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牛牛:日本房地产又开始新一轮的高涨?贷上多少钱能买1套房?
【摘要】
日本房地产经历过大泡沫时代的,当年房价虚高,政府出台多项手段稳稳控制住房价,之后20年日本房价一直稳定,但现在又开始高涨了。跟着钱牛牛,一起来看在日本贷上多少钱能买1套房?
01
据日经中文网报道,日本东京圈的住宅价格居高不下。不动产经济研究所的统计显示,首都圈1都3县2017年度出售的新建住宅每户均价为592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45.48万元)。较2016年度上涨6.9%。创下经济泡沫期1990年度(6214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62.57万元)以来的最高水平。钱牛牛,时隔2年再次超过上年度的贷上价钱格,连续5年突破5000万日元大关。
这真是一条让人吃惊的消息!
日本房地产经历过大泡沫时代,当年房价虚高,政府出台多项手段稳稳控制住房价,之后20年来日本的房价早就可以说是稳打稳扎毫无水分了。
所以,钱牛牛,绝大部分人都觉得凭海外人士来日本买房投资,进而想动摇日本房市价格,根本是不可能的。”
但是,世事就是无绝对!
02
近日,日本的电视台也播报了这么一条新闻: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每年1月1号调查的结果来看,关东地区尤其是东京圈内的房价5年内会持续上升!
新闻报道称,东京圈的地价平均每年都要上升1%。当然,按一贯的房地产规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东京地区的房价年年涨,连带着周边的三个县(埼玉县、神奈川县、千叶县)的房价也跟着一起开始抬头。
报道还称,东京都23区的房价集体上升,钱牛牛,平均公寓价格已达到了7000多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11万),是26年来不可多见的高价时期。商业用地涨的更厉害,同比去年东京都内的商业地价直接涨了5个点。
据日经报道,由于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相关工程,人工费和材料费大幅上涨,地价也出现上涨。不动产经济研究所的主任研究员松田忠司表示,“东京都中心的高价住宅出现增加,郊外和车站附近的高价房产也在增加”。由于日本的房贷利率处于低水平,双职工家庭也出现增多,消费者的购买力增强。不过,普通收入人群无力购买的房产也在不断增加。
首月签约率为68.85%,时隔4年再次上升,但连续2年低于荣枯分界线70%。东京23区(71.3%)和神奈川县(75.7%)表现坚挺,而23区以外的都内地区、埼玉县和千叶县表现低迷,签约率仅贷上为钱50~60%。松田表示,“虽然二手住宅价格也在上涨,但和新建公寓相比相对便宜,感兴趣的人很多”。
东京圈内的房价,抬的每一步,都是实实在在的一步。
03
经历过大泡沫的日本房地产,为什么现在又重新高涨?
这个现象,可以说和海外投资者近年大量涌入日本置业不无重要关系。
现在社会,可以说没有什么现象是资本不能够改变的。
为什么海外投资者会选择日本?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让更多的人有资金拿来做投资。
截止2016年5月的数据,中国大陆地区总资产千万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数量约134万,比2015年增加13万人。总资产亿万以上的超高净值人群人数约8.9万,比2015年增加1.1万人。此外,他们当中的“炒房者”人数较2015年相比均有了明显的上升。
调查显示,有接近一半的中国高净值人群将海外房地产投资作为最主要目标,他们平均拥有2、3套海外房产,钱牛牛,且拥有4套及以上海外房产的人群占比为15.6%。
那么多的土豪,他们为什么要到海外去置业?
眼下国内各大城市相继出台限购限买政策,想投资国内房产已有诸多限制,因此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开始选贷上择钱通过海外置业投资的方式来分配归化自己的财产。
“分散风险”是中国高净值人群购置全球房产的最主要原因。
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群开始放眼于全球,并寄希望于通过海外资产配置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的资产保值。
近几年来,国人送子女出国留学的比例逐年增长,并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因此子女海外教育也成为高净值人群进行海外置业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高净值人群在海外置业的区域选择上,“学区房”置业以52%高居首位。
一来,日元利息低的出名,流动性好,是作为规避风险的首选货币之一。钱牛牛,同时日本经济结构合理,金融体系完整,能最大限度的避开贬值风险。而在众多海外投资国家的选择中,日本也是一个热门选择。
二来,在2016年一系列黑天鹅事件后,日本市场无论是股市,汇市,还是不动产市场均逆市上扬,也说明了日本作为一个全球资产避风港已经被全球资本热钱所认可。
三来,日本2020年将举办东京奥运会,但欧洲局势近年来却一直动荡不已,东亚、东南亚市场又不稳定,导致欧美,台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的用户大量涌入日本购买不动产。这导致日本的不动产价格最近几年逐年攀升。
目前中国大陆方面的客户虽然人数还不算最多,但增长速度很惊人。因为相对欧美,日本与我国一依带水,文化障碍也不算大。钱牛牛,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20年贷上不钱动的东京房价可以说也要败在中国土豪们的手中了。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企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