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语言服务业 传神语联搭建全球多语种转换的桥梁

首页 > 企业新闻 >正文

【摘要】

  企业信息  ·  2020-01-09 14:51

“一带一路”打开中国同世界交流的新大门。截止2019年8月底,“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国家达136个,语种类型超过111种。翻译及其所在的语言服务业,成为了这条路上跨文化、跨话语沟通的必经桥梁。只有搭建起彼此沟通的桥梁,才可能谈及国家间的经贸合作、政治互信、文化传播。与之伴随而来的,是对“架桥人”,也就是高素质的语言行业人才的强烈需求。

12月11日,2019第二届传神者大会顺利召开,这场国内少有的跨语言文化传播全产业链聚集的盛会将他们聚合到了一起。而在会前的“驱动与赋能·孪生智能”分论坛中,更汇集语言行业、教育行业、智能技术领域等嘉宾,分享全球视野下新技术的趋势和落地应用,探讨新技术下的语言行业高端人才培养方式。

在2019第二届传神者大会上,原外交部翻译室主任、驻外大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陈明明先生指出不光要注重新技术、提高机器翻译的质量,培养高端人才也是语言行业面临的巨大的挑战,并呼吁关注高端语言服务人才培养,高端翻译人才是文化传播和高质量机器翻译的基础。

2010年,中国译协首届“中国国际言服务行业大会”,正式提出"语言服务"的概念,包括翻译与本地化服务、语言技术工具开发、语言教学与培训、多语信息咨询等四大业务领域。到今天,我们要关注的已不仅仅是翻译本身,而是语言服务行业人才的缺失。

image.png

“毫无疑问,没有新技术作为翅膀,我们只能退回到作坊式的原始操作模式,的确,处于翻译活动中心的人的决策很重要,但是在新的时代译者的创造性显然受制于技术,语音识别、深度学习、数据分析等智能技术。”

湖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会长、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刘军平教授在分论坛致辞中表达了对人与技术的观点,新时代下语言服务人才的进步离不开与新技术的结合。

新技术已近在咫尺。Transn传神研发总监刘国带来了“Twinslator”(孪生译员)这一落地应用的深度解析。孪生译员是译员翻译经验和风格的数字化克隆。

湖北省翻译协会副秘书长、武汉大学外语学院翻译系副主任黄敏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与困惑,“作为一个老师,最近这几年我们感到很大的压力,因为传统翻译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担忧,包括学生也是经常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他们自己对进入到这个领域学习都感到非常困惑,甚至信心不足。”

在此背景下,为了更进一步培养语言行业人才,让学生们提前在校园中通过落地实践中提升翻译能力,适应新科技对于语言工作的进一步改变。

据悉,“Twinslator”校企合作课程已经走进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从行业趋势、翻译技能、工具使用、翻译实践、人机共译规范等出发,评测认证为高校打造“孪生译员孵化基地”,激活语料、自定义引擎、创新课题。通过实操,快速提升项目经验,成为熟练使用Twinslator进行翻译的行业生力军。

新时代的语言服务工作不仅仅上文字的转换器、信息沟通的传话筒,更是我国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其中,人才队伍是核心,话语体系构建是基础,新技术应用是支撑,行业管理是保障。

走出语言服务的怪圈,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加强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深化校企合作,结合拥抱新技术,努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语言行业人才,补填市场缺口,造就更多的大师、高手,创作更多能够传世和共享的精品、力作,支撑“一带一路”及国家对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才能助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企业信息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