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信钱包搭建借贷+信用双桥梁 聚合风控助力行业发展
【摘要】
在消费金融市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为市场用户和资金机构之间孵化了贷款超市这一桥梁。2019年金融科技步入3.0阶段,不少金融科技公司旗下的贷超产品都在想方设法打造自己独有的品牌特色进而扩大市场规模,成都优卡科技研发的有信钱包则通过聚合风控进行差异化经营,为市场双方提供了优质的金融服务,助力行业发展。
需求连接解决基本问题
以“需求撮合+精准匹配”为产品核心的有信钱包,首先为C端用户和B端机构搭建的第一道桥梁是“沟通”。在C端连接个人用户,为其提供海量借款产品及申请服务,在B端则连接持牌合规消费金融机构,为其推荐有借款需求的用户。
这一举动在消费金融行业内称之为“送水服务”,水的指向即为C端用户:很多急于用钱的用户可能不知道,资金方对于放款的需求不亚于用户对借款的需求。但如果只是单纯依靠个人用户通过广告、信贷员等传统模式获取到资金方的申请入口,所能带来的借款需求对于资金机构来说杯水车薪。资金方想要获取更多稳定且具有偿还能力的用户,贷款超市成了其“送水”源头。
“水源”来自哪里?以有信钱包为例,平台获客主要来源投放于腾讯、百度等各大信息流市场的自然浏览主动注册用户。此类用户与其他用户最主要的区别为用户信息真实,具有强烈贷款需求,且对于贷款的需求一般较为紧急,也就是说,从用户获取来讲,有信钱包在得到用户自然点击注册时,已经为平台签约的B端资金机构准备了一个有明确贷款需求的用户。
至此,有信钱包通过自然用户的获取为资金机构搭建了第一架桥梁——即用户通道。
聚合风控构建信用桥梁
有贷款需求的用户不等于可以为其下款的用户。
用户桥梁搭建以后,资金机构进一步需求为审核用户还款能力。如何鉴别用户真实的偿还能力?自然不是依靠用户空口承诺,有信钱包通过与多家风控伙伴达成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方法,多维度深度解析用户行为习惯、征信信息等数据,形成精准的用户画像,为金融机构匹配信用良好的用户,利用风控前置将信用不合格的潜在风险用户排除在外。
在金融行业,风险管理可以分为风险识别,风险披露,风险缓释三个层次。有信钱包利用科技和数据构建的信用桥梁并非改变用户风险,而是通过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接入信用风险管理的三个层次,全方面智能化评估个人信用,丰富用户风险管理相关信息,为资金方筛选优质的用户进行推送。
利用自身不断发展的金融科技能力,有信钱包通过聚合风控进一步为金融机构筛选信用良好的用户,不仅为资金机构推送用户,而且利用风险前置筛选用户,保证了用户的还款能力,进而有效提升了借款人和贷款人之间的交易效率。
在用户沟通桥梁搭建以后,再利用聚合风控对用户金融素养筛选,进一步搭建借贷双方的信用桥梁,有信钱包以其科技能力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也推动了普惠金融服务的有效性,助力了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

企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