合肥、广州等9个城市对当地“e租宝”由检方进行起诉,共10起公诉,涉及嫌疑人超过75人。
曝佰仟金融无故增加还款期数 催收威胁打断腿
近日,许多用户在微博、贴吧等渠道投诉佰仟金融,声称在佰仟金融借款后,还款期限无故被增加,而每月还款金额并未减少,以致于要承担高额的还款利息。不少用户认为自己上当受骗,并表示不准备按照佰仟金融规定的利息还款。不过,有用户对记者反映,自从不按时还款之后,就经常收到催收短信和恐吓电话。专家表示,涉及到财产处分,合同双方都有权得到协议,这是法定义务,对于全部用户,如果企业一概不给合同,并且工作人员故意模糊介绍业务内容,可能会涉嫌欺诈。
2345贷款王预扣手续费引关注 借款实际年化利率超红线
随着银监会将现金贷纳入监管范围,其旗下的2345贷款王存在的预扣手续费的行为引人关注。2345贷款王的名义利率为日息0.06%,折合年化利率为21.9%,低于24%。但若加上预扣的手续费来计算实际年化利率,则远远超出最高法《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所划定的36%的红线。
捷信消费金融再发13亿ABS补血
昨日,捷信消费金融公司透露,近日已再次于银行间市场发行了总额13亿元的个人消费贷ABS,以拓展融资渠道。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政策放开,资产支持证券(ABS)将成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重要的融资渠道。捷信相继于半年内两次发行的2次消费信贷ABS产品,累计金额已超26亿元。
现金贷共债群体超60% 中介推多头借贷致风险倍增
同时在几家现金贷平台借贷后逾期,信用额度极低却仍能通过中介操作继续贷款成功。来自前海征信卅伍研究院常贷客产品的数据显示,像这样的现金贷共债者比例超过60%,这些共债者至少在两家现金贷平台上有借贷记录,平均借贷次数在6次左右。而常贷客客户信贷逾期风险是普通客户的3~4倍。
区块链金融场景卡位战打响 银行攻下五大应用城池
继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投顾等技术在金融市场全盘落地后,区块链概念也在中国走出近三年的实验室验证和模式探索期,逐步打开应用场景。联合贷款业务中的备付金管理及对账、跨境直联支付、银行票据托管与票据融资,中国的商业银行正通过自主发起或与机构合作两种形式,拿下了区块链应用的五大城池。同时,参与的持牌金融机构在逐步扩容,互联网银行、股份行、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积极卡位。
热门观点
央行苟文均:应实施穿透式监管应对资管乱象
资产管理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乱象。而这些风险也引发了监管层的重视,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员、金融监管协调办公室副主任苟文均发表署名文章称,近年来,我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隐患,基本上都与资产管理业务无序扩张有关。从资管业务的监管层面,苟文均认为,尽管各监管部门都出台了本行业资产管理业务规范,但并没有有效地解决这些突出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分业监管体制下不同类型机构开展同类业务的行为规则和监管标准不一致,且在机构监管理念下很难实现对资产管理业务的全流程监控和全覆盖监管。因此,促进资产管理业务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转变监管理念,按业务属性确定行为规则和监管主体,强化监管的统筹协调,实施穿透式监管和宏观审慎管理。
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关键不在于科技而是创新
中国金融机构对金融科技的投资热情和投资回报期望均远远高出全球平均水平。商业银行如何理性的看待金融科技、如何合理的管理对金融科技的投资预期显得尤为重要。互联网企业打败银行的不是科技而是创新。相比全球,影响中国技术创新成功的两个关键因素分别是让客户接受并使用、实现联盟与合作,而不是技术基础设施本身的创新。对于一个组织和企业来说,建立创新文化最重要的因素是职业发展,而并不是暂时的物质激励。银行要实现触底反弹,并不是一味的追逐新兴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而是从体制机制入手为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意营造一个适宜的文化。这个问题,并非短时间可以解决,并非银行一方可以消化,需要监管角色的转变、银行自身的改革以及客户教育的投入等各方利益相关者的一并努力。

汇财经



- 情报 | 恒大集团在美申请破产保护;字节跳动旗下时光相册宣布停运;马斯克称下周直播新版FSD自动驾驶
- 情报 | 富途控股预计于12月30日在香港上市交易;蔚来将在 NIO Day 2022 推出全新车型;睿蓝汽车宣布将进行价格调整
- 情报 | 2021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出炉;易趣网宣布将于8月12日关闭;开课吧被强制执行106万
- 情报 | 朴新教育否认“宣布破产”;贝壳正式登陆港交所;詹克团卸任北京比特大陆执行董事
- 情报 | 阿里迎来史上最大调整;货拉拉于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特斯拉新款Model S/X开启中国市场交付
- 情报 | 叮当健康拟明日上市;小鹏飞行汽车最高可以飞1000米;恒大要求9月30日前全面复工
- 情报 | 华为回应P70预售时间曝光;恒大地产涉嫌欺诈发债208亿;茶百道计划4月在港交所上市
- 情报 | B站被爆年底裁员;中公教育现2.92亿元折价大宗交易;中国银行元宇宙支付专利公布
- 情报 | 寺库公司被立案调查;钟睒睒再度成中国首富;吉利拟与雷诺成立合营企业公司
- 情报 | 蔚来手机NIO Phone正式亮相;巨人集团回应史玉柱新增股权冻结;爱驰被曝已人去楼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