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母基金:中国ESG的本土化样本
【摘要】
宜信是国内成立民营市场化母基金最早的公司之一,在成立之后,宜信旗下的钧山母基金业务常年活跃于股权投资市场,成为母基金研究者的典型案例。宜信也用市场化母基金这样一个重要的创新形式,以投资机构软实力的提升,来帮助中国的科技创新,进入大国周期。为此,《母基金周刊》采访了宜信创始人兼CEO唐宁。
今天,中国正在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共同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影响力投资道路。宜信走在了探索部队的前面,而且把探索做成了自己的主业。
“第一,这对宜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业务。‘宜人宜己’,我们是服务中国企业家的,我们发觉中国的企业家,中国的高净值、超高净值人士特别需要这个,他们的企业、家庭以及培养接班人都需要这个,其实这是我们一个重要的业务,所以也成就了我们高品质的发展。”
“第二,企业做社会责任担当,最好跟主业相关。像我们一样就做成主业,就再好不过了。人如果能够既做有利可图的事儿,又做有社会价值的事儿,岂不是非常快乐。企业社会责任担当应该是战略的,跟主业相关的。迈克尔·波特教授把这个称为‘战略CSR’(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这是哈佛商学院以及整个西方非常重要的概念,而且确实如此。”
小微企业、创新型企业要做社会影响力,就意味着需要采用更先进的高科技手段,用更好的管理方法提升效率,其获利空间往往比传统企业更大。在这个问题上,政府、非营利组织以及一些更有经验的大企业,需要把新手领进门。
此外,在体系构建过程中,消费者是最后一块拼图,但是这个拼图非常重要,因为整个社会氛围可以影响甚至决定最终走向。在社会影响力投资建设过程中,企业到最后是不是能够长久地进行下去,取决于消费者。
接受《21世纪经济报》的访谈时,唐宁表示,宜信是由“投资能力、科技能力和国际化能力”构成的,我们认为这三大能力与本文的主题遥相呼应。探索中国特色的影响力投资之路,需要投资机构吸取国际社会的经验与教训,加强科技创新掌握改变世界的工具,同时精进投资能力捍卫投资人的财务收益。
“‘把时间拉长思考’已经成为唐宁本人一句口头禅,也成为其每逢重大决策的思考准绳。”我们希望,这位看得到远方的唐宁先生和他身后的钧山母基金,能为中国影响力投资的探索之路点燃一把长期光亮的火炬。
2021年,随着私募股权行业机构的发展周期进入新的阶段,资本在长期主义建设和多元化发展中面对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投资机构软实力建设和竞争迈入新时代,进一步推进大国周期的历史进程。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企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