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红利PK市场寒冬 新三板将迎突围解困年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2016年,新三板市场无疑处于凌冽的资本寒冬中,存在流动性差、融资困难等问题,随着2017上半年一些私募基金产品密集到期,业内对明年的市场预期普遍不高。

  小贝  ·  2016-12-30 11:20
政策红利PK市场寒冬 新三板将迎突围解困年 - 金评媒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北宋哲学家邵雍有一句诗:“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一阳初动”是指阳气已开始在势弱之处启动了,但是万物根本没有生长,反而感觉非常寒冷,此诗句虽写的是节气,却说的是世情,而新三板市场目前的情况则与此诗句所说世情特征有很大的相似性。

2016年,新三板市场无疑处于凌冽的资本寒冬中,存在流动性差、融资困难等问题,随着2017上半年一些私募基金产品密集到期,业内对明年的市场预期普遍不高。但随着2016年底监管层频繁发声力挺新三板,业内普遍预计2017年的政策支持力度必不会少。在此背景下,随着一些政策红利的逐渐落地,2017年很可能是新三板市场突围解困之年,是新三板在动态发展中蓄势谋变的一年。

市场预期:恐遇私募产品退出压力

2015年,伴随着新三板行情的持续火爆,新三板做市指数经历了A股式的过山车行情。2015年1~4月,新三板做市指数连续走出了月指数四连阳。截至2015年底,新三板做市指数收于1430.05点,三板成指收于1450.07点,挂牌公司达到5104家,总股本2946.45亿股,流通股本1018.91亿股。三板做市交易股票全年总成交股数89.96亿股,总成交金额达793.58亿元。很多私募积极发行产品,跑步入市布局新三板。

然而时过境迁,昔日的市场盛景已然不在。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截至12月5日,共有38个新三板私募基金提前清盘,仅有一只新三板私募产品是正常清盘。更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上半年,恐将迎来基金产品退出高峰,这对新三板“寒冷”的市场情况无异于雪上加霜。

广证恒生的研报显示,新三板产品到期退出压力一直是投资人关注的重点。根据Choice资讯数据,投资标的涉及新三板挂牌公司的产品共7500个,其中私募产品有6616个,占比88.21%。(根据公开资料,大部分产品并未透露到期日期,以下数据仅包括在Choice数据库中可以查询到到期日期的产品)有到期日期的产品共有520只,占7500只产品的6.93%。520只产品中,有披露募集资金具体数额的有446只,到期金额总值为455.79亿元。

在能查询到的有到期日期的产品中,2017年到期的共计198个,合计规模190.84亿元,其中上半年到期的规模达136.41亿元。

“明年,一些私募基金产品陆续到期,导致市场卖压增加,对市场压力还是比较大。”一家券商场外市场部的总经理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中会仁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丁会仁就表示,2017年上半年,恐将迎来投资新三板的基金产品退出高峰,这不仅是基金公司要面对的难题,更是新三板挂牌企业如何进行持续融资的难题,可能对市场产生冲击。

据了解,多数业内专家认为,2017年私募基金产品陆续到期,会对市场造成一定压力,但不会出现“黑天鹅事件”事件。新鼎资本董事长张弛就指出,2017年上半年预计有一批基金产品会到期,退出高峰是可以预测到的,现在的确没有明确的退出方式,会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但更多的基金会理解现在市场状况,可能选择延期。基金到期了,管理人和出资人可以协商,因为确实卖不掉,这是现状。如果一定要退出,也不现实,出资人也明白这个道理,大家就只能妥协,选择延期。”

针对新三板基金到期潮的应对之策,多位专家坦言,现在市场参与者能够做的工作还相对有限,各方都在等风来,这股风或来自政策,或来自资本。

“实际上,目前市场对基金到期潮已有预期,从政策角度来讲,看要如何保持市场稳定。”上述券商场外市场部总经理表示。

南山投资创始合伙人周运南直言,这个冲击到底有多大影响,取决于新三板二级市场流动性好坏,以及明年上半年制度建设和配套政策落地的速度和力度。

那么,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又该怎样应对和操作?“目前,部分新增资金尚未建仓,如果遇到大幅打折甚至破发的三板公司,以合理价格接棒是个不错的选择,前提是做好规划,充分考量退出策略和退出时机的把握,让资金和三板公司的成长周期相匹配。”黑晶资本投资总监邵宇开表示。

张弛则直言,在基金到期潮出现时,也是低价拿票的好时候,只要标的足够优质,价格合适,一定会有人愿意来接。

市场抗“寒”:2017年四大政策猜想

对于私募基金产品可能出现的到期潮,业内人士虽然表示比较乐观,但不可否认,2016年新三板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流动性低、融资难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市场。不过,监管层的关心却从未远离。股转系统信息研究部总监黄磊就曾表示,新三板“流动性改革”需要一揽子解决方案。

监管层频繁表态,不禁让业界对2017年充满希望,新的政策红利有望助力新三板市场走出资本寒冬。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一些业内人士,并对他们所预测的,2017年新三板可能出台的对抗市场寒冬的政策进行了梳理。

猜想一:推出流动性解决方案预期:

临近岁末,从监管高层,到市场参与者,新三板流动性问题再次成为热议话题。Choice数据显示,2014年新三板成交金额合计为66.7亿元;就在2015年,这一数字达到了1910.62亿元,截至2016年12月20日,新三板的总成交金额仅为1782.5亿元。

12月,全国股转系统信息研究部总监黄磊曾表示,新三板市场下一步将围绕流动性来解决市场问题,改善流动性不是以追求交易为目的,但流动性对市场至关重要。

联讯证券的新三板分析师表示,改善流动性是新三板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市场不活跃,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可能2016年上半年情况还没有那么严重,但到下半年监管层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有了改善流动性的想法。

公募基金入市作为“流动性一揽子解决方案”的重要一环,普遍被市场人士看好。事实上,早在2015年11月,证监会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发展的若干意见》就提出,研究制定公募证券投资基金投资挂牌证券的指引,支持封闭式公募基金以及混合型公募基金投资新三板挂牌证券。

“经过一年多的制度设计,公募基金入市很有可能在2017年推出。”梧桐理想资本的李菲菲表示。

新鼎资本董事长张弛也认为,公募基金入市值得期待。目前,新三板没有关于资金(管理)的制度,市场80%的资金来自私募股权投资,资金量太少,需要更多机构投资者进来,其中公募覆盖面更广,所以公募入市制度可能会先出,保险资金、QFII以及RQFII等也会陆续进来。

不过,邵宇开强调,新三板的流动性不能泛滥,流动性泛滥会摧毁这个市场。

猜想二:做市商队伍扩围预期:

截至12月21日,新三板市场目前有88家做市商,全部为券商。1万多家企业当中只有1653家企业选择做市转让方式。

12月13日,全国股转系统公布了首批进入最后验收阶段的私募做市试点机构,其中深创投、山东高新创投、中科招商等10家机构成功入围,标志着私募做市时代拉开帷幕,改变了券商单一做市的局面。2017年,在私募做市阵容扩充的同时,做市商种类也有望同时扩充。

早在两年前,做市商扩围就提上了日程。2014年12月,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证券经营机构参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相关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指出,扩大做市队伍。支持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期货公司子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等机构经证监会备案后,在全国股转系统开展做市业务。

一家券商的新三板总经理表示,“目前,私募做市走在了前面,我们期待监管部门提出的其他方案尽快落地。”

张弛认为,私募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很强,先放进来对改善流动性有好处,等到稳定后,就可能会逐步加大私募数量;未来,也可逐步将其他三类机构放进来。

猜想三:市场再分层预期:

今年5月,《全国股转公司有关负责人就挂牌公司分层答记者问》一文曾指出,挂牌公司分层的总体思路为“多层次,分步走”,需求引导、渐进分层。起步阶段将挂牌公司划分为创新层和基础层,随着市场的发展,进行优化和调整。

5月,全国股转公司发布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分层管理办法(试行)》,将新三板企业分为基础层和创新层。随后,安信证券新三板研究负责人诸海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未来可能继续细化市场层次。

时钟即将拨到2017年,新三板会继续分层吗?上述券商的新三板总经理表示,2016年实现的分层只是第一步,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演变,可能会进一步分层,大家也期待进一步分层。

张弛则指出,可能会在952家创新层企业中,选择一批交易最活跃的、股权最分散的,组成一个“竞价层”或者“精选层”。

联讯证券的新三板分析师也表示,现在创新层企业里面还是有差异,如果继续分一个层做竞价交易试点,政策会更加灵活,但一下子推出这么大幅度的改革不现实,2017年实施的可能性不大。

猜想四:投资者门槛松动预期:

能性,“投资者门槛从500万元降到300万元,甚至100万元,我们也可以探讨。但是坚持机构投资者市场的方向不变。”张弛认为,直接降低门槛的可能性不高。真要降低,自然人入场风险太高,新三板打造的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但也不是毫无希望,通过公募基金入市间接降低门槛完全有可能。普通人可以去银行购买公募基金产品,间接投资新三板。

李菲菲则认为,即便公募基金入市,发行的产品也会设立一些门槛,类似分级基金也设立了门槛,同时,肯定不像开放式基金那样,可能是一些封闭期比较长的产品。

周运南对此也比较谨慎。他表示,降门槛是新三板所有政策中唯一不能试错的制度,因为如果让对新三板不熟悉的投资者过早地进入二级市场,导致这些投资者发生重大亏损,就有可能对市场的稳定产生重大影响。

邵宇开直言,目前,新三板开户数约为30万户;实际活跃的投资和交易户约为10万户,市场活跃程度不可与创业板同日而语。然而,创业板市场活跃的代价之一就是估值居高不下,博弈属性更强,产业投资视角下往往无从下手。而新三板与创业板在流动性、估值水平及投资主体等方面保持适当差异,有利于新三板的发展和定位,一旦这些重要的差异出现趋同或者收敛,势必造成其存在是否合理的质疑。

公募基金入市值得期待。目前,新三板没有关于资金(管理)的制度,市场80%的资金来自私募股权投资,资金量太少,需要更多机构投资者进来,其中公募覆盖面更广,所以公募入市制度可能会先出,保险资金、QFII以及RQFII等也会陆续进来。

——新鼎资本董事长张弛

放开公募基金投资新三板将是改善流动性的一个有效举措,一方面引进了新三板急需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又让这一流动性掌握在专业和理性的专业投资机构控制下。不过,新三板的流动性不能泛滥,流动性泛滥会摧毁这个市场。

——黑晶资本投资总监邵宇开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小贝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