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眼科医院:眼睛里有胬肉,做手术的风险大吗?
【摘要】
正常人的眼睛是黑白分明的,但有一些人的眼睛却长出了一块多余的肉,严重时还会影响视力,这种情况,通常叫做翼状胬肉。
酷似昆虫翅膀的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是一种很常见的结膜变性眼疾,病变属于赘生组织,一般起源于眼睛的球结膜,发生变性、肥厚、增生的结膜组织,非常缓慢地向角膜内生长,呈三角形,其后日渐增大,严重时可能引起角膜弧度改变引起散光,或者胬肉过大(> 3mm)而影响视力,因其形状酷似昆虫的翅膀,故名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大多与紫外线有光
引起翼状胬肉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结膜长期受到外界刺激,如日晒及紫外线等而引起的慢性炎症。有研究显示,经由紫外线照射后,眼球表面的结膜细胞会受到伤害,引起发炎反应,另外,细胞内的基因也可能因此受到影响,而令细胞呈现不正常的生长,从而导致翼状胬肉的产生。而侧面照射的阳光,经由角膜折射后会聚焦于靠近鼻子一侧的角膜和眼白,长期照射下令这一区域的组织更易受损,形成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的活动时期
胬肉的病变主要分为静止期和活动期,而胬肉一般稳定,多处于静止期。静止期的翼状胬肉病变组织相对较薄、胬肉的体部充血不明显、头部平坦、前方角膜透明清亮;活动期的翼状胬肉则病变组织肥厚、充血,头部稍隆起,并侵犯在其前方的角膜,使得前方角膜出现灰白色混浊区域。
如在疾病早期或没有症状,病人一般无须接受特别治疗,可用人造淚水滋润眼睛,或者使用去红筋眼药水减轻胬肉引起的轻微不适,当有炎症刺激时可点抗炎症的眼药水。而胬肉切除手术则一般适用于:1. 胬肉≥3mm,造成视力障碍;2. 胬肉长期引起严重不适或发炎;3. 胬肉伸展至角膜时,由于牵扯而产生程度较严重的散光;4. 胬肉过大影响眼球转动。
翼状胬肉切除的手术方法
1. 单纯胬肉切除术:这个手术方法是单纯将翼状胬肉全部切除,保留了原胬肉上面部分健康结膜组织,但单纯切除胬肉术后的复发率可达90%,复发可能与翼状胬肉切除的干凈程度及所保留的翼状胬肉上的结膜有关。
2. 胬肉切除+抗代谢药物:在切除胬肉病变的同时,在病变区域使用抗代谢药物—丝裂霉素C。抗代谢药物可有效减少术后组织增生的形成,有助于减低手术的复发率,但要注意的是,由于药物自身存在抑制细胞生长的性质,也有机会引致并发症。
3. 胬肉切除+自身结膜移植术:此种方法在切除胬肉病变后,在附近健康的角巩缘处取自身结膜作为植片,覆盖在已切除病变区域的巩膜上,这种方式降低了翼状胬肉的术后复发的风险,因为采取这一方法可以在切除干凈翼状胬肉病变同时,移植健康的近角巩缘结膜内含有干细胞的结膜,因此,能帮助组织修复及防止翼状胬肉复发。
要注意的是,胬肉切除手术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以单纯的胬肉切除为例,术后复发率可高达九成。因此需要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昆明眼科医院眼表与眼角膜专科专业开展疑难角膜病与眼表疾病的诊治,为各种角膜和眼表疾病患者提供咨询、诊断和治疗服务,包括:各种微生物引起的翼状胬肉、角结膜炎、干眼症、麦粒肿等。
其中引起手术后胬肉复发的风险主要有:胬肉处于活动期,胬肉过大,病人相对年轻,以及以往曾有复发病史。根据风险的大小,可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低风险的病人可考虑使用单纯切除术,中等风险病人可以考虑胬肉切除联合MMC或者自身结膜移植术,而高风险的病人则需要在切除胬肉切除联合MMC,同时进行自身结膜移植术。

企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