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小米抢食消费金融蛋糕 做好风控是关键
【摘要】面对万亿元规模的消费金融市场,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金融科技公司等机构都欲从中分羹。不止是平安,小米也瞄准了消费金融这块“蛋糕”。

11月27日,中国平安获准在上海筹建消费金融公司。
面对万亿元规模的消费金融市场,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金融科技公司等机构都欲从中分羹。不止是平安,小米也瞄准了消费金融这块“蛋糕”。
重庆银保监局也刚发布了关于《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参股设立重庆小米消费金融公司的批复》,同意该行参股设立重庆小米消费金融公司。重庆小米消费金融公司有望成为第25家获批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及第28家拿到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
截至今年8月,国内拿到消费金融牌照的机构一共有27家,其中4家获批筹建但尚未开业,从牌照数量来看,还属于较为稀缺的资源。对于平安、小米等企业而言,拿到牌照也就意味着抢先获得有利位置。
2018年,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增资潮涌。全年共有10家持牌机构拟增资或完成增资,增资额超过88亿元。仅12月一个月,招联消费金融、长银消费金融宣布分别拟从28.59亿元、3.6亿元增资至48.59亿元、10.5亿元。现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增资,一方面夯实了资金基础,能够更多投入到业务拓展、用户服务等方面,另一方面也对后来者建立起更高的竞争壁垒。
而另一个趋势则是,部分互联网巨头跨界入场,如今日头条、美团、携程、滴滴等,互联网巨头有庞大的用户流量,可以通过高频短视频、信息流、外卖、打车等场景、服务、产业链,获得大量用户行为数据,并运用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挖掘种子用户,与消费金融业务形成融合,也就构成了自身的差异化竞争力。
对于平安、小米而言,面对强大的各路竞争对手,必须在业务拓展、服务能力等各方面做好准备。以平安为例,虽然在金融方面资源不少,但以往更偏重于信贷等传统金融(如平安银行),而在消费金融方面,需要面对用户信用及资产审核难度倍增等难题。而小米金融依托小米手机及LOT业务,已经在信贷、理财、保险加以布局,但消费金融场景更为复杂,涉及用户群体更加多元化。如何在业务快速起量发展与确保风控之间形成平衡,对于平安、小米都是考验。
消费金融业务的安全性仍然需要企业多加重视,参照近年来数量狂飙的信用卡贷款,根据中国央行11月22日发布的支付业务统计数据,截至三季度末,全国银行卡授信总额为16.99万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4.11%;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919.16亿元。因此,消费金融企业也须避免在追求市场份额、快速拉新的同时,忽视了用户的基本资质,导致坏账率上升,这可不是拿到一块牌照就能高枕无忧了。
来源: 新京报

财经光年



- 情报 | 恒大集团负债超2.4万亿;拼多多旗下Temu起诉Shein;新东方旗下公司非法出版教材被罚
- 光年速递 | 紫光集团宣布更名为“新紫光集团”;雷军将重新主持手机发布会;萝卜快跑无人车售价仅20.46万元...
- 情报 | 京东金融定期还款业务关闭新增任务服务;亿家拼APP被认定传销;重庆蚂蚁消金增资方案出炉
- 情报 | 苹果今明两年有望取代三星;OpenAI宣布推出企业版ChatGPT;林肯汽车2025年推出首款电动跨界车
- 情报 | “宁德时代”理财骗局曝光;京东重试前置仓卖菜业务;法拉第未来股票增发提议获通过
- 光年速递 | 软件制造商Covariant收到亚马逊收购意向;英特尔财报“爆雷”,将裁员1.5万人...
- 情报 | 中国恒大接获香港清盘呈请;轻松集团否认寻求公司整体出售;哈啰出行宣称超4亿粉丝推荐被罚
- 情报 | 国产特斯拉已开始在泰国交付;蔚来手机预计很快上市;小米距离拿到造车资质还差很远
- 情报 | 腾讯成立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广汽菲克破产4S店已无售后;法拉第未来宣布达成1.35亿美元融资
- 情报 | 沪江教育更名为行藏科技;特斯拉明年或开启史上首个回购计划;推特世界杯期间50%几率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