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登上线 不透明信披告别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12月26日,筹备近十年的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在2016年中国信托业年会正式揭牌。这将给信托业带来信披更透明、流转更便捷的平台,有利于辨别产品真伪,防止“李鬼”产品再现。

  莉莉财经  ·  2016-12-27 09:45
中信登上线 不透明信披告别 - 金评媒
来源: 北京商报网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信托产品信息不透明多少显得有些神秘。未来,这些产品将不得不在一个统一的平台晒一晒。12月26日,筹备近十年的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信登”)在2016年中国信托业年会正式揭牌。这将给信托业带来信披更透明、流转更便捷的平台,有利于辨别产品真伪,防止“李鬼”产品再现。

筹备近十年终上线

“中信登设立是我国信托业的基础设施之一,也是里程碑式的事件。”财政部金融司副司长胡学好在2016年中国信托业年会上表示。

此前,我国信托业有着“一体三翼”的战略构想。“一体”是以信托公司为主体;“三翼”,第一是信托保障基金,第二是中国信托业协会,第三正是中信登。

中信登的揭牌,也宣告信托业“一体三翼”架构的全面建成。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年会上表示,三者形成了以监管部门为监管主体,行业自律、市场约束、安全保障为补充的多层次、多维度的信托业风险防控体系,支持信托业转型发展。

对于中信登的业务设置,银监会信托部主任邓智毅介绍称,中信登将主要从事集合信托计划发行公示,信托产品及其信托受益权登记,信托产品发行、交易、转让、结算,信托收益权账户的设立和管理,信托产品权属纠纷的查询和举证以及提供其他不需要办理法定权属登记的信托财产的登记服务等。

今年10月,安信信托曾发布公告表示,公司拟以固有资金1.5亿元认购中信登设立,这一公告也传递了中信登的最新进展。据悉,中信登注册资本30亿元,注册地在上海自贸区,主要股东包括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中国信托业协会、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以及中信信托、上海信托、重庆信托、中融信托等18家行业领先的信托公司和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有限公司。

辨别产品真伪防“李鬼”

尚福林介绍,截至2016年11月末,全行业管理的信托资产余额已达18.91万亿元,成为了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信托公司直接为超过43万自然人投资者、近7万家机构投资者提供了信托服务,本年累计支付信托受益人收益6668.88亿元。

但快速发展的信托业仍没能摆脱发行环节信息不对称、销售误导甚至存在“李鬼”产品等烦恼。事实上,目前信托产品登记有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和上海信托登记中心两个平台,信托产品交易通常依托陆金所、北金所等各类资产交易所或信托公司自建平台来进行。

但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这两家平台收集的信息都很有限,无法覆盖市场上所有的信托产品。另有人士介绍,成立于2006年的国内首家信托登记中心上海信托登记中心,虽然注册的信托公司超过2/3,但其功能止步于信息登记阶段,影响也在业内逐年淡化。

市场的分割令产品公示、信息披露等难以统一,也给冒名发行信托产品制造了温床。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以来有十余家信托公司发布澄清声明,提醒投资者警惕虚假信托信息,内容多为不法分子“冒用信托公司名义销售假信托产品”等。其中有一起事件是第三方平台将某信托公司一款在发行前已“流产”的产品拿去招募,不难看出,在信托统一登记和信息披露缺失的情况下,此般乌龙事件难以断绝。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信登的上线,可以有效防止冒名销售的现象。一位参股中信登的信托公司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以前信托市场上存在“二手信托”,就是指一些机构转卖信托公司的产品,因为没有确权机制,界定责任时会比较麻烦。中信登的上线,会令产品的信息披露更规范和统一,以前投资者还要到各个公司去了解,今后可以通过平台的透明化信息进行选择。

提升产品流动性

“统一”可以算得上本届信托业年会的一个关键词。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在年会上明确提出了信托“八项业务”,债权信托、股权信托、标品信托、同业信托、财产信托、资产证券化信托、公益信托/慈善信托和事务信托。

业务如此分类,也是为了防范风险。据了解,目前信托风险分两种,一是从资金来源的销售风险,主要是合同人员的操作风险;而更大的风险是在资金运用端。本次的信托业务分类就是从运用端入手,兼顾资金来源,追溯资金和财产的流向以及运用风险。

可以看出,监管层是想要更好地统筹信托产品,具有统筹功能的中信登也会对信托产品的流转有所帮助。一位信托公司人士表示,此前市场没有明确的定价标准,产品在二级市场没有流通,比如一位投资者持有的产品延期了,他买的时候收益率比较高,有了中信登后,就可以实现在二级市场上转让信托受益权,由愿意要高额收益率且能够承担风险的投资者来接手,以此促进流转。

细节难题待解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产品流转的前提是要有足够多的产品在这个平台进行信批。信托业已经达到近19万亿元的规模,这么巨大体量的市场能否全部转移到一个流转平台呢?换句话说,是否所有信托公司的产品都会放到中信登来进行信息披露呢?用益信托研究员廖鹤凯表示,可能很难让所有公司立即转过来。

事实上,《信托法》实施15年来,信托登记制度已愈发受到重视,业内也有呼声和实际尝试,却因多种因素而未能落地。在上海信托登记中心落地后,又缓慢推进了近十年。今年初,银监会提出年内将设立中国信托登记有限公司并建立信托产品统一登记制度,以此来保障信托各方当事人的权益,提高信托产品的公信力。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表示,中信登的成立相关事宜推迟至年底才陆续落实,这也属于正常情况,任何新机构的成立都需要时间去论证、策划、申请、审批。不过,也有业内人士透露,有的信托公司并不“上心”是中信登多年来“难产”的主因。该人士表示,不少信托产品集中在私募领域,现在经济形势不好,有些产品可能在兑付之前资金出现一些状况,如果实时地将所有信息都披露出来的话,可能会引来一些不利于问题解决的干预,把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

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监管层设立中信登的初衷,就是希望各家公司都把产品放上来,建立一个官方的大平台,简单、可复制,能快速地解决问题。“但前期就是苦于并非所有公司都愿意产品全部被接管。”印证了上述人士的说法。

对于可以带来诸多利好的中信登,黄震也提醒,对于新生机构的成立是需要一定成本的,具体带来的效益与成本还有待评估。

来源: 北京商报网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莉莉财经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