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联金融章杨清:“人类命运共同体”认识将被打破

首页 > 企业新闻 >正文

【摘要】

  企业信息  ·  2022-03-09 15:16

一场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引发无尽的思考。

尽管疫情中病亡的人不算很多,但覆盖面、影响深度、经济损失和身心憋屈程度,以及后续引发政治经济、社会价值、发展模式等大范围的反思和调整,绝不亚于一场世界大战。

这场不亚于世界大战的战役,仿佛看到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将继续全球化发展还是逆全球化发展?

回过头看去,全球化大约在2000年前后达到高峰,那时的政府和资本还是主要推手,大多数民众也在一片繁荣中分享到红利,但已有民间组织和利益受损群体,开始不断发声反对。

2008年是全球化趋势的转折点。次贷危机之后,美国开始反思全球化导致实业空心化、贫富差距扩大的后果,打着美国优先旗号的特朗普,利用觉得全球化吃亏或未得便宜的多数选民心理,终于顺势黑马上台,凡事按美国利益为出发点,开始选择性的反全球化。

自特兰普上台来,已经让全世界支离破散,改变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认知基础,随着疫情的蔓延,如果各国不能够达成共同体的价值共识,那么各国将会互相敌视,加剧分裂。

14.jpg

来看这场无孔不入的疫情:开始传播的时候,病毒借全球化的流通,迅速扩散开来,致使全球防控无法统一调度;防控时,因为全球化的产业链,一处停工,全线停罢,全球服务旅游业,因为封城致使旅游冰封,留学罢课,出国人员进退两难,今融股市则统一步调纷纷跳水;面临抗疫时,医疗物资因全球化求助困难,尤其是低端的口罩产能早已移出发达国家而缺乏;自我保护时,各国以邻为壑耍手段玩花样,引导舆论导向等层出不穷,误解和埋怨最终将把人心隔离得更为遥远。

疫情过去后,世界各国将会陷入深度反思,一个国家再发达,民生的得不到保障,那这一切都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如果是这样的话,未来,“以内循环为主,外循环为辅”的经济发展模式,将取代目前的全局化格局。

这样下去,中国的发展模式也会需要改变,将经济增长模式逐步调整为以内循环为主导,尤其对涉及民生产业链的,更需独立可控,要靠补齐核心短板和调整需求结构,来降低外部依赖,保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既然国家都如此了,自不必说企业,那么这样全球化的趋势必将被逆转,“人类命运共同体”认识将被打破。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企业信息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