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炒股背后的故事,盛世信创为您揭秘
【摘要】
大家可能知道18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炒股的故事,当初1720年牛顿投入七千英镑买了英国南海公司的股票,这是一家受英国国会批准成立的政府授权垄断海外贸易的股份公司,该公司承担着为政府融资的使命,因为当时因为与西班牙战争中的英国财政吃紧。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短短两个月牛顿的股票就翻了一番。尝到甜头的牛顿并不甘心,几个月后南海公司股票大涨八倍,牛顿重新筹集两万英镑杀了进去,结果遇上股市暴跌,最终亏损2万出局。盛世集团(香港)A股融资融券交易平台盛世信创分析指出,像牛顿这样高智商的科学家遇到投资失利,其实是有背后的故事的。
牛顿炒股的这个生动的故事源自英国南海公司股票泡沫,可以说是人为炒作的一个典型案例。当初1713年时候英国获得了西班牙在美洲的奴隶贸易垄断专营权, 前景广阔,市场普遍看好。但是1718后英国和西班牙爆发了战争,关系恶化,英国南海公司原有的奴隶贸易优势不复存在。这个时候南海公司继续宣传说公司盈利看好,很赚钱,依然忽悠股民。1720年初就推出了3160万英镑南海公司股票换英国国债方案,继续为英国政府融资。于是并不知情的公众,陷入了全民炒股的疯狂之中。就连一贯安心研究,一辈子都没谈过女朋友的牛顿都坐不住了投身股票之中。
后来市场上看到南海公司的赚钱效应,类似的公司纷纷涌现。主要是忽悠类型的虚假公司,根本没业绩,虚假宣传,诱导公众跟风买股票。最终英国政府为了保护南海公司利益,出台法案打击股票市场的各种投机行为,一下子南海公司股票泡沫被挤掉,很快打回原形。
这个生动的案例至今近300年后,对我们仍有不少启发。第一,虚假宣传存在,充分说明股市信息披露制度的重要性。在300年前的英国披露制度不健全情有可原,在当今的中国,300年后披露制度仍存在诸多问题。第二,全面炒股的热潮在三百年前的英国就出现了,中国也依然存在这种问题,理性投资非常重要。第三,证券市场监管非常重要。当初南海公司为了推行股票换国债计划,通过贿赂政府官员达到目的,内幕交易必须打击,今天中国证券市场也依然存在这类问题。但是总体来看,如今的市场法治健全,产品更加丰富,投资者可以公开公平参与投资理财。
盛世集团A股融资融券交易是香港盛世集团开发的ETF类融资融券业务,是沪深A股的金融衍生产品,可买卖符合融资融券规则的千支股票,交易时间、交易行情均与国内A股同步。目前,盛世信创(中国)与美国etradel达成战略合作,实力满满,值得投资者信赖。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企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