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 进军养老产业正逢时

首页 > 观点 >正文

【摘要】与传统金融机构不同,新金融企业采取一站式的融资方式,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参与成本等问题。同时,新金融理财手续更简单,门槛更低,而且效率更高。因此,在监管趋严的当下,新金融企业除了打造线上的流量平台外,还应建设线下社区金融机构,积极融入社区服务体系。

专栏作者     田峰  ·  2016-12-17 10:30
政策利好 进军养老产业正逢时 - 金评媒
作者: 田峰   

今年3月21日,一行三会和民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养老领域金融服务的概念,指出养老服务业需要创新金融服务,养老领域金融服务也是金融业自身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五部委联合发布的高规格体现国家级别战略高度,为养老和金融带来重大政策利好。

趁着政策东风,养老金融迎来新的“蓝海”。可以说,现在是新金融企业进军养老产业的最佳时机。那么,面对人口老龄化等多重历史机遇,新金融企业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布局养老产业?下面我根据多年从业经验,对上述问题展开探讨,以期给正处严寒期的新金融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新思路。

养老金融前景广阔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60岁以上老龄人口总量超过2亿的国家。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总数占全国总人数的15.53%,65岁及以上人口占10.06%。人口结构决定我国现已进入加速老龄化阶段,居民养老的结构性需求迅速增加。加快发展养老产业,已成为我国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而养老金融作为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

国家已经注意到“养老金融”的战略意义,并连续出台多项政策,2014《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新“国十条”)、2015年《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等均明确“金融推动养老”不仅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政策思路,更是指导改革方向的长期国家级别战略。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民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养老金融相关政策。《意见》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推动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创新,改进完善养老金融领域服务,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社会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力争到2025年建成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

从现阶段看,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薄弱环节在于金融准备严重不足。长期以来,在应对老龄化挑战时,我们的关注点更多集中在物质准备、精神准备、制度安排准备和体制机制准备上,严重忽视了金融准备不足。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完善,主要由银行、保险等机构更多地担当起养老金融的责任。如当前中国的养老金融产品主要还局限于传统的储蓄、保险等方面,证券、基金、信托类金融产品几乎空白。因此,新金融企业进军养老产业,就是补足“金融准备不足”这个短板。

从金融供给侧改革角度创新发展养老金融

面对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保障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养老金市场运作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快速发展等重要机遇,新金融企业应当如何布局养老产业?

我认为,新金融企业应从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角度出发,加大对养老金融的重视力度,推进养老领域业务发展规划和市场布局,积极创新养老金融组织服务形式,创新适合养老服务业特点的产品、金融工具,创新居民养老领域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效满足迅速增长的养老产业发展和居民养老需求,并推动自身加速战略转型。

具体而言,新金融企业可以探索建立养老金融事业部,将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个人养老相关的金融业务进行整合,并与企业自身战略转型相结合,探索发展养老金融的新型商业模式。另外,新金融企业可以在养老服务业相对发达、老龄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设立专业的养老金融团队、养老金融分支机构,优化整合内部资源,提升在养老领域的金融服务水平。

在金融服务方面,在国家政策允许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新金融企业应创新养老产业信贷产品和服务。新金融企业可以根据养老产业发展导向和经营特点,制定专门的养老产业信贷政策,建立适合养老产业特点的信贷审批、信用评级、客户准入和利率定价制度,研发具有养老产业特色的信贷产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新金融企业应积极开展应收账款、动产、知识产权、股权等抵押贷款创新,探索养老服务机构有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产权明晰的房产等固定资产抵押贷款。

发展社区金融,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对于一个长者而言,一定会经历60多岁在家,70多岁接受社区服务,80多岁走向专业的养老机构,这是不可抗拒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区毫无疑问是养老服务的主战场。以网点小型化、便民化、低成本化,通过解决金融服务到解决个人客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将金融服务网点开到家门口,可以极大提高了老年客户办理金融业务的便利性,令他们的生活与金融结合更加紧密。因此,社区金融机构的建设可以称为金融企业渠道建设的一项“革命”。

从国外经验来看,美国富国银行的社区银行是一种非常成功的经营模式。富国银行的分支机构分为两种,一种是金融产品超市,提供包括多达80多种金融业务服务;另一种是零售店,通常是在超市里派驻的网点,包括ATM等自助金融服务机器,提供开户、支票、转帐等简单的金融服务,并且有一名专业客户经理提供面对面的咨询服务。这种模式大大降低了网点扩张的成本,每个“商店”的建设成本大约是传统网点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同时,富国银行也提供了领先的网上银行和电子银行服务。

2013年,一些国内商业银行也效仿富国银行,纷纷发力社区金融。然而由于体制的制约和诸多现实因素,商业银行的社区金融之路 并不顺畅。与2013年进军社区的豪言壮语相比,3年后的冷清场景让人唏嘘不已。

与传统金融机构不同,新金融企业采取一站式的融资方式,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参与成本等问题。同时,新金融理财手续更简单,门槛更低,而且效率更高。因此,在监管趋严的当下,新金融企业除了打造线上的流量平台外,还应建设线下社区金融机构,积极融入社区服务体系。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金评媒立场,禁止转载。

田峰

中房创投创始人兼CEO
著名私募基金管理人
原大型国有资产管理公司CEO
权威业务审核和风险监控专家
拥有20余年金融行业从业经历及企业管理经验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