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事实分析华大基因那些事 别听大V们盲目评价
【摘要】
基于事实分析华大基因(60.200, -2.53, -4.03%)那些事
作者:Gobrother
看到一些自媒体劲爆的文章,有时会想,写文章的价值到底在于引起更多的人关注还是简简单单去述说一件事情。可能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华大基因,华大基因一直是个争议不断的公司,我不知道争议的重点在华大还是在基因,或者兼而有之。争议无可厚非,但尊重事实是应该是一个正常人的底线。
最近又有一篇劲爆的文章在网络上传播,对于自媒体,因为其不是专业的投资机构,甚至觉得还不如一些业余的投资者,故对其分析水平并不做过高要求,本文仅针对其中的谬误做一些矫枉。这些谬误,有可能也是不明真相的群众对华大最粗浅的认识。
首先,华大基因是做B2B业务的,华大的客户主要是大型医院、政府医疗机构、国内外高校、研究所、医药公司等等,这些客户都是专业程度很高的群体,不存在那么容易就被忽悠的问题。至于消费者,是鲜有谁跑去医院让医生开个华大基因的检测的吧,所以在临床服务上忽悠消费者,不存在这个渠道,消费者要接触到华大基因的产品,要么通过医院医生,要么通过卫计委的民生项目,也就是说医生、卫计委专家会把关,觉得华大能忽悠消费者,这个可以省省了。
其次,华大暴跌800亿的事我想用和华大很相似的Ilumina公司举例子。Illmina在2010年7月份在纳斯达克上市,在2010年9月份涨到最高的51.63美金每股,而在2013年3月份跌到1.71美金每股,区间跌幅达97%,然后随着价值回归,在2018年9月涨到743美金每股(复权价格),区间涨幅高达434倍。这里想说的是,资本市场的价格是受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不是公司股票跌了就要落井下石证明这个公司有多差,长期来看是会有价值回归的一个过程,所以仅仅用短期的市场表现去论公司是极不客观的,而且好的公司都会在挫折和小错误中不断成长,这也是好公司的魅力所在。
接着,说裁员。根据年报,2017年和2018年的在职员工人数分别是2846人、3150人,2018年职工人数增长了10.68%,丝毫看不到有什么大规模裁员的迹象。根据昨天华大集团的采访,只是把一个颜质项目从华大系剥离出去,而这个团队仅有7人,裁了几个绩效不好表现不佳的试用期内的人员居然被解读为大裁员并进行资产剥离。同时,根据华大集团的数据,2019年初至今,集团已经新招了400多名新员工,这也足以说明问题了。
接下来想还原老汪关于化学合成生命、100岁和HPV的原话,没被断章取义,没被标题党的完整记录应该能消除很多误解。
这是关于化学合成生命的原话:
我们合成了一个酵母,原来可以合成一个病毒,后来可以做成一个细菌,现在做成了一个酵母。酵母多大呢,1200万个碱基。我们一个人的基因细胞碱基数量有多大呢,30亿,现在我们已经到千万水平了,所以在未来的五到十年,我们可以合成,化学合成任何生命,不是开玩笑的,也不是吓唬大家的,这个人造生命可能比人工智能还快,它带来的社会问题、伦理问题、宗教问题、哲学问题、法律问题会更大,但它对社会的冲击,你喜不喜欢它都来了。
这是关于100岁的原话:
我们华大基因对华大定义非常清楚,4个数字叫“100+”,就是100岁不封顶,我们所有的员工都必须做到这一点,你如果说每个人做到“100+”的话,你什么事情都好办了,那我们自己就规定了三大纪律,第一我们员工(出生的孩子)中不允许有出生缺陷,如果有出生缺陷,就是我们7000人所有人的耻辱,说明我们在忽悠社会,说明我们在盯着别人钱包,而不是真正从科学出发,不是从自身贪生怕死出发,那么我们现在1400多个孩子出生了,没有一个有已知的重症的出生缺陷,那全世界我估计还没有第二家能做到,这个,化腾兄,能不能你们的职工我们也给做一做。顺便做一广告,如果在出生的时候你干不过人家,你肯定就永远干不过人家。第二个是我们三大纪律,不允许我们的肿瘤晚于医院发现。第三个规定有点缺德,不允许放支架不允许(心脏)搭桥,换句话说你不能死于心脑血管病,我早早地就把你三高四高都给你看住了,我经常看不住,我就把食堂每一个人吃饭的东西智能化,让你吃饭没隐私,然后把我们电梯都关掉了,我说为人上下的电梯井关着,为货运输的电梯敞开着,二货们上电梯吧,搞得我们的人没人敢上电梯。
这是HPV的原话:
汪建:但你如果做一个早期检测是阳性,你就做一个简单的妇科检测,就能治疗了啊,当时我们还提供治疗方案,200块钱我就给包了,你三年交我300块钱,如果你得宫颈癌,我赔你40万,就这样还没人做,像我们的宫颈癌,基本上是中晚期才发现,你得早期做一个妇科检测,她就觉得我为什么去做妇科检测。
主持人:这让我想起就还是我们刚才说的防患于未然,因为国外都有宫颈癌的疫苗,但是我们国家的引入非常慢,造成很多年轻的女孩子他们到美国或香港区注射这个疫苗,这是跟我们国家的这个
汪建:我反对
主持人:为什么
汪建:疫苗4000块钱,5年打一次,你做早期检测,50块钱,3年检测一次
主持人:但你打疫苗就不会得了
汪建:5年要重打,你本来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机会,你可以早早的,当然你钱多了没事干去打没问题,你普通老百姓(62.770,0.46, 0.74%)去打那个还不如去做一个检测就完了,你打疫苗就好比你把山上派上卫兵,那我无人机半个月巡视一遍就完了,有什么关系,它的预防预测的方案不一样,它完全是一个商业导向的,对不对,所以我的态度非常明确,我算经济账,我算结果,而且外国那个疫苗很多的亚型跟中国的不一样。
这些原汁原味的话,我相信不需要去怎么解读,只要结合背景、语境略加思考并能理解。想把这几个事给说清楚了,所以想说以下几点:
1、 化学合成生命的发展速度很快,短短几年已经达千万数量级,对于30亿个碱基的人类来说,达到这个数量级仅仅是时间的问题,并且老汪也提及了发展过程涉及到的各种问题。
2、100岁的梗我看到的是老汪对华大员工健康的关注,而不是所谓的KPI,这样的说法是本末倒置,100岁只是个象征,不会有人在华大真正工作到100岁,哪怕是50、60岁,真正目的是用公司的技术去让员工保持健康,防患于未然。
3、HPV的背景是当时疫苗香港美国上市而国内未上市的背景下,很多人去香港打疫苗的情形。在普惠医疗的角度,不是每个人都有经济实力去做这个事,老汪只是站在民生的角度去说这个事,算这个账,提出当下最优方案。五年一次重打的概念应该是基于五年之后抗体出现弱阳性或者没了的情况类似乙肝疫苗失效的情况,而且对于有过性行为的疫苗的效果会差一点,还有并不是覆盖所有亚型的问题,所以定期检测还是必要的。
以上只是一些说了又说,诟病完又诟病的梗,那篇文章其实没什么实质的内容,只是东拼西凑了些东西然后很主观地去说华大是一家多么不好的公司,不公正、不客观、没有实锤,甚至觉得没真正看过华大的一些资料。然而时间、历史会给予华大公正的评判,而轮不到这种自媒体、舆论以这种拙劣的方式评头论足。
今日华大基因股价开盘低开-2.8%,市值下跌7.2亿,正好差不多是过去三年研发费用的总和,想想这么篇文章一秒钟引起的波澜顶过作为企业未来发展引擎的研发费用整整三年的费用,不由感叹黑文的破坏力,当然这里也仅是甩锅黑文权当娱乐罢了,也没有怼黑文的意思,只是想借这个把事情说一说,说给有愿意客观去认识华大的人看。
最近也在看一些外文报告,一篇名为“China’s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The Role of US and Other Foreign Engagement”的报告其实反映了外国机构对华大的看法,完整标题如下:
这是一家叫Rhodium Group的机构在中美MY战背景下对中国生物技术发展的一个建议性报告,在这份长达150页的报告中,BGI(华大)的名称出现了高达80次,NextCode(药明明码)的名称提到了23次,有兴趣的可以去找一下看全文,在最后有一段是这么写的:
文中说像华大这样的企业经过快速发展是会成为这个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而国内却还在争议个没完,争议也无妨,至少不要别有用心、别为了黑而黑。
顺便把基因泄露被做成生物武器的梗也说一说,看到报告中有这么一段:
华大通过一些国际合作会拿到了一些美国人医疗方面的基因数据,老外看到的不是什么国家安全、民族风险生物武器之类的东西,而是害怕这些数据使中国的生物技术在中国取得突破,创造更大的竞争和造成潜在的经济损失。美国的生物技术是一个不亚于IT技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赛道。无知不一定愚昧,但愚昧一定是无知的。再说了,在美华裔有500多万,每年又有赴美求学的人100多万,这些人不可避免地与美国当地的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以及体检方面的服务,并产生大量的数据和样本留在本地,如果要研制生物武器,按照科学的严谨性,应该用更大的数据量和更深度的样本去测序来研制武器,而不是拿华大这14万浅度的本是用来测三体的样本数据,难道要去节约经费?何况,新闻发出来的时候明确提到这是首次国际顶级杂志同意样本不用备份到其海外数据库,数据仅保存于深圳国家基因库一地,所以外泄什么的根本是无稽之谈。
还有,最近也看到一些大V在未经研究的情况下盲目评价华大,觉得大V应该有大V的担当,但其实,投资远离大V比远离任何不靠谱的上市公司都要靠谱。

企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