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兆魁:5岁宝宝突然发烧,竟然是因为他……

首页 > 企业新闻 >正文

【摘要】

  企业信息  ·  2019-10-23 18:03

案例分析:

2019年68日,5大的明明(化名)前几天突然发起烧来,体温最高有38.1℃。家长赶紧带着孩子来到了当地妇幼保健院急诊儿科就诊。结果儿科医生查血常规发现,孩子血小板减少,只有43*10^9/L(正常值为125*10^9/L320*10^9/L),得了血小板减少症。

后来复查血小板,提示血小板减少明显,只有35*10^9/L,已经达到危急值。于是,医生给他做了骨穿,取骨髓细胞学检查,排除了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的可能。

明明的父母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如同天塌下来一般,并带着孩子四处求医寻药,都没有好的办法,当地三甲医院要求给孩子输血并配合吃激素药,家人考虑到孩子现在太小,吃激素难免会有副作用,影响到孩子的发育健康问题,经过四处询问,无意间在网上找到了北京国康医院的冀兆魁教授。

7月20日,明明的父母带着孩子来到了北京国康医院,经过冀兆魁教授把脉面诊后,结合孩子的面相、舌苔、检查报告,给孩子制定了一套治疗方案,并且把孩子的激素停掉了。

家人根据冀兆魁教授的治疗方案,给孩子吃了将近一个月的中药,8月23日,去当地医院进行检查血小板,孩子的血小板数值从43恢复到了105,明明的父母看到检查结果后,看到了希望。直到现在,孩子已经停药半个月,而且血小板数值一直控制在295左右,病情很稳定。

  为什么孩子会得血小板减少症呢?北京国康医院冀兆魁教授介绍,血小板减少是指血液中血小板计数<100*10^9/L。血小板减少见于多种血液性疾病、风湿免疫病、放化疗损伤及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

  通常情况下,血小板<50*10^9/L时,即存在皮肤、黏膜出血的危险性;<20*10^9/L时,有自发性出血的高度危险性;<10*10^9/L时则有极高度危险性。一般症状是皮下及黏膜出血,如皮肤淤斑、紫癜、口鼻腔及牙龈出血等,严重者可引起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内出血,危及生命,长期出血易引起贫血。

  血小板减少的常见病因有:

  1.血小板生成不足:可见于某些病理情况,如再生障碍性贫血(AA)、急性白血病(AL)以及感染等时;或者由于某些毒物或药物,如苯、二甲苯、环磷酰胺等的有害作用,骨髓内巨核细胞的增殖或生长成熟发生障碍,可引起血小板生成不足和数量减少。

  2.血小板破坏过多:见于某些药物,如磺胺、氯霉素、安基比林等的作用或感染时,通过免疫机制,体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和数量减少;还可见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TTP)、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系统性红斑狼疮(SLE)HIV-1相关血小板减少症。

  3.血小板分布异常: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脾机能亢进或脾肿大时,血小板在脾内阻留过多,致使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减少。

  最后,冀兆魁教授提醒家长,如果孩子身上发皮疹、发热或身体不适,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被确诊患有血小板减少症的患儿,家长平时护理时应注意休息,避免碰撞,并定期到医院复查。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企业信息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