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平台纷纷发力助贷 业务需明确监管方式
【摘要】随着趣店、拍拍贷、360金融等上市互金公司二季报陆续发布,“助贷”业务再度成为行业热议的焦点。部分平台的助贷成绩不俗,不仅合作持牌机构数量和资金规模有所提升,而且还带来一定的营收,获取持牌机构资金做助贷已然成为行业内最为明显的趋势。

随着趣店、拍拍贷、360金融等上市互金公司二季报陆续发布,“助贷”业务再度成为行业热议的焦点。部分平台的助贷成绩不俗,不仅合作持牌机构数量和资金规模有所提升,而且还带来一定的营收,获取持牌机构资金做助贷已然成为行业内最为明显的趋势。
助贷=互金平台出路?
据上市互金公司已披露的二季报显示,多家平台助贷业务占比持续提升。其中360金融二季度促成贷款总额为483.78亿元,机构资金占比为85%;拍拍贷二季度撮合额216.11亿元,机构资金占比为44.8%;小赢科技二季度发放贷款总额为101.7亿元,金融机构资金占比26.7%。
上述几家机构都在财报中表示,此后会继续扩大金融机构合作伙伴的数量,并在此基础上将资金结构进一步多元化。“目前,我们有20多个机构资金合作伙伴。本季度,机构资金合作伙伴撮合的借款占总撮合金额的比例从一季度的30.9%增长至44.8%,撮合金额贡献了40.2%的经营收入,持续证明了机构资金驱动的发展态势。”拍拍贷联席CEO章峰表示。
未来,助贷业务规模和助贷资金来源或将成为互联网金融平台之间的助贷业务竞争的重点。在今年年初,监管部门下发“175号文”,要求P2P网贷平台向网络小贷公司、助贷或为持牌资产管理机构导流转型后,部分网贷平台便开始迅速布局助贷业务。
记者了解到,“助贷业务”就是为放贷机构的贷款业务提供支持和帮助,例如:助贷公司向银行推荐客户,银行向推荐的客户发放贷款资金,而助贷公司要承担后续的风控、催收等职能。
助贷业务需明确监管方式
虽然目前各平台的助贷业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网贷行业平台转型助贷并非易事。华东地区某网贷平台负责人在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所在平台的助贷转型之路并不容易,“金融机构在选择网贷作为助贷机构时更为谨慎,初期合作授信规模不会太高,我们也是将好的客户先推给金融机构,以提升公司助贷业务占比。”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目前转型的比较好的基本上都是几家头部平台,布局早的平台相对来说更有议价能力,而规模较小的助贷机构地位则较为被动,需要支付资金成本、场景的运营成本,还有一部分风险成本,利润空间也会被压缩。随着越来越多的平台抢滩助贷市场,能从中获得的高额利润也越来越不可持续。
值得关注的是,助贷业务在发展过程中也催生出了一些乱象。“如个别城商行,变相经营全国的业务;如个别现金贷平台,没有放贷资质,借助助贷引入银行资金,变相做了放贷业务;如一些大数据服务公司,没有征信牌照,却以助贷的名义做着征信的事情;更有甚者,一些银行把核心风控外包,蜕化成资金管道。”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在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过,助贷未来仍有前景,但助贷业务还需要明确监管方式,比如兜底方式、责任划分等。资深互金行业研究人员毕研广表示,中小银行并不具备流量优势,需要通过助贷的模式来扩张业务,增加自身贷款业务比例。
薛洪言表示,助贷是新形势下金融产业分工细化与合作深化的外在表现,也是现阶段金融科技输出的主要载体。“对于助贷来讲,如何用技术打通整个贷款业务环节是未来要面对的问题。很少有助贷公司拥有自己的风控、贷后技术,如果拥有自主研发的技术、自主研发的整个产业链应用技术,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科技,才是以技术驱动金融行业的发展。”毕研广这样表示。
来源: 信息时报

布瑞弗美



- 情报 | 豆瓣完善实名制注册;45家银行保险机构被通报;App Store或将下架近3000款半活跃App
- 情报 | 魅族确认吉利收购股权;罗永浩宣布今起退出社交平台;美股或迎15年最大改革
- 光年速递 | 软件制造商Covariant收到亚马逊收购意向;英特尔财报“爆雷”,将裁员1.5万人...
- 情报 | 证监会因2.4亿罚款申请限消乐视;美团优选等部门陆续收缩员工规模;国美被曝停发员工工资
- 情报 | Meta本周启动史上首次大规模裁员;推特每天亏损近3000万元;许家印7亿港元山顶豪宅被建行接管
- 情报 | 马斯克承认推特可能会失败;特斯拉新款Model 3售价预计在20万元左右;Skype国内10月1日停止运行
- 情报 | 极氪寻求在美 IPO;百度、网易等七家公司将从纳斯达克100指数中移除;花房集团登陆港交所
- 情报 | 中国恒大清盘呈请聆讯将延至11月7日;网易云音乐回应音街App将下线;理想工作人员回应理想ONE降价及停产
- 情报 | 绿驰汽车被吊销营业执照;正畸品牌「微笑公式」被曝倒闭清算;恒大地产再被强制执行近4.7亿
- 情报 | 恒大集团负债超2.4万亿;拼多多旗下Temu起诉Shein;新东方旗下公司非法出版教材被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