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眼科专家林顺潮“北上”办医以行动支持国家政策

首页 > 企业新闻 >正文

【摘要】

  企业信息  ·  2019-05-09 15:11


1.jpg


林顺潮认为医疗要注重关怀和表达,给病人信心。图为林顺潮向病人讲解病情

近期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塑造健康湾区,支持港澳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主体在珠三角九市按规定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式设置医疗机构。亚太眼科专家、香港希玛国际眼科医疗集团主席林顺潮六年前即在深圳创办了内地港资全资医院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www.cmersz.com),被业界视为港医“北上”的成功样本。林顺潮同时还连续三届当选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多年来为两地医疗合作积极献策献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林顺潮在北京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内地与香港医疗体系多有不同,大湾区将促两地医疗进一步融合发展。他已向全国人大提议,在前海打造一个高端国际医疗中心,不仅将提升大湾区整体医疗服务水平,也可树立内地医疗改革的新标志、新模式。

建议前海率先打造高端国际医疗中心

记者:近日,粤港澳三地相关主管部门签署了《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共识》。您对未来大湾区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的发展有何建议和期待?

林顺潮: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条件很好,它比全世界其它的湾区更有优势。随着整个湾区慢慢发展起来,大家的消费能力提升,那么对优质医疗的需求会愈来愈高,为身体、为健康投入也会更多。到那时,会有很多人在香港治病,当然也会有更多的人希望能够在当地就医。如果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里有香港人办的医院,还有香港和国际的专家,病人就可以有更多选择。

所以,我们香港医疗界现在就要有一些准备了。第一,香港要赶紧开办新的医学院,这样才能保障充足的医学人才供应。目前香港本地已有两所医学院,应抓紧开设第三所。另外,香港中文大学最近宣布将在其深圳分校建医学院,这也是我近几年来一直在推动的事情,这样有助培育高质素医疗人才,为大湾区内医疗资源作出贡献。

第二,我今年也向人大建议,要在前海建设一个高端国际医疗中心。这个中心“海纳百川”,要吸引合资格的香港、国际和内地名医参与,为湾区乃至全国患者提供完善优质的医疗服务。我还具体建议,这个医疗中心可参考香港的私营医疗市场模式,由一座供私营诊所及医疗相关行业使用的名医大厦和一所中型精品医院组成。

此外,这个中心不仅要吸引内地的病人,还要吸引香港的病人。怎么做到呢?一是它收费比香港低,看病却还是香港有水平的医生。二是建议打通两地用药限制,对于部分在香港使用率高、效果比较好但还未在内地注册或准入的药品或医疗耗材,允许患者以实名制方式在这个中心率先使用。三是让香港目前的医疗福利可携带,比如香港医疗券在这里也可以用。四是为患者及医护人员开辟绿色通道,让他们能够快速通关。

我相信当这个中心有了第一批病人后,它就会像雪球一样滚起来。如果它在前海成功了,将树立国家医疗改革的新标志、新模式,并可将此成功经验复制至大湾区内的其它城市。

“北上”办医以行动支持国家政策

记者:据了解,您是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颁布后香港最早一批北上行医者,目前您已在内地多个城市开办了眼科医院和诊所。您在内地办医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想到第一个“吃螃蟹”?

林顺潮:我早几年就关注到国家希望民营医院能够快速发展起来,而且不是小打小闹地发展,而是希望一步一步把它明朗化、做强,这就跟香港的体系有一些结合了。

我感到这个方向是很对的,如果我来内地办医院,不仅能满足病人的需要,也是对国家政策的一种支持,支持不是口说更要有行动。我们在内地办医不单在于治多少病人,更希望把香港的医疗体系引入内地。这样大家就可以看看,我们所说的医德、医风和医疗管理是不是好东西。如果好,你就可以参考。如果你觉得不好,那么至少你可以有一个对照。

另外,我还希望如果成功了,就可以鼓励更多的香港医生来内地,这是对国家医疗事业的一份贡献。内地的医疗要跟国际接轨,香港是跟国际接轨的,所以如果多些香港医生过来一起干是不是会快一点呢!

如果内地能够跟国际接轨,对香港的医生来说也是一个机遇。香港人口只有700多万,大湾区就有7,000万人,我们把市场打开后,服务的人群广了、需求高了,那么我们就可能再开办医学院,然后就会有更多的医疗资源再投进去,把饼继续做大,这样对香港医疗发展也是好事。

记者:您在内地办医过程中享受到了哪些政策优惠?又是否遭遇过困难呢?林顺潮:我还记得2013年我们在深圳开设第一家医院,开业那天,记者问我最多的问题是“你不怕水土不服?”我回答是不怕,其实当时我心里也有很多疑虑,也很清楚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我希望这些问题有的话就请快点出现,这样我们也可以快点找方法去解决。

林顺潮:开业之初,运营难度是挺大的。在深圳知道我们的人比较少,并且我们医院最初也没有拿到内地的医保资质,病人如果使用我们的服务就不能通过原本的医保报销。所以一开始,比如有100位病人来了,其中有20位是需要做手术的,但是最后只有二位留下来。他们来我们这里问诊,更多的是希望确定是不是真的有这个病、是不是需要做手术,如果确诊要做,他们也会回到原先的医院去做。

最初的这个阶段是很不容易的,我们从香港来到深圳,我们的医生有时候还要等病人上门,反过来在香港的话肯定是病人在等你。开业一年多后,我们的医院就拿到内地医保资质了,慢慢地情况也随之改变了。一些病人已经看过很多医生,说不能做手术了,但是到我们医院检查后发现有不少是可以做的。所以当第二批病人来的时候,可能100个里面有20个是应该做手术的,最终会有18个留下来,这和最开始的情况大有反转。

CEPA中有两条政策对我们的帮助很大。第一,香港的医生在内地可“免试执业”,第二,跟外资最多70%的持股相比,我们的公司可以是香港100%持股,这样只要我们认为是对医院发展好的就都可以去做。差不多开业三年后,我们医院表现得很好,政府也开始给我们一些高级员工提供保障房。

开启大湾区医疗网布局时不我待

记者:听了您的故事,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香港医生来内地办医。您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给他们吗?

林顺潮:我认为在内地办医,首先一定要有高水平,其次要有自身特点。我们的特点是什么?我们是真正以病人为中心,因为我们心中觉得生病是很痛苦的,如果病人找不到好的医院和医生就更痛苦了,所以我们要有心、有能力去帮病人。

当然,这还不够。我们始终坚持,治的不是一个人的病、而是一个有病的人。我们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就是要给病人信心。我们要推的就是这个风气,叫医德、医风。深圳卫生健康委员会每季度都会有一个病人满意度排名,我们的医院好几次在整个深圳一百多家民营、公立医院当中排第一。

我们特别注重关怀和表达,再加上我们的医疗水平,内地的病人是接受的,并且他们也有负担能力。其实不单是深圳、北京,在内地别的地方发展我觉得都是一样的。尤其广东毗邻香港,香港医疗在广东是一个挺好的品牌,所以未来大湾区的发展对我们很重要。

记者:下一步您在内地还有哪些办医计划?

林顺潮:整个内地的东南西北中我们都会去的,因为需求很大。当然重中之重,是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发展,我们也确实在布局。我们在深圳和香港都已经成功打造出了品牌,病人很认可,政府也很认可,这两座城市就是我们医院在湾区里的重要基地。相信湾区其它城市对我们的品牌也会很接受的,所以我们再去其它城市推广我们的医院就没有那么费劲。

我们要在东莞、佛山、中山、惠州等城市发展,培训人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选择新开医院之前要在深圳进行半年的人才培训。我们医院其实已经在做很多考察,准备在大湾区打造一个医疗网。当然它不是今天的事情,要有一个过程。现在机会很多,我们还可以去挑去选,未来湾区发展起来后就没有这么多机会了。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开启湾区布局。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企业信息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