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27起A股IPO创5年新高,多家PE收获超5起IPO退出

首页 > 观点 >正文

【摘要】在清科研究中心关注的海外16个市场和境内3个市场上,中企海内外上市总体情况方面,2016年度全球共有291家中企上市,合计总融资3125.01亿人民币。

  Pedata  ·  2017-01-12 16:00
2016年227起A股IPO创5年新高,多家PE收获超5起IPO退出 - 金评媒
作者: Pedata   

大中华区著名股权投资研究机构清科研究中心近日发布数据显示:在清科研究中心关注的海外16个市场和境内3个市场上,中企海内外上市总体情况方面,2016年度全球共有291家中企上市,合计总融资3125.01亿人民币。2016年度中企上市融资额及数量较2015年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分别下降5.5%、11.8%。其中,227家中企在境内市场融资1511.10亿人民币,上市数量和融资额同比分别下降28.1%、17.5%。64家中企在境外市场融资达到1613.91亿人民币,上市数量及融资额分别同比上升3.7%、下降4.7%。VC/PE支持的中企上市方面,VC/PE支持的中企在全球上市共计174家,上市数量同比上升1.2%;174家中企共筹资2306.74亿人民币,融资额同比上升60.3%。投资回报方面,2016年度,174家VC/PE支持的境内外上市中企在发行时获得了2.85倍平均账面回报,比去年同期水平下降22.8%;上市20个交易日后获得了9.56倍平均账面回报,较发行时投资回报水平高出2.36倍。新三板市场方面,截至12月底累计挂牌企业达10163家,总股本达到5851.55亿股,流通股本2386.81亿股,总市值已达40558.11亿元。2016年度新增挂牌企业数量5034家,同比去年同期新增挂牌数量增长41.5%。 

全年291家中企实现境内外上市,总体略有下滑,境内市场VS境外市场反差明显 

2016年度,共有291家中企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合计融资3125.01亿人民币,平均每家企业融资10.74亿人民币。2016年度中企上市数量及融资额较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分别下降5.5%、11.8%。 

从上市市场来看,2016年度,中企在境内上市数量远超境外市场,但总体融资规模略低于境外市场。境内市场的平均融资额与境外市场有较大差距,仅达到境外市场的四成。具体来看,境内方面,227家上市企业融资1511.10亿人民币,上市数量上涨3.7%,融资额同比下滑4.7%;境外方面,64家中企赴海外上市,合计融资1613.91亿人民币,上市数量及融资额分别较去年同期同比下降28.1%、17.5%。值得注意的是,境内市场在证监会审核加速的背景下,上市数量较2015年有明显回升,境外市场上市总量在2014年达到历史高峰后,逐渐走向低落。中企在选择上市市场方面,开始反转倾向青睐国内市场,境内外反向发展态势预计在未来两年不会改变。 

就平均融资额来看,境内市场平均融资额达到6.66亿元,较去年同期融资额下降8.1%;境外市场平均融资额达到21.97亿元,较去年同期融资额上升14.8%,主要受“邮储银行”首发融资额高达496.8亿人民币的影响。  

中企海外上市64家,同比下滑,海外融资市场遇冷,金融企业继续傲视群雄 

2016年度,共有64家中企在海外7大交易所上市,64家中企融资额合计1613.91亿人民币,上市数量及融资额分别较去年同期同比下降28.1%、17.5%。但就季度来看,2016年第四季度,中企海外上市数量达到29家,海外上市市场主要在香港主板达到18家,较前两季度有大幅的回升。 

自2014年以来,中企赴境外上市的态势火热,近两年中企境外上市活跃度有所下降。首先,其主要原因仍在于中概股在境外资本市场估值低于境内市场。2015年上半年国内A股的火热行情加速了中概股回归的决心,使得海外上市体量相对前两年有所下降。其次,国内资本市场在2016年发出的注册制改革等信号也为中概股回归提供了利好信息,虽然目前注册制已踩刹车,但政策方向已定,中概股境内上市的决心也并未动摇。

 3.jpg  

市场分布方面,2016年度,海外上市的64家中企分布于香港主板、香港创业板、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新加坡主板和韩国交易所主板七个海外市场。 

具体来看,香港主板依然是中企海外上市的绝对主战场,共有44家企业上市,合计融资1430.93亿人民币,分别占中企海外上市总数的68.8%和融资总额的88.7%;相较于2015年度香港主板上市企业数量和融资额占比均有大幅下降。香港主板平均每家企业融资额高达32.52亿人民币,这归功于在香港主板上市的金融企业,主要包括“邮储银行”、“浙商银行”、“招商证券”、“光大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天津银行”和“国银租赁”等,融资额均超过50亿元人民币,大幅拉升了香港主板的平均融资规模。此外,在海外其他证券市场,10家中企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共融资6.20亿人民币;4家中企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共融资35.52亿人民币;3家中企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共融资95.52亿人民币;1家中企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共融资0.97亿人民币;1家中企在新加坡市场上市,共融资31.49亿人民币;1家中企在韩国交易所上市,共融资13.28亿人民币。 

2016年度中企在海外市场的最大一笔融资额是在香港主板上市的“邮储银行”,单笔融资496.79亿元人民币,也是2016年度全球最大IPO融资额案例。

  4.jpg

行业分布方面,2016年度64家赴海外上市的中企分布在18个行业中。具体来看,2016年度共有11家金融行业企业融资971.73亿人民币,分别占海外上市总数和融资总额的17.2%和60.2%。其中“邮储银行”、“浙商银行”、“招商证券”的融资规模均突破90亿元人民币,使得金融行业傲视群雄,平均融资额也突破了80亿人民币。5家生物技术/医疗健康行业的企业融资155.13亿人民币,融资额在所有行业中排第二;融资规模在100亿人民币以上还有物流行业,2家企业共融资121.54亿人民币。其余行业的融资规模均在100亿人民币以下,上市企业数量为1至6家不等。 

无论在上市数量&融资额方面,金融企业都成为2016年值得关注的热点。金融行业2016年有众多的明星企业实现海内外上市,包括:“邮储银行”、“浙商银行”、“招商证券”、“光大证券”、“中信建投证券”等,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邮储银行”巨无霸的上市,融资额近500亿人民币。除此之外的其他金融企业融资额也均高于其他行业,这也是金融企业的特点:盘子大、体量大、上市融资额大。因此,金融行业在2016年中企海外融资前十大案例中,占据了七家。在上市市场方面,金融企业多选择在港股挂牌,这背后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中资金融机构国际化业务布局需求的日渐增长。不少内地金融机构多年前已在香港设点拓展国际业务,海外业务或将成为其重要的桥头堡,通过上市进一步打进香港市场是从集团的发展去考虑,在港上市不仅以募资为目的,更多的是希望以香港为平台链接海外业务。

6.jpg

全年227家中企境内上市,四季度上市数量高达101家,证监会审核加速为注册制鸣鼓开道 

2016年度,共有227家中企在境内3个市场上市,融资额合计1511.10亿人民币,上市数量略有上升,上升幅度达到3.7%,融资额同比下滑4.7%。相较于2015年股市的火爆程度,2016年度境内企业上市有所降温。

7.jpg  

但值得注意的是,以季度来看,2016年第四季度上市数量及融资额较前三季度有明显提速。第四季度上市数量达到101家,创2015年第二季度(上市数量117家)后新高。而前三季度上市数量分别为24家、37家、65家,第四季度上市数量分别达到前三季度的4.20倍、2.73倍、1.58倍。2016年内整体呈现非常稳定的回升趋势,直接体现了证监会为注册制铺路而提高IPO企业审核速度的决心,对目前IPO的存量企业进行消化,推进注册制落地时间表。同时,也预示着2017年,上市企业审核速度将保持提速状态的局面。

  8.jpg

市场分布方面,2016年度,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创业板上市企业数量较多,分别为103家和78家,占境内上市企业总数的45.4%和34.4%。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融资规模最大,占中企境内上市总融资额的67.5%,共融资1019.42亿人民币;平均融资规模高达9.90亿人民币,亦排在三大市场之首,主要在于在上交所上市的“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和“三角轮胎”融资额均超过40亿人民币,拉高了上交所上市企业融资额均值。深圳创业板的78家上市企业共融资265.12亿人民币,占中企境内上市融资额的17.5%;平均融资规模仅3.40亿人民币,为境内三个市场里最小。46家企业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合计融资226.55亿人民币,占中企境内上市融资额的15.0%,平均融资规模也较小,为4.93亿人民币。

  9.jpg

行业分布方面,2016年度,境内上市的227家中企分布于22个一级行业,金融行业依然表现突出。主要在于,今年城市商业银行上市案例集中。金融行业依靠“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华安证券”和“贵州银行”4家企业合计融得资金317.61亿人民币拔得行业头筹,平均单个企业融资额高达35.29亿人民币。融资规模在100亿人民币以上的行业还有:46家机械制造行业企业融资178.72亿人民币,26家化工原料及加工行业企业融资149.70亿人民币,23家建筑/工程行业企业融资147.94亿人民币。从平均融资额来看,除金融行业外,广播电视及数字电视行业的平均融资额位列第二,为16.57亿人民币;排名第三的是娱乐传媒行业,平均单个企业融资额为13.77亿人民币。  

174家VC/PE-Backed中企上市,渗透率提升至60%,“估值溢价”拉动境内市场回报远超境外 

2016年度,VC/PE支持的中企在全球上市共计174家,上市数量同比上升1.2%;174家中企共筹资2306.74亿人民币,融资额同比上升60.3%。可以发现,在度中企境内外上市数量及融资额均同比下降的情况下,VC/PE支持中企境内外上市融资额逆势上升,这体现了背后VC/PE支持的中企在资本市场的相对更强的融资能力。 

VC/PE-Backed中企上市市场方面,境内市场148家中企上市,融资1020.48亿人民币,上市数量占比85.1%,融资额占比44.2%;海外市场方面,26家中企融资1286.26亿人民币,上市数量占比14.9%,融资额占比55.8%。境内市场在上市数量方面大幅领先海外市场,但总体融资额仍较海外市场更低,且平均融资额仅6.90亿人民币,不及海外市场平均融资额49.47亿人民币,这也反映了海外上市中企在规模及体量上较境内上市中企更庞大。 

VC/PE渗透率得到进一步提升。从渗透率角度来看,2016年度VC/PE-Backed中企上市数量渗透率高达59.8%,较2015年度55.8%上升4个百分点。其中,VC/PE-Backed中企境内上市渗透率达到65.2%,较2015年度VC/PE-Backed中企境内上市渗透率68.0%略有下降;VC/PE-Backed中企境外上市渗透率达到40.6%,较2015年度VC/PE-Backed中企境内上市渗透率25.8%有大幅上升。对于VC/PE机构来说,2016年可谓是一轮收获期,其中,德同、九鼎等机构收获超5起IPO退出。 

投资回报水平方面,发行时投资回报与上市后20个交易日投资回报存在较显著差异。以发行时价格来看,2016年度,174家VC/PE支持的中企获得了2.85倍平均账面回报,比去年同期水平下降22.8%(2015年平均账面回报达到3.69,主要在于境内资本市场上半年的牛市拉动)。境内资本市场投资回报达到2.78倍,境外资本市场投资回报达到3.17倍,由于国内市场抑价发行现象,国内市场的回报在发行时相对低于境外市场。国内三大市场具体来看,上海交易所与深圳创业板投资回报基本持平,深圳中小企业板账面回报略高于其他两个市场,达到3.09倍。

以上市后20个交易日回报来看,2016年度,174家VC/PE支持的中企获得了9.56倍平均账面回报,较发行时投资回报水平高出2.36倍。境内市场方面,投资回报达到10.65倍;境外市场方面,投资回报达到3.08倍,境内市场回报显著高于境外市场回报。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境内市场的“抑价发行”和 “估值溢价”量大因素。国内资本市场在企业首发上市时往往抑价发行,上市后在经历投资者重新估值后,股价基本经历了若干次涨停后才趋于稳定,国内资本市场估值溢价一直存在,使得国内资本市场投资回报偏高。而反观境外资本市场,市场估值泡沫相对偏低,上市后估值相对稳定,且境外投资者对中企发展不慎看好,甚至走低,使得中企在经历了若干个交易日后,投资回报水平相对发行时基本无差,甚至有所降低。这双方面的原因,使得中企在境内资本市场得到的回报水平虚高。 

新兴行业上市后20个交易日投资回报相对高于传统行业。随着近些年来,消费升级、供给侧改革等因素的驱动,新兴行业越来越受到大众投资者的关注,更得到私募机构的青睐,比如:TMT、物流、清洁技术等领域,投资回报水平也相对高于传统行业,比如:农/林/牧/渔、机械制造、汽车、纺织及服装等领域。具体来看,境内市场方面,投资回报最高的三大行业为:物流、电子及光电设备、建筑业,投资回报倍数分别达到19.72倍、15.74倍、15.58倍;境外市场投资回报最高的三大行业为:IT、食品&饮料、互联网,投资回报倍数分别达到91.88倍、10.79倍、2.81倍。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领域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回报存在一定差距。比如,金融领域企业,境内市场上市16家,上市后20个交易日回报倍数平均达到13.00倍,境外市场上市13家,回报倍数平均为1.69倍;生物技术/医疗健康领域,境内上市数量61家,上市后20个交易日回报倍数平均达到10.00倍,境外市场上市5家,回报倍数平均为2.20倍,而这些差距不仅存在这两大行业中,在其他行业中也普遍存在。境内外市场投资回报的差距形成了海外上市中企寻求回归境内资本市场的初衷。

 14.jpg

新三板挂牌数量爆增终突破万家,总市值超4万亿,流动性改善有待进一步观察 

2016年度新三板挂牌情况持续火爆,截至12月底累计挂牌企业达10163家,总股本达到5851.55亿股,流通股本2386.81亿股,总市值已达40558.11亿元。2016年度新增挂牌企业数量5034家,同比去年同期新增挂牌数量增长41.5%,其背后在于监管层对于新三板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拟挂牌企业信心增强,挂牌数量也在今年高歌猛进。 

近两年来,新三板转板制度日益被提上日程,很多企业选择首先在新三板挂牌,随后转板的策略进行运作。尤其在今年下半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加快完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健全小额、快速、灵活、多元的投融资体制。研究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转板创业板相关制度,更为挂牌新三板的企业发出了利好信号。

  15.jpg

截至12月底,2016年全年新三板挂牌企业股票成交数量总计达到363.62亿股,较2015年全年成交数量(278.90亿股)上升30.4%。其中,2016年第四季度新三板挂牌企业股票成交数量达到115.01亿股,同比2015年第四季度上涨5.1%,环比2016年第三季度45.8%。2016年全年新三板挂牌企业股票发行数量总计达到294.70亿股,较2015年全年发行数量(230.8亿股)上升27.7%。尤其在2016年度第四季度新三板挂牌企业完成发行数量134.16亿股,同比2015年第四季度上涨93.0%,环比2016年第三季度181.5%。 

随着新三板分层制度落地以及“私募机构做市业务试点方案”的出炉,监管层对于新三板流动性改善举措逐渐展开,政策方向也得到日渐明确。2016年上半年全国股转公司正式发布《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分层管理办法(试行)》,新三板分层制度正式落地。但就目前来看,新三板的流动性有所改善,但仍是个困局,2016年第四季度新三板挂牌企业股票成交数量达到115.01亿股,同比2015年第四季度上涨5.1%,环比2016年第三季度45.8%。 

2016年9月12日,《私募机构全国股转系统做市业务试点评审方案》出炉,公布了私募机构申请条件及37条评分标准。私募做市试点正式启动,新三板混合做市制度或有助于改善新三板流动性问题。此外,2016年第三季度,国务院相继出台多次意见,支持新三板的发展及有关制度的完善。预计,随着私募机构做市业务试点的开展,流动性问题在2017年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16.jpg

注:从2015年第一季度开始,清科研究中心《中企上市研究报告》系列中的海外研究市场范围由原十三个扩大到十六个:包括NASDAQ、纽约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主板和AIM、香港主板、香港创业板、新加坡主板、凯利板(原新加坡创业板)、东京证券交易所主板、东京证券交易所创业板、韩国交易所主板和创业板、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主板、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和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其中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主板、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和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为新增加的三个市场,特此说明。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金评媒立场,禁止转载。

Pedata

私募通是清科研究中心旗下一款覆盖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领域最为全面、精准、及时的专业数据库,为有限合伙人、VCPE投资机构、战略投资者,以及政府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投资银行、研究机构等提供专业便捷的数据信息。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