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保险发布2018年年报:倡导价值转型初见成效
【摘要】
阳光保险集团旗下保险公司相继发布2018年年报,全面展示2018年经营业绩。从净利润数据来看,保持稳步增长,2018年阳光保险集团实现合并净利润41.2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9.3%。
旗下四家保险类子公司全部实现盈利:阳光人寿贡献最多,实现净利润36.23亿元;阳光产险次之,实现净利润7.22亿元;阳光信保虽然成立时间短,但也实现净利润0.28亿元;阳光资产,则实现净利润3.26亿元。
寿险业务推进价值转型:新单期交保费达成67.47亿元
2018年受宏观经济下行、投资收益率下降、134号文实施等因素影响,国内寿险业发展承压,阳光人寿也未能免俗。
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阳光人寿实现营业收入527.55亿元,同比减少19.11%。这主要是由于保险业务收入减少引起的,2018年其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80.08亿元,同比减少25.48%。
2018年阳光人寿新单期交保费达成67.47亿元,为后续续期稳健增长奠定坚实基础;长期保障型产品的销售更是成为业务重点,营销渠道内长期保障型产品在2018年标保占比近60%,较2017年提升近30个点,显示业务结构正显著改善。
高价值业务的发展,创造实际资本,实际提升了该公司的自我造血能力。2018年末,阳光人寿核心偿付能力以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96.51%、221.49%,相较2017年末的180.22%、207.58%,均实现显著上浮,偿付能力得到进一步支撑。
产险公司发力非车业务:非车崛起
相较寿险公司,2018年,阳光产险的发展似乎更加稳健。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阳光产险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42.44亿元,同比增长8.61%。
这主要得益于其保险业务的增长,2018年,其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65.7亿元,同比增长8.67%。在营业收入增加的同时,其营业支出也呈现一定的上涨,2018年累计达到329.42亿元,相较2017年增加超过29亿元,同比增长9.74%。
车险(含交强险)依然是阳光产险最重要的险种,更重要的是,非车险业务还为其贡献了相当的承保利润。
年报数据显示,阳光产险2018年保费收入排名前五的险种中,车险实现保费收入237.52亿元,贡献承保利润5.01亿元,而保证保险73.4亿元,承保利润1.29亿元;意外健康保险保费收入12.94亿元,承保利润2.57亿元。
此外,在阳光人寿、阳光产险稳步发展同时,阳光信保以及阳光资产也均在2018年实现盈利,前者盈利0.28亿元,后者盈利则高达3.26亿元,推动阳光保险集团在2018年全面盈利。
调整战略再出发,阳光规划三年强司
阳光保险集团给业内人士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之一就是鲜明的战略主张,在发展中,一直都是战略先行,执行在后,对于宏观经济、市场环境的深度观察思考,使其始终能够做到顺势而为。
2018年,保险行业负重前行,阳光保险集团在业务发展承压的大背景下,依旧保持了较快的利润增长。 但阳光保险集团的掌舵人张维功显然并不满足于这样的成绩,在2018年末的一次大会上,阳光保险集团董事长张维功明确表示,近两年来“阳光虽然有进步,但也有诸多不足; 与此同时,他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问题以及问题背后更深层的原因,表示阳光保险集团则需要一场更加深化的变革,需要新注入、新启动、再重塑。
最终其提出了未来的“颠覆式”变革发展之路,志在重启阳光增长引擎,强身健体再攀登,并于2019年正式开启“重塑阳光,三年强司”战略。所谓“重塑阳光”三年强司战略,即要从坚持文化、追求、价值、未来四条主线出发,紧紧围绕“理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方向不动摇,搭建“四个中心”,坚定重拾“红黄蓝”分类管理“传家宝”,充分调动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明确目标、清晰权责,彻底解放生产力,以进步创新全面提升传统业务,以颠覆创新全面突破。
除架构改革外,新战略在针对公司面临的挑战、困惑,从公司管理、提升客户服务、科技创新、风控等方面,也都进行了新的路径规划。同时,阳光保险高度重视年轻人才的发现和启用,制定和完善公司青年人才的发展培养、针对公司青年员工指定培养方案,并进行动态追踪管理也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一环。

企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