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P2P资金银行存管(下)

首页 > 观点 >正文

【摘要】亲查三方支付、银行存管,深究各方存管、托管的现状及资金安全效益。

  蓝蚁财经  ·  2017-02-23 12:00
我眼中的P2P资金银行存管(下) - 金评媒
作者: 蓝蚁财经   

存管现状

《暂行办法》的出台已近半年之久,各平台都在积极寻求银行合作,但效果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

首先,门槛高。这也是为什么多数投资人将其列为挑选平台的重要条件。

银行:银行会考察P2P平台背景,从注册资本、股东背景、团队资质、业务模式、运营流程、风控水平、项目信息披露、财务信息及运作透明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察,综合评估平台的规模和实力,并且实地考察P2P的业务情况和技术团队。

平台:根据各家银行披露的资金存管要求和相关成本,实现银行存管合规成本大概在一千万左右。工商注册、金融备案、电信经营性许可证(ICP)、实缴资本、股东背景等等,其中包括工商注册、金融备案、ICP等多数地方监管单位并没有出台相应的文件,以至于平台申请无门,但以上各项均需符合银行标准后才有银行存管的可能,所以,该问题是各级监管层需要首先解决的。接下来有些银行会要求平台存入一定金额的风险准备金,比如民生银行要求是2000万元。然后是银行存管接口,除平台自身技术对接的人力物力成本外,接口及系统技术研发费用也由平台承担,费用一般在20万元以上。最后在平台盈利并不多甚至亏损的情况下,活着以是万幸,高额的银行存管费也让多数平台难以承受。

其次,银行不情愿。

《征求意见稿》要求银行为保障存管业务完整独立,专门开发运营系统,设立独立管理部门。但是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和规则,目前各家银行都在尝试阶段,合作平台的准入标准、业务模式并无定规,银行都是按各自银行存管的标准进行,这将提高银行的管理成本。而《征求意见稿》又以支持普惠金融为目的,规定“银行不得以开展存管服务为由的捆绑销售”,所以,银行的态度可想而知。另外,平台资金存管要求银行履行账务核对和资金运转关键信息的披露工作,这无形中也加大银行的职责,对平台而言,这是强有力的背书,但对银行而言,多数银行高管表示压力很大。

第三,存管数据

综合以上现状,将有七成的网贷平台难以跨过银行存管这道坎。根据迪迪贷的行业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1月21日,已有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徽商银行、江西银行、华兴银行和恒丰银行等32家银行布局网贷平台资金直接存管,有近190家正常运营的平台宣布与银行签订直接存管协议,其中真正实现银行直接存管对接的平台约100家,占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总数的4%。签订直接存管协议的各家银行,华兴银行以与56家平台签订协议位居榜首;其次是江西银行,签约31家;浙商银行和厦门银行排名第三和第四位,分别签约18家和14家;民生银行排名第五位,签约9家;徽商银行以签约8家排名第六位;其余银行分别签约1家至6家。

银行存管资金的安全效益

在平台限额、P2P平台资金银行存管下,就能完全杜绝风险了么?迪迪贷相关负责人表示“P2P平台运营者仍可以通过伪造借款人和借款项目,在符合资金存管流程规范的前提下套走资金,挪用平台资金。银行存管虽不能杜绝P2P平台自融,但增加了作假的复杂程度和成本,起到很大的抑制作用。”

从监管和国家层面来讲,银行存管主要是防止诈骗和自融平台,对运营风险和道德风险并不起作用。

银行存管只是对平台的资金进行存管并不对其资金来源和去向进行审核与监管,更不会对平台的业务真实性和运营情况进行监管。从法律责任和义务范围看,银行只对投资人资金清算和存管环节的技术操作风险承担责任,而不会去承担P2P平台的运营风险和道德风险。也就是说,银行并不审核P2P项目的真实性,其作用只是确保资金流向相对明确、避免P2P直接触碰资金。相信不久的将来“银行存管”的神话将会破灭。

网贷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国人投资教育的欠缺致使众多投资人简单粗暴的以“钱在银行,放心”来评判平台的好坏和资金的安全性。“银行存管”过高的关注度更多的是依赖银行在老百姓心目中的背书,需注意的是,银行是不会为平台坏账和亏损倒闭买单。

因此,投资人不能仅被一个“资金存管”的招牌所蒙蔽,需在不断提升自身风险意识和知识水平下,从平台的业务模式、风控措施、信息披露等全方位考量,如果能根据平台各项信息,排除你所投的平台没有诈骗和自融的情况,完全可以不考虑银行存管的问题。

虽然P2P平台资金银行存管不能杜绝欺诈、跑路风险,但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投资人资金的安全性,清除“毒瘤”,净化网贷行业。然而,对监管层而言,各个银行“各自为战,各定标准”的现状阻碍了“资金银行存管”措施的推进,需进一步统一标准,落实资金银行存管的基础性文件;其次,针对合作P2P平台的运营风险和道德风险,也需要监管层和银行指定更为细化的标准和规则,第三,就当下国情,广大投资人可能无法接受银行不承担P2P平台违规经营或经营不善所导致的投资人资金损失这一做法,因此,投资教育也是亟需解决的。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金评媒立场,禁止转载。

蓝蚁财经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