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进入“科创板时间”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7个月!从去年11月“科创板”的名字第一次在黄浦江畔响起,到6月5日首批上会企业蟾宫折桂,资本市场见证了“科创板速度”。

  逗儿胖  ·  2019-06-13 11:25
资本市场进入“科创板时间”  - 金评媒
来源: 上海证券报   

7个月!从去年11月“科创板”的名字第一次在黄浦江畔响起,到6月5日首批上会企业蟾宫折桂,资本市场见证了“科创板速度”。6月11日,微芯生物等3家过会公司提交注册申请,意味着科创板发行注册程序正式启动。万众瞩目之下,资本市场进入“科创板时间”。

“当年中小企业板从筹划到设立花了5年,创业板更是历时10年方才揭开帷幕。相比而言,科创板的推出可谓神速!”天元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王立华感慨。而“科创板速度”背后的动力源,既有资本市场发展的内生性改革要求,又有中国经济沃土耕植的科创企业群体为依托,亦饱含国家大力扶持科创企业的深刻战略意图。

我们都是见证者:以一往无前之勇,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改革步伐紧锣密鼓,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由蓝图变为现实;以倍道兼行之势,监管部门、中介机构与科创企业各司其职,在高强度、快节奏中“书写”科创板改革进程。

资本市场的镁光灯,将继续对准科创板。科创投集团副总经理朱民对记者表示,“科创板并不属于既有资本市场板块的一个分设,而是一个全新的架构,需要搭建一整套独立的体系。从这个角度来看,科创板的进程显然是喜人的。对于科创板的未来,我们还可以有更多期待。”

制度护航:系好“安全带”

2018年11月5日,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消息,振奋了资本市场。

科创板是个什么“板”?注册制如何试点?答案在春节前初步揭开。2019年1月30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把握科创板定位是科创板建设的基础,是科创企业登陆科创板的“头道工序”。同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就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相关配套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

破冰式的改革,更需集思广益。上交所随即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召开10场业务规则征求意见座谈会及1场会计师事务所专题座谈会。全国113家证券公司、13家基金公司、24家代表性创投及保险公司、证券服务机构、个人投资者参加座谈。此外,上交所还通过网站、热线电话等公开渠道,收集针对主要业务规定的意见、建议。

征求意见截止期的次日,证监会发布了《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及《科创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试行)》。紧随其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问答》也于3月3日面世,科创板配套规则得以进一步明晰。值得一提的细节是,证监会和上交所推出正式稿的时点均在凌晨。分秒必争,可见一斑。

3月18日,科创板发行审核系统正式上线“迎客”。4天后,首批受理企业名单亮相,9家企业率先拿到“准考证”。从3月27日公布第二批受理名单起,系统即进入“受理即披露”的忙碌状态。

4月,科创板股票发行与承销业务指引发布,首批科创板基金获得发行批文,第一届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成立,科创板转融通转融券业务实施细则发布……短短1个月时间,科创板各项配套举措相继推出,制度的篱笆逐步扎紧。

可以看到,层层演进、日渐完善的“基础设施”,正为科创企业全速“驶入”资本市场铺平道路,系上“安全带”。

问询式审核:要速度更要质量

考场规则已定,怎么“考”?怎么“答”?市场投以关切的目光。

4月,科创板001号受理企业晶晨股份率先提交了“初试答卷”,正式拉开问询式审核的序幕。全公开、电子化的审核体系为市场各方提供了透明高效的互动“硬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层层问询则成为督促各方归位尽责的“软件”。

“科创板相关的政策法规可以说是比较全面和细致的。由于没有先例可供参考,很多制度的探索都是全新的,独具中国特色的。周全的政策设计,有利于把控风险和保证市场的平稳,也为科创板的稳健推出做足了铺垫。”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沈国权表示,作为注册制的试点工程,科创板的建设重点在于真正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机制,“在夯实信息‘充分、一致、可理解性’的基础上,让市场去做判断。”他强调。

要速度,更要质量。在争分夺秒的问询回复过程中,亦有中介机构忙中出错,个别机构遭监管部门严厉处罚。一位投行人士告诉记者:“信息披露是注册制改革的灵魂,这是与传统审核制的最大区别。监管的态度表明这绝不仅是流于表面功夫,而是要把这一核心要义注入实际工作的每一步。”

从目前的披露情况看,不少受理企业经历了“三问”甚至“四问”,一些关键问题必须“说明白,讲清楚”。一位科创板申报企业保荐人对记者说,相比主板公司的IPO申报及反馈周期,科创板给企业和中介的反馈时间短了很多,投行团队的工作量和压力都很大,责任更大,“科创板速度反过来也倒逼出了投行速度。”

科创板“速度”的推力,来自规则设计者们深耕易耨、直面改革的勇气,同时也伴随着市场对科技创新的大力拥抱与对注册制的逐步理解。由企业把好披露关,监管把好问询关,中介把好筛选关,买方把好定价关,市场各方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是推进科创板“速度”的原动力。

多方合力:为科创板加油

6月5日,对于科创板来说是个“大日子”。当天召开的科创板上市委2019年第1次审议会议上,首批上会的3家企业全部闯关成功。从受理到过会,微芯生物、安集科技、天准科技3位“考生”分别仅耗时70天、68天和64天。

抢得头彩,反映出各家企业扎实的“基本功”,也体现了“考生”对问询式审核的充分理解。在信息披露“充分、一致、可理解”的准绳下,答题质量远比排队次序来得更重要。6月11日上会的福光股份、华兴源创、睿创微纳3家企业亦悉数过会,上会节奏也趋于常态化。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多家公司的“答题”效率堪称神速。以杭可科技为例,从4月15日科创板申请获受理到公告上会,公司仅花了一个半月时间。而从“三试”收官到通知上会,公司则在一天之内完成,刷新了纪录。

博时基金资深研究员齐宁指出,“科创板的进程之所以这么快,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大力扶持科创企业的决心,体现出借助科创板来助推整个社会创新步伐的战略意图;另一方面,由于采用了市场化的发行方式,因此无论是监管的问询速度还是发行人的反馈速度,都大大提速。这是市场化带来的便利条件,也折射了透明化审核流程的科学与高效。”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考生”在科创板赛道上大放异彩,少不了背后公司、创投、中介等多方的齐心协力。如科创投集团旗下的上海创投就是科创板受理企业中微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20.02%。据朱民介绍,上海创投早在2004年公司成立之初便已进入,“包括天使轮在内的每一轮我们都是参与方,扶持了公司近15年,可以说完全是和科创公司共同成长。”

买方亦在积极布局科创板。很多基金公司都围绕科创板成立了专门的投研团队,对申报公司进行深入调研,并在此基础上与公司洽谈战略配售等机会。

在沈国权看来,科创板“速度”,某种程度上也是经济转型倒逼下的必然结果。“无论是国内经济对科技创新的呼唤,还是资本市场对注册制改革的呼声,在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利用择优机制来实现资本向科技型企业的集中,这既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也是一个紧迫的任务。”

从无到有,从名到实,从初见雏形到血肉丰满,这是科创板驭势而行的速度,也是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的速度。资本市场已经正式进入“科创板时间”,期待各方继续贡献智慧和远见,并为资本市场的存量改革打开更多的实验窗口。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金评媒立场,禁止转载。

逗儿胖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