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平台做活期理财不靠谱

首页 > 观点 >正文

【摘要】一般而言,高收益与高流动性不可兼得。从2014年开始,很多P2P平台效仿余额宝模式陆续推出活期理财产品,高达10%左右的年化收益率得到了不少投资者的青睐。由于存取灵活、收益可观,活期产品近两年成为各平台的“香饽饽”。

专栏作者     田峰  ·  2017-01-05 08:25
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平台做活期理财不靠谱 - 金评媒
作者: 田峰   

一般而言,高收益与高流动性不可兼得。从2014年开始,很多P2P平台效仿余额宝模式陆续推出活期理财产品,高达10%左右的年化收益率得到了不少投资者的青睐。由于存取灵活、收益可观,活期产品近两年成为各平台的“香饽饽”。

然而,随着监管政策的陆续着地,国家明确指出网贷行业理财产品需要明确资金流向,活期产品不得触碰资金池红线。今年以来,大批知名平台为了进一步合规,主动关闭了活期理财产品业务。伴随网贷行业爆发式增长的活期理财产品,一时之间成了“烫手山芋”。

那么,究竟活期理财产品适不适合平台发展,我认为,从长远来看,对很多平台而言,做活期理财产品就是在饮鸩止渴,是一种铤而走险的游戏,很容易引起资金链断裂。

活期理财的前世今生

货币基金类活期理财产品,在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引发的全球性流动性紧张的背景之下,凭借高出银行理财不少的收益,短时间内在全国掀起一场全民理财的风暴。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与流动性的缓慢恢复,基于信托、票据以及银行隔夜拆借等资产的“宝宝类”活期产品收益日趋下滑,而异军突起的网贷行业则以更高的收益几乎在一夜之间抢得用户的关注。

为了抢得更多用户,诸多平台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瞄准了活期理财产品。毕竟高流动性、高收益的活期理财产品的获客成本至少要比网贷平台的定期类理财产品低上70%左右。然而,随着《网贷行业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件》的发布,明确活期产品不得触碰资金池、需要明确资金流向等红线之后,不少知名网贷平台悄无声息地 下架了活期产品,这让不少人不得不开始质疑活期理财产品的安全性。

网贷活期产品的三大风险

目前平台活期理财产品背后的对接资产主要有以下三类,第一类是货币基金,平台与银行、基金公司合作,成为它们的代销渠道;第二类是平台的标的组合,主要是指平台将多种不同类型的资产打包销售,对接活期资金池;第三类则是平台资产的灵活转让。

总结这三种模式,都存有相当大的风险。首先是资金池的问题,平台网贷活期理财最大的风险在于涉嫌资金池;其次是混业经营的问题,P2P网贷活期产品容易成为基金产品的代销渠道;第三则是代客理财的问题,目前大多数活期理财产品没能清晰表述投资标的,因此大多数的投资人对于活期理财的投资去向不明,无法做到确认。

这种模式很难满足监管办法中对网贷机构的定位要求。

活期产品从设计之初就存在漏洞

具体而言,大家都很清楚,活期产品的关键点就是实现资金的进出具备相当的流动性。产品设计的逻辑就是把不同期限的系列债权进行期限错配,形成一个资产包,按照平台现金流动节奏持续推出每期产品,用来归集计划资金。一旦两者不能一一对应,就会形成类似资金池,而这个额度控制是很难把握的。

如果进入平台账户资金大于对接债权,平台需要垫付投资者多余资金的利息支出;如果募集资金小于债权额度,又会造成债权包匹配难度,平台需要垫付借款余额。在循环的过程中,要确保不断更新的资产包和募集资金都要匹配,还要保证到期的投资资金按时转出持有债权收回资金,因此对资金流的提前测算和产品的发行计划要求很高,如果说没有大额的长期资产端和持续的资金增长体量其实是很难运作下去的。

这就像是一个运作程序死循环,但对于平台来说,无论是把长期标分拆成短期标,还是把大金额的标的分拆成数个小额标,看起来都是有利可图的:

一是可以迅速聚拢人气,借旧还新,保证平台类借贷产品能够运作下去;

二是运用期限分拆成倍放大平台的累计成交量,又可以反过来提升平台的人气;

三是顺应网贷的小额分散投资的定位趋势,提升平台在投资者心中的心理安全评估系数。

但这其实只是一种环环相扣的理想状态,一旦遇到资金大规模撤离,或者前期债权出现较大的违约(即使有足够的抵押,处理抵押品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后续资金就可能无法包容这种借贷游戏的周转节奏,平台的资金链就可能会断裂。也就是说平台的潜在流动性风险是这种类借贷产品的一个永存的漏洞,从产品的设计源头上就无法根除。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金评媒立场,禁止转载。

田峰

中房创投创始人兼CEO
著名私募基金管理人
原大型国有资产管理公司CEO
权威业务审核和风险监控专家
拥有20余年金融行业从业经历及企业管理经验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