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圆满落幕 助力打造大湾区世界级生物产业生态圈

首页 > 企业新闻 >正文

【摘要】

  企业信息  ·  2019-06-13 09:33

2019年6月10日到12日,为期三天的以“迈向生物经济新时代:创新、造福人类、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下称“大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本届大会“国际化”“专业化”突出,更“接地气”又“有温度”,创下多个“首次”,积极打造大会2.0升级版:首创历届国际化和专业化最高程度的大会,首次发布“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指数”,首次倡议联合五国行业代表发表珠江共识,首创一对一项目洽谈对接服务,首创生物产业注册会员制“朋友圈”。

本届大会是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个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等生物领域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20家国家级学会、协会、商会,联合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广州市人民政府具体承办的中国生物产业领域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品牌盛会。据初步统计,大会三天累计参加总人数达3万人次,成果展示面积超2万平方米,举办专业论坛36场,产业项目集中签约26场,线上线下400多个对接项目,涉及意向合作总金额超200亿元,上百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超30家企业进行现场成果发布,发布重要项目及创新成果近50项。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以色列、日本等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0名专业观众参会,其中包括24名中外院士,华润集团、强生、GE、阿斯利康、微软、腾讯等世界500强企业代表,超40名港澳地区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参与大会,参加开幕式和高层论坛的外籍人士占35%。同时,来自7个不同国家和地区共200家全球企业参与展览,大会官网还开展企业在线展示和产业项目对接,并打造“永不落幕”的世界级生物产业大会,受到了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凤凰卫视、澳亚卫视、朝日新闻等境内外超过百家媒体进行广泛关注与全方位报道。

发展重镇:汇聚全球生物高端资源 助建生物产业发展高地 

6月1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何维发表致辞并宣布大会开幕。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曲凤宏出席开幕式。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任志武,大会组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以色列前贸工部部长、前首席科学家办公室主任、广州中以生物产业投资基金董事长苏格·基莱特曼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第十二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开幕式

何维在致辞中说,生物技术及工程迅速在第一、二、三产业全产业扩散渗透,推动生物产业迅猛发展,将对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影响。我国把生物产业和生物技术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之一,出台政策规划,推动生物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广州作为国家生物产业的重要基地,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结化的基本格局。希望广东、广州进一步优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环境,完善成果转化条件,扩大产业集聚效应,推动生物技术与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交叉融合,在综合提升生物产业发展能力方面作出新的贡献,在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张硕辅表示,广东超前谋划布局生物产业,扎实推进生物产业资源要素集聚、科研平台建设和核心技术攻关,生物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必将为广东、广州全面对接国内外生物创新资源、提升生物产业发展水平带来新思路、新机遇。广东、广州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动生物产业从跟踪模仿向创新引领转变,引导技术、资金、人才等高端要素加速向生物产业集聚,为广东、广州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任志武对构建生物经济发展新格局提出了三个“思维”上的要求:用“改革思维”谋划创新,推动生物经济更深层次的制度调适;用“融合思维”促进发展,发挥生物经济更大范围的赋能作用;用“开放思维”拓展合作,开创生物经济支撑人类社会共同繁荣发展新局面。

高福代表大会组委会寄望大会实现办会模式的优化与创新,塑造大会的国际品牌,提升大会的国际影响力。下一步将继续做好大会各组成论坛的设计与策划,进一步加强大会的协同创新与科学传播,加强与生物技术相关国际组织联络,探索大会品牌运行市场化机制,更好发挥生物产业大会联合学(协)会作用,在推动我国生物产业与生物经济的进程中体现更大价值。

重磅发布:首发全球生物权威报告和创新成果

本届大会重点打造成国际生物产业信息发布平台,在大会期间举办政策解读、项目签约、创新成果发布等多项发布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大会三天共举行现场发布活动近40场,发布重要项目及创新成果近50项。

6月10日,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火石创造在广州首次面向全球发布“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指数”,用数字标杆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风向标”。该指数基于4大成分机构(城市、园区、企业、资本),从经济、创新、要素等角度进行综合、量化、实时监测,生成反映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趋势线”,对产业进行动态、全方位评价,凸显产业新特征、新趋势。下一步,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让指数更加成熟、稳健,更有前瞻性与预测性,用精准的数据更好地服务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场,还为广州、上海、北京、成都、武汉、苏州等城市的首批成分机构代表授牌。

大会上发布“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指数”

6月11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美国化学文摘社联合发布了生物制药领域系列全球科技趋势报告,包括《融合蛋白药物研发态势分析报告》、《基因及细胞治疗研发态势分析报告》、《疫苗研发态势分析报告》、《抗体药物研发态势分析报告》和《生物制药研发态势分析报告》,其中前三个报告是首次公开。另外,《2018年中国中医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报告》《2018年广州市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报告》《广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蓝皮书》等重要生物产业发展报告在大会期间同步发布。

在成果发布上,31家企业、近40场创新产品及技术成果进行了现场发布,向公众展示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最新科创成果和生物黑科技,彰显我国生物产业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和趋势。作为本届大会的标志性项目,“广梅一号”是全球首颗商业化的返回式卫星,全球首颗可重复使用的空间环境利用卫星,计划于2020年完成研制,将为空间科学试验、空间育种、空间生物技术应用等领域提供小型通用的、低成本、便捷的商业化试验平台,进一步丰富和促进地面医药、环境、能源和农业等领域的生物技术发展,并转化形成新的产业。广东海赛特药业有限公司带来的创新产品“治疗银屑病的新药——蛇床子总香豆素及制剂”,这是中国三十年来获得国家新药生产批准文号的首个银屑病治疗的创新中药。金域医学与华为共同研发AI辅助宫颈癌筛查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基于病理形态学,通过深度学习的技术,以病理专家的诊断标准训练出精准、高效的AI辅助宫颈癌筛查模型。此外,山西巴盾环境保护技术研究所和广州优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大会现场发布“世界第一个采用食品原料和食品标准生产速效和高效生物农药”研发情况,包括“食品级淀粉杀虫农药”、“无活性物成分的硅胶杀虫农药”和“无毒速效的植物源农药制备方法”等农药新技术,颠覆了农药都是毒药的传统认知,改变化学农药独大的格局或消除农药残留,进一步打破国际农药巨头的长期垄断。

“广梅一号”返回式生物卫星合作发布会

“治疗银屑病的新药——蛇床子总香豆素及制剂”发布会

国际智库:汇聚全球智慧引领生物产业创新发展合作

本次大会以“迈向生物经济新时代:创新、造福人类、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共举办了36场专业论坛,其中国内专业论坛17场,国际专业论坛19场,参加嘉宾大咖云集,阵容空前。

中国、美国、俄罗斯、以色列、法国、日本等六国生物医药领域行业组织代表、智库专家在开幕式上首次共同发表了《推动全球生物经济发展的珠江共识》,达成构建全球生物经济合作圈,促进生物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提升全球生物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全球范围生物经济的战略研究,建立具有区域特色、引领创新的生物产业智库等五个行动共识,共同推动实现全球生物产业资料流动和共享。

大会期间,国际生物领域大咖在36多场专业论坛上,带来最强大脑的碰撞和前沿智慧的分享。高峰论坛上,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在《新生物产业:类器官晶片与再生医学》主旨演讲中,展示了用干细胞加上纳米纤维对猪膝盖进行修复的过程和原理;诺贝尔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Aaron Ciechanover)则将话题聚焦在精准医疗上,他认为精准医疗不是普及就行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才;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功能基因组学主任Thomas R. Gingeras则现场分享了个体基因测序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如何识别变体等专业尖端内容。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苏国辉、施一公、陈晔光、邓子新,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樊明武、钟南山、王红阳、付小兵等国内生物产业领域专研大咖;微软全球健康首席医疗官兼高级总监(联合主席)Simon Kos,美国Nexneo(纳新)公司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沈栋,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韩忠朝,俄罗斯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生物医学技术负责人乌利亚·格伦科娃等来自美国、俄罗斯、以色列、日本、苏丹、老挝、泰国、委内瑞拉、乌干达、赞比亚、韩国、英国、巴西、伊朗、乌克兰、尼日利亚、塞内加尔、西班牙、荷兰、厄瓜多尔、越南、马里、法国、加拿大、澳洲、新加坡、孟加拉、洪都拉斯、瑞典、鞑靼斯坦共和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等34个国家和地区的生物领域顶尖专家都悉数到场,带来了国际生物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创新产品、创新项目。

本届大会还通过与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以色列等国际顶尖生物产业发展机构的无缝对接,进一步推动我国生物产业与国际实现多维度的深度合作与发展。6月10日至12日,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CBA)年会、中俄生物产业创新和投资论坛、中法精准再生医学高峰论坛、广州中以智慧医疗高峰论坛、中日“智能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等国际论坛同步召开。

在专业细分论坛上,各路重磅嘉宾也分享了生物产业前沿发展趋势,如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Apricity Health 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Dell医学院肿瘤系教授Lynda Chin表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改变着现在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实验,对癌症、慢性病治疗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韩忠朝则认为,有责任把干细胞产品做得很便宜,降低成本,让老百姓用得起用得上,这才是真正新的技术造福人类。此外还有火石创造创始人、CEO杨红飞,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首席科学家崔中、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董事长兼总经理秦海鸥,哈佛大学医学院Raju Kucherlapati,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Jean-Pierre CAZENAVE等中外院士及专家学者、500强企业负责人、知名高校教授以及国内外生物产业专业人士等国内外嘉宾带来世界前沿管理经验、产业发展新思潮参会,通过生物产业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加快融合,深度渗透,生物经济与数字经济正成为新时代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繁荣的重要力量。

此外,在俄罗斯亚洲工业企业家联合会、广州市生物产业联盟、广州市金易策划传播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中俄生物产业合作论坛上,中俄生物产业合作论坛组委会成立协议签署,同时还举行了中俄医药产品注册服务中心揭牌仪式,标志着中俄生物医药服务平台正式落户粤港澳大湾区,将协助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产品、技术通过俄罗斯认证体系打开俄罗斯及欧洲市场,同时协助俄罗斯的生物医药企业在华进行采购、投资等商务活动。

中俄生物产业合作论坛组委会成立协议签署

在本届大会上,由全国各地生物医药产业主管部门、各生物医药园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及第三方服务机构等自愿结成的公益性社会组织——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服务联盟正式成立,联盟将满足大量中小创新型企业发展所需的要素,包括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服务资源、供应链、资本等,形成线上线下的协同与共享,探索构建生物医药产业互联网,推动企业创新和中国创造的到来。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智库)和广州市生物产业联盟、联合成立广州生物产业研究院(智库),将加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生物产业领域展开多层面全方位战略合作,打造国内一流的广州生物产业研究院(智库),引领广州地区生物产业发展,通过资源整合,联合广州地区生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行业组织、医疗机构、检测机构和投融资机构,搭建广州市生物产业交流平台。围绕生物产业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联合举办生物产业高峰论坛,编制年度综合性或专项性发展和趋势报告,为广州地区生物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

成果转化:多项实效成果落地  助推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加大引资引智引技力度,打造国际化生物产业服务平台,本届大会特别组织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的商务洽谈、项目签约等产业对接活动,共收集对接项目400多个,涉及意向合作总金额超200亿元,生物产业项目集中签约26场,通过现场“一对一”的对接洽谈活动,进一步促成精准而私密的商务合作。

期间,香雪精准医疗与金斯瑞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双方签署细胞治疗产品开发生产战略合作协议,将就细胞治疗项目中质粒与病毒相关的工艺开发、临床样本生产等方面展开合作,以实现在生物医药研发领域上的合作共赢,共同推动中国细胞治疗药物的快速发展。广州医科大学科技成果对接会暨广州高校院所成果转移转化常态化精准对接会第6期,共推介了27项广州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单位的重大科技成果,包括一种用于手术中的引线器、院感防控技术与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数字式医用红外热像仪等。资金规模达2亿元的广州南山科创基金现场正式签约落地,该基金将重点投资生物医药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采用“企业+技术+资本+中介机构”模式,旨在发掘好的投资标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中国微量元素科学高峰论坛现场举行了12个项目签约,为生物微量元素企业、科研部门、行业协会、政府部门之间提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流平台。

香雪精准医疗与金斯瑞生物达成战略合作

核心引擎:构建大湾区世界级生物产业生态圈

粤港澳大湾区的规模和潜力是媲美纽约湾区、东京湾区和旧金山湾区的世界级知名湾区。作为大湾区中心城市和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实施以来,广州不断推动高端生物资源汇聚,加快推进生物产业经济快速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生物产业展区

近年,广州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发展生物产业,当前更是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IAB产业之一重点培育。目前,以广州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和广州国际生物岛为核心区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集聚效应不断显现,形成了以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为主导,以再生医学、精准医疗、体外诊断、健康服务等优势产业为辅的产业集群,涌现出一批高水平国际化科研团队和知名企业,构建了完整的产业生态圈。

迈向千亿产业“新赛道”,广州已经蓄势待发。作为大湾区中心城市和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广州正在全球生物版图中闪耀着亮眼光芒。《广州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广州力争实现生物产业规模达到4000亿元,增加值达1000亿元。其中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实现800亿元,成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引领绿色发展、实现高端就业的重要支撑。

本次大会重点聚焦大湾区生物产业创新发展,举办了“大湾区精准医疗产学研合作论坛”、“大湾区创新药物非临床评价研究高峰论坛”等专业细分论坛。同时,素有生物医药领域“达沃斯论坛”之称的第三届官洲国际生物论坛同期举办,来自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600多位专家学者、企业领袖纵论全球新趋势下的产业脉动,共谋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在大会期间,还促成了多项大湾区合作项目落地成果,如粤港澳大湾区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香港中文大学—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再生医学高等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和项目揭牌落户广州,同期启动的再生医学省实验室器械项目计划用5年时间投放超过15亿元,资助一批生物医疗器械关键技术研发项目,进一步增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力、支撑力、服务力,推动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产业发展实现创新突破。

此外,行业顶尖智库也聚焦大湾区生物产业创新发展,纷纷献计献策。中国科学院院士、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理事长裴钢表示,广州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人才政策高地,要做好生物医药产业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环境,打造好生物医药产业的生态系统,更好地发挥广州的优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广州这两年逐渐开始在生物医药产学研转化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特别是大学以及研究所都比较重视基础研究,并希望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州能以体制机制创新助力科研成果更好市场化。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广州市大湾区办主任曾进泽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城市各具特色,互补性强,广州将依托与港澳生物医药领域多年的合作基础,加快深化交流合作,将广州的孵化转化能力与港澳的科研实力相结合,共同推进在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上率先取得突破。作为大湾区中心城市和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广州完全有能力、有责任将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接下来将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产业资源和医疗资源集聚优势,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坚实支撑,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地。

成果展示:高大上更“有温度” “接地气”让生物产业走近百姓 

除了上承高端,聚焦创新药物、精准医学、干细胞,高端医疗器械等专业细分领域,本届大会更是真正做到“接地气”“有温度”,并在大会官网开展企业在线展示和产业项目对接,国内外100+家企业积极参与,线上线下共300+企业参与展示,打造“永不落幕”的世界级生物产业大会。

观众在展区体验各种创新产品

成果展示分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展区、粤港澳大湾区生物产业展区、国际展区、科普展区、企业展区等多个板块,展览整体面积超2万平方米,吸引了来自7个不同国家、地区的200家企业现场到会参展,其中包括国际企业28家,国内(省外)企业86家。各种接地气的生物技术研发产品,都在大会上做了集中展示。比如收集4.5克粪便可检出八成大肠癌的新型肠癌无创早诊产品,与眼部接触几秒便自动可采集到2微升泪液的眼泪采集器等,大会通过形象、生动、有趣和活泼的方式,让观众直观了解生物产业新进展,现场感受生物技术新成果,亲身体验生物产业新作用。

在专业展览中,大会还设立了生物领域高校、医疗机构、投融资机构等专区,与生物企业和科研院所展示形成有效互补,帮助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位参与者扩大交流、培育市场。在科普展区,现场为观众普及宣传流感病毒、甲醛等重点生活知识,呈现一场有趣有料的生物科普盛宴。

为期3天的第十二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共吸引超3万人次参会,受到了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经济导报、中国科学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广东广播电视台、广州日报、广州广播电视台、香港商报、大公报、凤凰卫视、澳亚卫视、朝日新闻等境内外超过百家媒体进行广泛关注与深度报道,有效扩大了本届大会的国际品牌影响力,充分展现广州、广东、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生物创新资源和发展成果,进一步向全世界展示国内优越的城市发展环境、完备的生物产业配套体系、高效便捷的政府服务,以及丰富生物产业领域的科教和临床资源;展现了广东、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有规模、有增速、有龙头、有人才团队、有集聚基地、有骨干项目的良好基础,进一步助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企业信息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