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之后,众平台的“上市大戏”又将如何开演?

首页 > 观点 >正文

【摘要】虽然京东金融还未上市,但却引出了关于“互联网第四波上市潮”的纷纷议论。而前几年宜人贷在上市路上“一波三折”的心酸路,也显然挡不住众平台开展IPO的急切心情。除了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趣分期外,像陆金所、拍拍贷、信而富、众安保险、91金融等互金公司,均已传出正在上市中的消息。

  七月的MiuMiu  ·  2016-11-24 07:25
京东之后,众平台的“上市大戏”又将如何开演? - 金评媒
作者: 七月的MiuMiu   

自京东金融宣布重组之时起,关于京东金融未来的布局、计划以及刘强东心中的“小算盘”显然成了人们讨论话题的“座上宾”。

很多人说,京东使用了当年与阿里巴巴剥离蚂蚁金服同样的一招,以便申请各项牌照来取得国内上市的资格;更有人说,京东这招还存在着隔离风险、推进业务、做高估值以及涉及控制权中心的深意。

不论何种论调,“京东意图上市”这件事,似乎已是铁板钉钉。而与京东一样,中国大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也正在思考着上市这件事,这里不仅有通过正常IPO途径获得资格的平台,还有在制度限制下忙着“曲线救国”的各个身影。

只不过,一番争抢过后,“上市”这座独木桥是不是真的能“超渡”众家,自然还是个未知的谜题。

1.步步为营

京东的动作看似简单,实际上却饱含深义。解除VIE构架、以内资身份获得金融业务相关牌照,接而踏上国内上市的步伐。三个表面清清爽爽的阶段,实际上却是步步为营。

由于京东是注册在开曼群岛的公司,所以剥离京东金融首先就是为其谋得了一个“纯中”的身份。不过,即便是在经营和股权上宣告独立,京东都没有丢失掉控制权。据了解,本轮京东出售的京东金融股份中,刘强东仍会以其个人名义购买,保障其经济利益与此前保持基本一致。并将通过个人持股以及通过协议获取员工和其他投资人的投票权方式获得京东金融的多数投票权。

而另一点,就是满足未来发展互金业务所需的隐形门槛和资质要求。目前,京东金融虽已拿下了支付、小贷、保理、基金销售、保险经纪等多个资质,也在西安入股了一家金交所,但含金量更高的大牌照却至今“颗粒无收”。所以,京东此番剥离京东金融,不仅是试图继续扩大业务边界,更是期望通过增加国内资本市场的接受度,从而给出京东金融更高的估值空间。

眼下,京东的两大主要资产端来源于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并以ABS(资产证券化)作为其最主要的融资方式。而鉴于ABS将面临被暂停的风险,京东金融如何获得持续、稳定且低成本的资金就更为重要。

实际上,京东剥离京东金融不仅仅在于这些明面上的目的。如何“摆脱”京东金融的亏损,才是对于京东这家急于优化财报数据的上市公司来说,更为急迫的命题。

截至2016年9月30日,京东金融消费贷款、商业贷款和供应链贷款余额分别为197亿元,5亿元和101亿元。2016年三季度,京东金融、O2O、技术研发及海外业务的nonGAAP已亏损合计约3亿元。而京东金融的拆分,至少在财务上“还”给京了东一个美化后的数据报表。

无论是眼下即将到来的这一轮融资,还是未来的上市,对于京东金融的考验或许刚刚开始,而这场“成人礼”是否能够顺利进行,也许才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2.抢滩逐利

虽然京东金融还未上市,但却引出了关于“互联网第四波上市潮”的纷纷议论。而前几年宜人贷在上市路上“一波三折”的心酸路,也显然挡不住众平台开展IPO的急切心情。除了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趣分期外,像陆金所、拍拍贷、信而富、众安保险、91金融等互金公司,均已传出正在上市中的消息。

与京东金融转内资不同的事,目前谋求上市的众平台却大多采用了赴美、赴港“留学”的途径。据悉,“趣分期”母公司北京快乐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计划赴美IPO ,最终或将融资8亿美元左右;而陆金所也已启动了香港上市相关计划,花旗集团、美银美林、摩根士丹利、中信证券4家参与其IPO的投行,目前均已进驻陆金所展开上市前的尽职调查工作;另外,信而富也将计划在明年赴美IPO,展开上市大计。

对于P2P平台纷纷赴美、赴港上市的原因,不少资深分析人士也表示,国内上市申请复杂、排队时间较长、IPO暂停等不确定性较大;相比之下,国外资本市场更关注新兴企业的成长能力,即便是处于亏损状态,也不会造成单看账面数据,而这也导致了不少企业选择去国外资本市场进行上市。

实际上,即便是处于亏损状态,相当多的P2P平台依然试图通过上市的“洗礼”来摆脱企业转型的危机,希望获得资产端业务的扩展及突破。而那些游走在“生存线”上下的,则更是以“曲线上市”的方式来挽救一条生路。特别是自从类金融企业被明确阻于新三板门外后,“借壳上市”又成了众多平台的“救生绳”。

2016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金融投融资市场发生的投融资案例共计174起,融资金额约为610亿元,投融资规模增长达337%以上。这其中,就有不少掺杂着“借壳”的影子。

这些企业往往没有实现盈利,没有资格进入国内资本市场,同时也缺乏获得外资青睐的能力。而这些平台有可能已是运营了4、5年的老民营平台,也有可能是刚进入市场不久仍然希冀于资产转型中的平台。

不过从部分企业冒险借壳上市的情况来看,互金行业与资本市场的亲密接触并非一帆风顺。尤其进入2016年以来,监管部门针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连出重拳的措施,又让许多企业的“借壳上市梦”化为了泡影。

上市这件事,实际上只是一个企业的“成人礼”,它并不是贴在企业脸上的“金标”,也并不能让企业完全摆脱困境。特别是当下的互金企业,合规性、竞争店,以及生存盈利模式如何,才是突破瓶颈的关键所在。

但我们却看到,90%的平台都在急于将年幼的“孩子”抱上仪式的宣告台,向众人证明其心智的成熟。这背后,不仅有渐大的整改力度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带来的焦虑,还有作为一名家长,而产生的“恨铁不成钢”的心情。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金评媒立场,禁止转载。

七月的MiuMiu

5年金融媒体人、文字工作者。从事过互联网金融平台新媒体、内容运营、新闻公关等职业。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