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且思杂谈|存在感最低的开国皇帝
【摘要】
曼且思引:
皇帝是中国古代的最高的统治者,也是地位最为尊贵先和的职业。而身为一个王朝的开国皇帝,更是会因创建下千秋的功绩而被无数人传颂,名垂青史。但是却有这样一位开国皇帝,尽管他同样有着丰功伟绩,但却“存在感”极低,甚至被史书编写成一位软弱的“老好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曼且思纪:
他出身贵族,是隋朝的皇亲国戚,父亲过世后,他继承了“唐国公”的称号,当朝皇后是他的姨母,他深受了当朝皇帝的信任。但是如此有势力的他却并没有仗势欺人,相反,他为人洒脱,性格开朗,待人宽容,无论贫富贵贱都喜欢他。最终,他由太原起兵,推翻了无能的隋炀帝,建立了强大的大唐帝国。他便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昏庸无道,不仅沉溺于酒色,而且对百姓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华夏大地笼罩在昏庸的统治中。各地英雄好汉纷纷起兵反抗隋朝统治,身为朝廷重臣,当时担任太原留守的李渊奉命镇压起义军。但是面对日趋壮大的反隋势力,虽然打过几次胜仗,但农民起义队伍却日渐强大,隋王朝眼看面临土崩瓦解,他不得不为自己考虑起后路来。此时,李渊的次子,日后的“千古一帝”李世民劝说父亲举兵反隋,起初李渊本着皇亲国戚的身份不允,但是在李世民再三劝说下,心中本就有些此意的李渊坚定了信心,正式起兵反隋。
李渊采纳李世民的建议,派刘文静去跟突厥结交,并送去一份厚礼,说服突厥可汗与自己攻打隋朝。当突厥可汗同意后,李渊没有了后顾之忧,正式揭竿。他把士兵称作“义士”,自称“大将军”,分别封李建成和李世民为左右领军大都督,封刘文静为司马。
李渊的策略是先取长安,然后以关中为根据地。他仿照农民起义军的做法,打开太原官仓,救济贫民,收买人心,并发檄文声讨隋炀帝的种种罪行。随后,就带着三万人马朝长安杀来。一路上李渊不停招兵买马,并在所到之处都打开粮仓救济贫民。老百姓对这支队伍很有好感,加入进来的人越来越多,当攻打长安时,已经成了一支有二十多万人的大军。
李渊攻下长安后,取得号令关中的地位,他立即废除了隋朝的苛法,并宣布约法十二条,这一系列举措受到百姓的欢迎。后来,当他得知隋炀帝被宇文化及处死,便正式称帝,建国号为唐,正式建立起大唐帝国。
曼且思结语:
李渊称帝之后,直到公元623年,才真正完成了唐统一中国的战争。唐高祖李渊几乎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受贬低的一位君主。他的声誉之所以遭受损失,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他的统治时期并不长,而且是夹在中国历史上两个最突出的人物的统治期的中间:他前面的统治者是著名昏君隋炀帝,他后面的则是被后世史家视为政治完人的唐太宗。但是他却在政治上为后来的大唐盛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功不可没。

企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