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 先易主后重组巧避借壳
【摘要】今年以来至9月19日,A股市场总计有40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这些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或是因为进行了重大资产重组,或是因为实际控制人解除一致行动协议,或是因为原实际控制人协议转让股权。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至9月19日,A股市场总计有40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这些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或是因为进行了重大资产重组,或是因为实际控制人解除一致行动协议,或是因为原实际控制人协议转让股权。其中,今年以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转让全部股权、部分股权以引入新主的方式引起了市场的关注。
分析人士表示,上市公司更换实际控制人对公司未来发展影响巨大。新晋大股东获得公司实际控制权后,其进行资本运作的可能性增大,或是注入优质资产,或是定增收购其他资产,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望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与估值水平。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发生变化,与公司业绩也有密切的联系。据同花顺(63.81 -1.35%,买入)数据,上述40家上市公司中,有6家ST公司。此外,23家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所有者的净利润不足1000万元;15家上市公司2015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所有者的净利润不足1000万元。
从上市公司所属板块来看,有14家沪市主板上市公司,10家深市主板上市公司,8家中小板上市公司,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
据记者了解,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的原因很多,而今年以来控股股东通过协议转让股权以实现易主的上市公司数量逐渐增多。
对此,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直接转让控股权,此前一个时期就是借壳的重要过程。在上一轮疯牛行情时,每一个借壳都会引发连续涨停,原大股东选择保留股权不转让,收益更高。但在借壳最严规则出台落地后,这种收益的成本大幅提高,因此大股东就又重新回到卖控股权的模式上。
“大股东转让控股权之后,新股东再进行重组就和原股东没关系了,这也规避了实际控制权转移的借壳认定红线。”沈萌认为。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转让控股权引入“新主”受到了市场的追捧。不过,沈萌也表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协议转让控股权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即一旦后续重组不成,双方退出的成本和复杂度更高。
来源: 证券日报

嘿瑶瑶
金评媒责任编辑



- 情报 | 威马汽车再次大规模降薪;特斯拉炒币亏损1.7亿美元;宝马锂供应商拟赴美借壳上市
- 情报 | 2023年已有9家公司遭港交所除牌;宁德时代与福特汽车协议将被审查;字节启用季度OKR考核
- 情报 | 叮当健康拟明日上市;小鹏飞行汽车最高可以飞1000米;恒大要求9月30日前全面复工
- 情报 | 红岭创投周世平等18人被立案移送深圳中院;商汤收缩智慧城市事业群;腾讯音乐将以介绍方式于港交所上市
- 情报 | 首辆FF91量产车4月15日下线;腾讯大股东或再度减持;推特已解雇八成员工
- 情报 | 特斯拉年底前或推出新降价手段;法拉第未来称FF91今年不会交付;马斯克恐失去世界首富位置
- 情报 | 威马汽车年亏损82亿元远超“蔚小理”;乐视经典商标Le将被拍卖;福特因车标短缺致使车辆无法正常交付
- 情报 | 豆瓣完善实名制注册;45家银行保险机构被通报;App Store或将下架近3000款半活跃App
- 情报 | 蚂蚁集团拟回购不超7.6%股份;我爱我家杭州分公司所有高管均被停职;特斯拉呼吁收紧史上最严排放标准
- 情报 | 恒大财富调整兑付方案;宝沃汽车正式宣告破产;花房集团预计12月12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