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正在在剥离P2P业务
【摘要】伴随着网贷平台监管力度频频升级、P2P行业收益率持续下行,上市公司进入P2P领域的热情悄然退潮。短短两年,上市公司布局P2P的局面可谓冰火两重天。2015年互联网金融风头正劲,嗅觉灵敏的上市公司也掀起了收购、参股或设立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浪潮,其中涉足P2P的公司不在少数。

伴随着网贷平台监管力度频频升级、P2P行业收益率持续下行,上市公司进入P2P领域的热情悄然退潮。
短短两年,上市公司布局P2P的局面可谓冰火两重天。2015年互联网金融风头正劲,嗅觉灵敏的上市公司也掀起了收购、参股或设立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浪潮,其中涉足P2P的公司不在少数。
上市系P2P面临大幅退出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2月,上市公司系P2P运营平台数量已达116家,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4家。这些火速布局P2P的上市公司甚至跨界转型,将主营业务改成了互联网金融。
不过,目前上市公司系P2P平台数量明显增长放缓。从2015年1月的38家,到2015年12月的102家,上市公司系P2P运营平台数量增长近3倍。而2016年上市公司对P2P的热情明显降温,运营平台数量从2016年1月的104家缓慢增长至2016年12月的116家,其中几个月数量甚至出现负增长。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数量则维持在116家,停止了增长。
上市公司涉足P2P领域一方面是为了布局互联网金融战略,实现发展转型;另一方面不排除炒作概念,那时只要贴上互联网金融的标签,公司股价就能蹭蹭涨。
事实上,P2P平台给上市公司贡献的业绩有限,如今在监管要求的整改期,无论是银行资金存管还是在信息披露等方面,合规的成本并不低。上市公司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或者本身就有“玩票”意愿的上市公司,则会在监管与业绩面前放弃“挣扎”。因此,今年上市公司与P2P网贷分手的现象会越来越多。
截至目前,已有盛达矿业、匹凸匹、高鸿股份、益民集团、东方金钰、新纶科技、奥拓电子、华鹏飞、佳士科技和天源迪科等10家A股上市公司剥离P2P业务。
盈利成为上市系P2P最大阻碍
对上市公司而言,布局P2P网贷,有的是为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带动公司其他互联网业务板块的发展,进而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上市公司借P2P网贷平台发展互联网金融,可以提高公司在互联网行业的市场覆盖率。同时,享受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福利,拓宽公司盈利渠道、增加上市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但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很骨感。不少曾经高调进军P2P的上市公司在业绩上遭遇了滑铁卢。除了两年亏损超6亿元的匹凸匹外,同样跨界互联网金融的熊猫金控出现了债权逾期。2016年年底,熊猫金控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互金平台银湖网和熊猫金库出现了9912万元的债权逾期,旗下融信通商务顾问公司垫付了这笔逾期债权,并将该债权以60%的价格转让给了深圳森然大实业有限公司,相应的逾期罚息和违约金共计约2.9亿元也无偿转让给了森然大。在本次交易中,公司亏损了约1.1亿元,并确认了约3900万元的营业外支出。
而今,P2P网贷平台正常运营已实属不易,在为上市公司盈利方面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上市公司退出网贷市场,股价影响和合规成本是一些主要因素,但更多的预计还是对亏损风险难以把控的考量,一旦业务类型、交易规模受限,网贷业务风险还在持续增加,最终有极大概率平台经营出现问题。
前两年是上市公司和P2P牵手较多的年份,相关的公司与平台在经过磨合期可能处于盈利的临界点,而如今监管的落地,又让一切充满不确定性。但值得注意的是,任何网贷平台退出时,不应以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为前提,上市系P2P平台也不例外。
来源: 金融之家

白着呢



- 情报 | 威马汽车年亏损82亿元远超“蔚小理”;乐视经典商标Le将被拍卖;福特因车标短缺致使车辆无法正常交付
- 情报 | 蔚来手机即将上市;Model 3改款有望在半月内上市;比亚迪汽车鼓励举报腐败行为
- 情报 | “苹果版余额宝”总存款已超100亿美元;黄浩卸任蚂蚁商诚公司法定代表人;Uber开发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
- 情报 | 京东七鲜长沙大悦城店宣布闭店;台积电或成全球最大半导体销售公司;乐视908件商标流拍
- 情报 | 蚂蚁集团拟回购不超7.6%股份;我爱我家杭州分公司所有高管均被停职;特斯拉呼吁收紧史上最严排放标准
- 情报 | 证监会因2.4亿罚款申请限消乐视;美团优选等部门陆续收缩员工规模;国美被曝停发员工工资
- 情报 | 百度首款汽车售价20万左右;小鹏汽车被曝多个部门调整、裁员;京东集团完成认购京东物流股份
- 情报 | 小鹏第二代家用充电桩上线;Meta首席运营官桑德伯格宣布离职;步步高辟谣倒闭传闻
- 光年速递:OpenAI解除AI安全负责人职务;扎克伯格称未来将有AI克隆体来分担工作;Meta正式发布Llama 3.1开源模型
- 情报 | 碧桂园否认工作组进驻;瑞信本周开始裁减80%香港投行员工;华为15亿元成立地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