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消费贷赛况生变 部分银行降速
【摘要】截至8月22日,已有9家A股上市银行以及港股上市的邮储银行等披露了上半年业绩情况。梳理各家银行的消费金融数据发现,此前曾被银行作为发力重点的个人消费贷业务出现分化,多家中小银行在猛然发力,但郑州银行、平安银行等规模出现下降。而在多家披露了消费贷不良情况的银行中,不良率上升成为普遍现象。

随着中报的陆续披露,上市银行对消费金融业务的全貌也逐步显现。截至8月22日,已有9家A股上市银行以及港股上市的邮储银行等披露了上半年业绩情况。梳理各家银行的消费金融数据发现,此前曾被银行作为发力重点的个人消费贷业务出现分化,多家中小银行在猛然发力,但郑州银行、平安银行等规模出现下降。而在多家披露了消费贷不良情况的银行中,不良率上升成为普遍现象。
增速分化
截至8月22日,A股上市银行中已有华夏银行、平安银行、长沙银行、郑州银行等9家银行披露了2019年中报,除华夏银行外,其他8家银行均晒出了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具体数据。同时,国有大行中只有港股上市的邮储银行发布了半年报,此次也将其一起梳理对比。
与前几年相比,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已在个人消费领域有所收缩,邮储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增速已不足1%,平安银行则出现同比下降的态势。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邮储银行个人其他消费贷款、平安银行新一贷余额分别为2765.4亿元、1533.6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0.36%、-0.25%。而回到2018年末,这一增速分别为7.56%、18.41%。
与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不同的是,城商行个人消费贷款增长速度出现明显分化现象,有些银行猛然发力,而有些银行增速放缓甚至同比下滑。截至今年6月末,长沙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达到128.59亿元,较年初增长41.26%,这一增速较2018年末的30.2%大幅提升11.06个百分点。而江苏银行则放慢速度,6月末个人消费贷款较年初的增幅为23.05%,与2018年末的80.65%增速相比大幅减少。
相比长沙银行、江苏银行两位数增幅,郑州银行则出现负增长态势。2019年6月末,该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58.59亿元,较年初下滑17.65%。
农商行个人消费贷款则普遍呈现增长态势,截至2019年6月末,青岛农商行、江阴农商行、张家港农商行的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综合消费贷款)分别达到27.28亿元、8.54亿元、20.47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6.39%、4.41%、32.3%,都结束了2018年末负增长态势。另外,苏州农商行今年6月末的个人经营性及消费贷款较年初增长20.47%。
对于相关银行个人消费贷款较年初下滑的缘由等问题,记者联系采访银行,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不良率攀升
多家银行消费贷业务节奏放缓的同时,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不良率的上升趋势也引发关注。
记者统计发现,上述银行中,只有邮储银行、平安银行、郑州银行、青岛农商行4家银行在半年报中披露了个人消费贷款的不良率情况,截至2019年6月末,邮储银行个人其他消费贷款、平安银行新一贷、郑州银行及青岛农商行个人消费贷不良率分别为1.32%、1.13%、3.05%、1.24%,较年初分别增长0.13个、0.13个、0.67个和0.25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邮储银行、平安银行和郑州银行3家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已高于个人贷款的不良率。截至2019年6月末,3家银行的个人贷款不良率分别为1.04%、1.09%、1.89%。
不过,与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不同的是,10家银行的整体资产质量出现好转。据统计,截至2019年6月末,长沙银行和江苏银行2家银行的不良率与年初持平,其他8家银行不良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8家不良率下降的银行中,江阴农商行下降幅度最大,下降0.24个百分点至1.91%;其次为青岛农商行,下降0.11个百分点至1.46%;郑州银行、平安银行分别下降了0.08个、0.07个百分点。
对此,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陈嘉宁表示,宏观方面,受到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消费金融作为新经济的一部分,其增长也会受到影响,从而不良出现攀升的现象。在行业方面,竞争已经充分激烈,价格战和客群下沉都可能造成不良率攀升。
严监管下规模或收紧
近年来,在利率市场化、行业竞争激烈等因素的影响下,商业银行纷纷转型零售业务,不论大行还是中小银行都在纷纷抢占市场,在连续多年的跑马圈地后,个别银行此时选择对消费贷业务的发展节奏进行调整也是情理之中。
在分析人士看来,江苏银行2018年末个人消费贷款占个人贷款的比例已经高达39%,今年上半年增速放缓属于正常现象;长沙银行2018年末消费贷占个人贷款的12.78%,张家港农商行同年的综合消费贷占个人贷款的比例为8.77%,因此,今年上半年两家银行消费贷业务增速较快。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贷因其流向很难加以判别等问题受到监管的高度重视,近来监管层密集表态将加紧对个人消费贷的惩处力度。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消费贷进一步大幅增加存在不确定性,而如何继续发力消费贷进行零售转型成为中小银行亟待认真思考的难题。
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鑫表示,消费贷余额大增大概率是战略性的转型调整,对于一些中小银行而言可能会有些冒进,未来应认真思考是否有必要跟风转型零售。站在监管的角度,就是进一步强化监管,杜绝违规行为。
在陈嘉宁看来,中小银行受到监管要求,异地开展业务受限,本地开展业务又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零售转型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中小银行应提升信贷放款标准,收缩信贷规模,如果能够利用股东或者合作伙伴优势,获取足够的流量、数据、客户资源,去针对性地设计开发产品,服务特定的客群,中小银行也许还是有机会转型零售的。
来源: 北京商报

胖次超人



- 情报 | 天眼企服将于7月关停;Meta开始使用新股票代码;社交平台Soul宣布撤回美股IPO
- 情报 | 抖音否认进军基金销售领域;新东方文旅公司正式成立;胡润发布元宇宙潜力企业榜
- 诈骗信息,防不胜防,提醒读者关注
- 情报 | 京东将对10%高管进行末尾淘汰;天然乳品遭港交所除牌;小熊U租母公司凌雄科技挂牌港交所
- 情报 | 蚂蚁集团拟回购不超7.6%股份;我爱我家杭州分公司所有高管均被停职;特斯拉呼吁收紧史上最严排放标准
- 情报 | YY学车疑因资金链断裂跑路;小米应用商店宣布停止清理类应用收录;字节正式推出社交App派对岛
- 情报 | 360数科明日香港上市;迅雷网游加速器将于12月1日正式停运;蔚来手机或将在一年内发布
- 光年速递:Meta为AI花数百万美元购买明星声音授权;Character.AI核心团队并入谷歌;英伟达回应新款AI芯片推迟发布
- 情报 | 豆瓣完善实名制注册;45家银行保险机构被通报;App Store或将下架近3000款半活跃App
- 情报 | 卫龙香港IPO定价10.56港元;美国大型床垫制造商席梦思申请破产;法拉第未来将于明日公布FF 91车辆交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