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险晓伟】香港保险市场的未来发展潜力怎么样?
【摘要】
最近,花旗集团首次公布了香港上市保险公司列入跟踪名单的报告。它对保险业有着积极的长期看法,并给予友邦保险和云峰金融“买入”投资评级,目标价分别为90港元和4.6港元。据悉,近期的社会动荡对游客购买保险的影响只是短期的而且可控。
花旗集团表示,香港保险业既有成熟市场(有良好文件和管理良好的公司,也有稳定的监管环境)和新兴市场(创新和增长潜力)。旅游政策下降带来的压力是可控的、暂时的,香港保险政策仍然是海外资产配置的一种便捷选择。
报告还指出,香港保险公司很少受到政府干预,管理水平和战略稳定,受益于有效的代理力量。虽然市场渗透率为17%,位居世界第二,但仍有很大潜力,有望在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举措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此外,香港在减免医疗保险/年金计划、保险技术和保险覆盖面方面的举措可能会继续刺激经济增长。
花旗集团表示,香港政策仍然是海外资产配置的便捷选择。预计,友邦保险将成为中国取消保险业外资所有权限制的最大受益者,也是中港“保险通”计划的最大受益者。友邦保险质量高,是中国对外开放带来的第一次机会优势,对利率变化的敏感性低。
同时强调,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投资云峰金融,可能凭借其技术优势和股东背景颠覆行业,特别是在跨境业务领域。
香港保险的天然优势
1、香港的国际地位
香港提倡兼奉行自由贸易与自由市场体制,拥有自由开放的投资制度、不设贸易屏障、对外来投资者一视同仁、资金自由流动、法制体制历史悠久、规章条文透明度高、税率低而明确。
香港是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很多国际企业选择在香港设立亚洲区总部或办事处。全球十大资产最高的保险公司有多家在香港设立了分支公司或附属机构。
2、国际金融中心也是国际保险中心
香港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北美洲和欧洲时差的桥梁,与内地和其他东南亚经济体系联系紧密。不管在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国际巨头林立。
在货币制度上,香港的货币政策目标是维持港元稳定。从1983年10月起,实行联系汇率制度,维持1美元兑7.8港元的固定汇率。资金自由出入,完全没有任何形式的外汇管制或对资金移动的限制。
3、经济自由
香港的经济成功基于自由企业制度。契约自由和私有财产权构成香港社会的基础。港府的经济政策指导原则是“积极不干预”,市场主导经济政策,坚信投资者和企业家远比政府官员了解市场。
4、法治精神
香港的司法机关独立于行政立法机关之外。香港的法律制度以英国的普通法和衡平法为基础。司法独立的传统和法制精神在香港扎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利民的税制
香港公司及个人课税率低,税制简单,而且易于计算,是世界上最方便营商的税制。香港保监局致力于采用国际最佳惯例和提高透明度来规管保险业。
6、大湾区政策红利
香港是进出中国内地经商和投资的大门,而中国又被视为全球最后一个最大的保险处女地。自内地在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日趋密切。今年2月18日,官方正式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17次提及保险,规划为“香港保险”带来重大利好,超出业内普遍预期!
香港保险的产品优势
一、投资角度
香港保险,其中有一类具备储蓄分红类型产品的特点——美元资产,短期供款,分红账户可以陪伴受保人一生。对于豪门和高收入家庭,这样的产品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1. 供款期短:5年甚至一次性完成缴费,如此一来,不论家长未来收入、家境如何变化,自己孩子有一份保单傍身,基本可以在出生时就确保孩子一生衣食无忧。
2. 美元资产:对于高净值家庭而言,只持有单一货币是风险很大的,具体可以参考南美国家货币和2018年土耳其里拉货币波动。
3. 保单价值稳健上升:相比于其他短期收益更高、风险也更不确定的投资方式,保单无疑是留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也许每一年的收益不如股市、债市,但是优势在于保单的价值稳步上升,不需要家长费尽心思去找合适的投资标的,一切由保险公司来安排就好。
二、保障角度
香港保险除了出众的投资能力之外,还有一个吸引广大中产家族的保障性产品——重疾保障,特点主要有:
1. 缴费18-25年,保障终身(到100岁);
2. 重疾保障:严重疾病&严重疾病早期症状,均可理赔;
3. 人寿保障:100岁前,如果身故(而非得重病),也可以理赔保额;
4. 意外保障:因为意外造成烧伤、昏迷、失明失聪、严重创伤、失去肢体等结果,也可以理赔;
5. 保单生效的首十年保额升级:
比如31岁投保的客户,31-41岁期间,在原始保额基础上额外附赠30-70%的保额
这部分赠送同时覆盖重疾+人寿保额
6. 储蓄功能:保费有分红,自动累计到保额上;未来也可选择退保,取出储蓄部分;
7. 保费豁免:在理赔过重疾之后,剩余没有交完的保费全额豁免;
8. 延续保障:第一次重疾理赔后,不需要继续交保费,但是保障延续,覆盖高发重疾;
香港保险的未来优势
风风雨雨坚守178年的香港保险,近两年内地资本赴港投资保险公司已成为潮流:
2017年1月,高瓴资本、腾讯控股(00700)入股香港保险业英华杰(香港);
2018年11月,马云和虞锋联合创立的云锋金融收购香港保险业万通保险;
2019年6月,超人李泽楷旗下的跨国保险集团富卫成功收购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集团的香港子公司。
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全文公布,“保险”一词出现了17次,涉及七大方面,其中明确提出,在依法合规前提下,有序推动大湾区内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跨境交易,不断丰富投资产品类别和投资渠道,建立资金和产品互通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银行、保险机构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设立经营机构。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余凌曲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规划纲要》利好下,三地保险市场互通是必然的,但不会一下子全放开,而是消费型或保障型的保险产品先放行,投资型的会逐步放宽额度,直到全部打通。
随着不断的融合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立香港寿险服务中心,为已购买香港保险的内地居民提供贴心服务,会很快变成现实。
香港保险也将更开放、更包容,对整个保险行业的影响力将全面放大,与内地保险业相互促进共同变革,推动中国从保险大国迈向保险强国,未来可期!如有更多相关问题,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港险晓伟》沟通交流!

企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