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 先易主后重组巧避借壳
【摘要】今年以来至9月19日,A股市场总计有40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这些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或是因为进行了重大资产重组,或是因为实际控制人解除一致行动协议,或是因为原实际控制人协议转让股权。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至9月19日,A股市场总计有40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这些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或是因为进行了重大资产重组,或是因为实际控制人解除一致行动协议,或是因为原实际控制人协议转让股权。其中,今年以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转让全部股权、部分股权以引入新主的方式引起了市场的关注。
分析人士表示,上市公司更换实际控制人对公司未来发展影响巨大。新晋大股东获得公司实际控制权后,其进行资本运作的可能性增大,或是注入优质资产,或是定增收购其他资产,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望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与估值水平。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发生变化,与公司业绩也有密切的联系。据同花顺(63.81 -1.35%,买入)数据,上述40家上市公司中,有6家ST公司。此外,23家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所有者的净利润不足1000万元;15家上市公司2015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所有者的净利润不足1000万元。
从上市公司所属板块来看,有14家沪市主板上市公司,10家深市主板上市公司,8家中小板上市公司,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
据记者了解,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的原因很多,而今年以来控股股东通过协议转让股权以实现易主的上市公司数量逐渐增多。
对此,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直接转让控股权,此前一个时期就是借壳的重要过程。在上一轮疯牛行情时,每一个借壳都会引发连续涨停,原大股东选择保留股权不转让,收益更高。但在借壳最严规则出台落地后,这种收益的成本大幅提高,因此大股东就又重新回到卖控股权的模式上。
“大股东转让控股权之后,新股东再进行重组就和原股东没关系了,这也规避了实际控制权转移的借壳认定红线。”沈萌认为。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转让控股权引入“新主”受到了市场的追捧。不过,沈萌也表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协议转让控股权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即一旦后续重组不成,双方退出的成本和复杂度更高。
来源: 证券日报

嘿瑶瑶
金评媒责任编辑



- 情报 | “宁德时代”理财骗局曝光;京东重试前置仓卖菜业务;法拉第未来股票增发提议获通过
- 情报 | 京东七鲜长沙大悦城店宣布闭店;台积电或成全球最大半导体销售公司;乐视908件商标流拍
- 情报 | 证监会因2.4亿罚款申请限消乐视;美团优选等部门陆续收缩员工规模;国美被曝停发员工工资
- 情报 | 阿里版GPT“通义千问”官宣邀测;刘强东小幅减持0.28%京东健康股份;轻盐App发布关停公告
- 情报 | 小米自研芯片将在今明两年亮相;阿里云「通义千问」已完成备案工作;特斯拉新款Model3或9月1日上市
- 情报 | 每日优鲜被约谈;百度无人车起步价16元;映客已申请上百条映宇宙商标
- 情报 | 宁德时代“锂矿返利”计划相关协议最快月底达成;“退费难” 成职业教育行业通病;零跑汽车发布90天保价承诺
- 情报 | 联想集团拯救者手机业务全员裁撤;法拉第未来开始生产FF 91;罗永浩明日将在直播间卖卫星
- 情报 | 豆瓣完善实名制注册;45家银行保险机构被通报;App Store或将下架近3000款半活跃App
- 情报 | 恒驰5将于7月开启预售;商汤科技暴跌超40%;B站小视频App“轻视频”今日正式停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