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刘殿波:关键阶段的价值观选择

首页 > 企业新闻 >正文

【摘要】

  企业信息  ·  2019-12-16 15:31

这是每个人的小历史,也是一群人的大时代。他们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也是医药行业70年乘风破浪中前行的参与者。他们的故事折射出时代剧变下的风云变幻。E药经理人特邀一批中国医药行业风云人物,听他们诉说与中国医药行业的故事!

无论创新研发还是国际化,在过去的25年里,绿叶都在持续发力。做为绿叶的创始人和掌舵者,刘殿波从探索到实践,在中国医疗的黄金十年,带领团队坚持不走捷径,摸爬滚打出一条适合绿叶自己的道路。路途上的矛盾和风险,在他眼里都是必经的,需要有抵御和管理风险的能力,企业在实践中摔打过才能更加成熟。这样的精神,让绿叶从 “只敢想想”做到产品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时至今日,刘殿波不忘初心,他坚信这条路上不孤单,中国药企在创新和国际化的路上还是要有耐心,不要急躁,要走更长一点才行。

以下为刘殿波口述:

01 长大变强的诀窍

最初入行,我作为在生物科学和医药行业做过前期创业和发展的一份子,想做一些能够按照我们自己的意愿去创业发展的事情,其实也没那么复杂,天 时地利人和,也是一种机遇。

1994年改革开放初期,正值医药企业快速发展的阶段,和大多数民营的科技型企业一样,绿叶就在那个时间左右诞生了。

真正确立了未来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还是在1997年,那时候我随国家科技部的代表团去美国参观默沙东、BMS这些跨国公司。那次拜访让我 们把对标参照物从国有企业,转向了跨国药企。

这些发展了五十年,或者是百年的跨国公司给我很深的启发,一是这些外 企都大量投入创新和研发,并将其做为公司重要战略的一部分。二是重视知识 产权和专利的保护。三是这些公司在本土和国际上都占有很大份额,创造了很多新药,惠及全球患者。包括这些公司的全球布局,在绿叶创立之前,很多跨国公司都已经来到中国。

这次探访除了了解对标公司的战略和打法,也让绿叶找到未来的目标和方向,让我探寻到百年企业成功的秘窍在哪?过去由于创新、大力的研发投入、新药专利的保护、国际市场的开拓及全球发展的战略布局,成就了这些伟大的医药公司。

但那个时候只是想,现在是我们的确有点那个样子了,越来越像梦想中的国际化的样子。

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激烈的矛盾。2000年,在我们发展到第六七年的 时候,面临着短期利益和长远发展的矛盾,长期战略需要更多的研发投入,而短期生存的压力也很大,行业GMP质量要求非常高,另一方面新药研发的风险,投入有可能是打水漂,需要8年、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够让一个产品获得比较好的回报,获得医生和患者的认同。

我们确立全面创新国际化的发展策略,很坚定地走了20年,不论是硬件、 还是软件,国际市场的投入跟单纯做国内市场是不一样的。但是这些冲突后的选择,你要坚定地走下去,这是我的一 个体会。

02 真正拥抱国际化

过去的黄金十年,我觉得所有的中国医药行业都受益。曾经出现过神药或临床价值不足的药,是历史时期中必经的阶段。绿叶在过去的黄金十年肯定也是受益方,但是受益不是所谓“神药” 这一类产品,我们没有走任何的捷径, 一路以来,不论是自己研发的产品,还是收购的产品,完全以临床的需求为价值导向。

现在通过收购、合作、自主研发的路径,绿叶走到了国际市场,8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绿叶的产品。通过收购德国的公司,产品走向了美国、欧洲、日本这些发达市场;通过收购阿斯利康的品牌药思瑞康,走到了50多个国家的新兴市场。当然我们自己的产品还在路上,在未来的三年里,相信会有超过五个新药走到全球。所以国际化这条路,就是要摸索,要摸爬滚打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中国医药行业总体也还在摸索的阶段,在过去的几年里,国家进步得也很快,政策审评、审批的规则发生了很 大的变化,包括加入ICH, 都在向国际接轨,而真正把企业变得很有竞争力和价值,就是按照国际标准,要求我们自己。国家也是这样进步的,大逻辑和大方向都应该这么做。

所以虽然中国药企各自处在不同的阶段时期、面临不同的选择,早早晚晚都会在这条路上,不要把国际化看成中国以外的国际化,中国以内按照国内的策略,药品不应该有两个标准。我认为,一直以来,中国和美国是最大的国际市场,如果做出来的产品,既能符合中国的药典标准,也能符合更多发达国家的标准,这个应该是一致的,所以这条路上不应该是孤单的,而是大家一起同行。

我们定义国际公司的标准是,第一就是质量要达到国际标准,第二非常重要的是,产品要本地化,在当地得到注册,得到批准,第三要在国际市场上有份额,不仅是在中国市场,还要走到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绿叶在过去25年的发展中,按照这三点,按照国际的高标准要求所有的产品与市场。

现在绿叶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已经占到整个销售的接近20%,未来数字还会继续提高。我们大概有一个计算是2025年的时候,应该在30%;2030年,我们的测算大概在一半,50%以上。

03 创新追赶者 

今天中国虽然已经有好多仿制药进到美国市场,包括欧盟市场,但在新药上,中国制药企业事实上还没有一个过审批。我们讲仿制药商业上能不能成 功,在美国及欧盟高度成熟的仿制药市场,即使能够获批,最终获得商业成功 或者回报率的概率并不高。我相信仿制药这条路对于中国企业也是必经之路, 但是想用仿制药获得长期的商业成功, 并不可取。

新药虽然对中国公司走出去,研发 阶段有很多挑战,但是一旦获批,未来商业方面成功的概率会大很多,可以采取不同的路径,例如跟战略伙伴合作、自己开发或者把产品license out给别人做。

认清我们的位置很重要,2019年麦肯锡报告提出中国研发能力正式从第三梯队进入到第二梯队的论断,我觉得可能并不一定准确。相比欧盟的企业,不论是从前瞻性研发,还是成熟研发,都是没办法讲美国在第一,我们在第二,再比日本也同样。所以要客观的评价我们自己和整个行业,不去评价第几梯队,与发达国家的药企相比,我们在创新能力上还有相当的距离要追赶。一个市场,你想要进入,一定会有高的风险存在,无论是在国际化还是产品研发、产品创新中,我相信要经过摔打以后才会更加成熟。

我认为中国医药行业在创新上的确有了很大的进步,再有个三五年时间,十年时间,可能有更多的新产品会从FDA批出来,或者从欧盟批出来,不仅在研发上能成功,将来在供应链,商业化都可能会成功,这些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我想,创新的路还是要有耐心,要走更长一点才行。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企业信息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