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点赞华大:以自主研发打破垄断 以科技创新打造国之利器

首页 > 企业新闻 >正文

【摘要】

  企业信息  ·  2019-05-27 16:50


近期,人民日报重磅推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记”系列报道,在最新一期的报道中,该系列聚焦基因科技,围绕华大集团旗下华大智造如何坚持自主研发创新,打破基因测序技术垄断等内容进行重点报道。


1.jpg


其实,在人民日报深度报道之前,国内科技领域权威媒体科技日报更是在今年4月,连续以3个头版对华大进行报道,对华大如何一步步掌握自主化的关键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基因测序上游技术的垄断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同时,报道中也指出了我国基因测序行业的痛点和打破技术垄断的不易,并对华大在被技术封锁的前提下实现技术破冰之举给予了高度评价。



科技日报、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的持续关注,让“打破国外企业基因测序垄断”这个话题持续升温。而“基因是生命科学的密码”,发展基因科学技术,对于落实我国“科技兴国”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基因测序产业的发展中,一直存在“重中下游应用,轻上游研发”的问题,造成在测序行业核心技术被少数外国企业把持。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由于测序行业起步较晚,行业上游技术被少数国外企业所垄断,造成了身处基因测序产业上游的测序仪基本上依赖进口。

核心技术在别人手里的苦楚,华大并不陌生。2012年,一直购买国外测序仪器巨头Illumina仪器的华大忽然发现试剂耗材报价涨了好几倍,老仪器也不再维修,对方还对华大的发展“指手画脚”。这一刻,华大智造意识到了依赖国外测序仪企业的弊端。

2013年,美国基因测序领域排名第三的Complete Genomics(简称CG)面临经营困境。抓住时机,华大智造收购CG,一方面为了解决专利问题,另一方面是实现核心工具的自主化和可控化。毕竟,无数现代科技的发展实践表明,谁在工具上率先实现了突破,谁就能获得科技的先发优势。

收购CG后,华大做了很多技术和理念上的转变,2014年,在迅速消化吸收CG的技术之后,华大基于自创新主研发,推出了一款名为BGISEQ-1000的测序仪,从而打破了Illumina等美国公司对上游的垄断。随后,华大集团旗下华大智造通过自主创新推出了BGIDEQ-500、BGISEQ-50、MGISEQ-200、MGISEQ-2000、MGISEQ-T7等高通量测序仪测序仪,进一步稳固了其在基因测序行业的自主权和话语权。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0月份华大智造发布的MGISEQ-T7(简称T7),日产出数据6Tb,成为目前全球测序仪市场中产出数据最快的产品。同时,6台机器可在1年内完成10万人的基因组测序工作,每GB数据的测序成本全球最低。由于其通量已经超过了Illumina的NovaSeq等仪器,被誉为“超级生命计算机”,华大智造MGISEQ-T7还入选了科技日报2018生物技术年度盘点,被科技日报给予了高度评价。



基因测序行业是有上下游链条的,除了要生产出高精密的测序仪,还要配备有效的试剂盒,以及成套的解决方案。业内人士曾指出,除了国产测序仪器本身会与垄断天然形成竞争外,在配套供应上仍旧会再遭遇一次“卡脖子”。因此,在布局全系列测序仪产品的同时,华大智造还在测序试剂、材料、生化反应体系等一系列的核心技术研发上持续发力。

据介绍,华大智造不仅开发出创新的DNA纳米球、联合探针锚定聚合技术和单管长片段建库技术,而且找到了万里挑一的测序酶,使生化反应时间缩短到1分钟内。此外,除stLFR建库试剂盒外,华大智造还自主开发了碱基识别算法Sub-pixel Registration、发明了荧光与碱基结合的新方法——用抗体作为媒介等等。真正意义上,打破了国外基因测序仪企业在试剂、酶等供应上的封锁。

有媒体发布产业布局图显示,在上游仪器、试剂、软件三方面均有研发和生产能力的,Illumina和华大均在列。目前,华大智造累计投入研发经费超过50亿元,在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实现了测序技术源头式专利布局,申请技术专利580余项,其中PCT专利80余项。全球装机量已超过1100台,遍布16个国家和地区,用户超过300家,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300余篇。

华大集团执行董事、华大智造首席执行官牟峰表示:“过去在很多领域我们都是跟随,但是在生命科学时代,我们在一开始就与世界基本同步,所以更要尽快补齐关键核心技术短板,做出引领性的成果。”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企业信息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