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将落地 互联网保险中介头部效应凸显
【摘要】
内容提要:建章立制慢慢落定,如何发展才是下一步的重点。
近日,《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规”)面世,开始向相关保险机构、互联网机构及部分银行机构征求意见。备受业内关注的互联网保险新规破土欲出。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和金融科技的发展,互联网保险俨然成为行业的黄金赛道。此次,新规延续了严监管的态势,强调“机构持牌、人员持证”。互联网保险的监管对象、范围、定位、责任均得到了空前明确。这是治乱象的再升级,也是补短板的再强化。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着新规将落地,互联网保险梯队的分化已成必然。
有保险专家表示,“互联网具有资源集中化特征,在新规的加持下,互联网保险中介头部梯队,未来其头部效应会更加凸显。”
法,彰大于立。如今,建章立制慢慢落定,如何发展才是下一步的重点。
互联网保险,未来可期。
头部效应凸显
严监管,首要前提是补齐制度短板,在有章可循的前提下,提升机构合规经营意识。
新规规定,非保险机构不得开展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但依法获得保险公司和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委托,开展保险营销宣传的信息发布平台、传播媒介等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合作机构除外。
这也就是说,互联网保险的经营主体必须是持牌的保险机构或者中介机构。其他机构涉足,需要持牌机构的委托。
目前,保险市场并不缺少产品。持牌保险机构为了拉动产品销售,将会不断增加委托机构,与此同时,它们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
销售,是互联网保险业务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接下来中介机构争取优质营销机构合作的第一竞争力。
此次新规明确,保险机构授权营销宣传合作机构的营销宣传活动仅限于保险产品展示和说明、与保险机构自营网络平台网页链接等,营销宣传合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开展保险销售,不得开展保险产品咨询,不得开展保费试算,不得片面比较价格和简单排名,不得为投保人设计投保方案,不得代办投保手续,不得代收保费,不得限制保险机构获取客户投保信息。
八个“不得”厘清了保险销售的边界,也预示着一场行业洗牌在路上。
前述保险专家表示,未来保险中介可以选择流量平台,对方也可以反过来选择保险中介机构。随着优胜劣汰,互联网保险中介头部效应将凸显。
他进一步解释称,由于新规严格禁止第三方平台的保险销售行为,这类平台为了保证收益,就会倾向于跟销售能力强、经营稳定服务闭环完善的头部中介机构合作。这类中介,无论在产品设计,还是协助用户投保、核保,乃至理赔等环节服务上都有明显的优势,能保证用户权益,长远利于流量平台的口碑和持续变现。
有流量平台经营者表示,目前互联网保险处于发展初期,用户以年轻群体为主,任何一次不良投诉都可能借助互联网传播、发酵,这对流量平台的品牌都将是打击。“所以在选择合作对象上将会慎之又慎,更倾向于专业能力强的大中介。”
存亡在虚实,不在众寡。“此次新规放开了若干险种的销售地域。有能力的大型互联网中介平台将会抓住机遇,加大参与产品设计和包销的力度,向险企定制高性价比的独家产品,进一步抢占市场。”前述保险专家说。
他表示,此次可跨区域销售的险种包括重疾险、医疗险、年金险等,这些产品颇受互联网用户的青睐,但是也要求鲜明的产品特点,全面的后续服务能力。“有些头部的互联网中介公司,譬如慧择保险经纪,在此方面早已先行试水,有强大的包销能力、服务能力作支撑,在产品定制中有一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未来可以让保险产品性价比更高,更细分更接地气,更加迎合互联网用户的需求。”
门槛提升
不少互联网人士纷纷表示,新规对互联网保险中介IT水准的要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新规对信息安全与全流程服务的要求严格且全面,达到门槛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资金。
“新的互联网保险中介再入场,初步测算投入需要超过2000万元。”一家互联网保险中介的负责人表示,这还不算专业团队成长的时间成本。
前述负责人算了一笔账。首先是基础系统。目前市面上支持互联网保险业务运营的信息管理系统和核心业务系统,对外采购要200万元起步,人力运维成本则需要另外计算。
其次,新规要求具有完善的边界防护、入侵检测、数据保护以及灾难恢复等网络安全防护手段和管理体系。
“标准边界防护系统、防止入侵检测的天眼系统,成本都是百万元起步。而灾难恢复则要求机构至少需要配置两个机房用于融灾,再加之风险控制、反欺诈系统建设,硬件投入500万元只是保守估计。”前述负责人说。
再次,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是本次新规的一项重磅指标。业内人士表示,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是行业内公认的非银机构的最高认证,过往多用于金融产业系统防护,而银行系统要求是四级,可见监管部门对于保护用户信息安全之决心。
事实上,门槛远不止上述的硬件要求。前述负责人透露,想要充分参与互联网保险业务,抓住政策和行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互联网中介平台还需要自建核保、理赔、产品研发团队,以及大量的客户坐席以保障服务用户能力,而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成的。
如此高的成本和监管要求,无疑提高了新机构入局的门槛。前述保险专家表示,这也有利于正本清源,从长远上利于行业发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服务体验。
他也表示,一些头部的互联网中介平台则因为先发优势和规模经营水平,接近甚至达到了新规要求,这在后续业务扩张中,占得先机。“这类机构经营多年,资金与股东稳定。已经通过巨额保费,摊薄了成本,形成规模效应,在定制产品销售和用户长期经营上达成良好促进循环。”
扎好篱笆,筑牢堤坝。新规将落地,给互联网保险指出了一条新的演进路径。在这个路径上,灰色地带不复存在,互联网保险中介,尤其是头部机构的的责任被压实。未来,只有依法合规经营,才能迎来蓝海。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企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