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供、远成、京东、阿里等,盘点供应链一体化的弄潮儿
【摘要】
【前言】
宝供、远成等一批老牌企业合同物流企业,在近30年的经营发展中已练就了一身“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力,只是并非名声在外而已。而京东、阿里为代表的电商在闭合线上和线下业务时候,把“供应链”一词炒热了。甚至圆通、顺丰等一批快递企业也闻到了 “香饽饽”味道加入了供应链一体化大战中。
供应链一体化是新名词,但不是新事物
1994年成立的宝供物流,依靠典型客户宝洁率先开始了“供应链”业务。即为了满足宝洁客户的物流分销需求,宝供率先将工业化管理体系及质量保障体系(GMP)导入物流运作当中,为客户提供规范化、标准化服务;实现门到门服务。进入2000年以后,宝供又将IT系统应用至物流领域,率先成为国内第一家建设大型多功能现代物流基地的企业,并确定实施了物流基地战略;构建了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力。
成立于1988年的远成物流在铁路运输上具有特殊优势。合同物流一直是远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在服务联合利华、茅台酒业等客户过程中,通过整合汽运干线、同城配送及仓储资源,改变了传统分块经营多头负责的旧模式,远成实现了由传统合同物流向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力的转变,建立了仓干配集约化、低成本运作的竞争优势。
电商大佬投资物流:建立供应链闭环
随着电商的崛起,以阿里、京东、苏宁为代表的电商巨头也纷纷布局物流建设,以物流构建供应链竞争壁垒。目前,阿里、京东正在构筑商流、物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的数字化供应链大闭环。
在供应链布局上,京东物流可谓势在必得。从自建物流开始,京东物流已经形成涵盖仓储、运输、配送、客服、金融等一体化供应链服务的解决方案提供商。2018年,京东物流更提出共建全球智能供应链基础网络(GSSC),并推出了以供应链为核心的产品矩阵,即京东供应链、京东快递、京东冷链、京东快运、京东跨境、京东云仓在内的六大产品体系。
相比于京东的物流自营和重资金投入,阿里系则走了一条“曲线救国”的路径:通过菜鸟一直在整合快递、仓储企业资源,最近几年通过投资物流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阿里系实现了线上电商和线下物流的闭合。
快递企业加入的混战:供应链的炙手可热
2016年5月,中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中通供应链主打的“中通快运”。从起网开始,目前已经形成了10—300公斤的小票零担和300公斤以上的大票零单业务能力。通过设立中通云仓,融合“互联网+仓储”,实现仓储和配送一体化,并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网络协同,实现全渠道库存管理和订单生产,并通过配送网络及时送达消费者的物流服务。中通打造的是快递快运的“仓配到C端”供应链一体化。
圆通在供应链一体化方面则从采购、物流、销售渠道、客户管理等环节为客户提供跨境供应链解决方案。2016年9月圆通的BSS级项目——圆通供应链上线和运营。相对于中通供应链主打的“中通快运”,圆通供应链主要是围绕跨境O2O订货平台,整合仓配资源尝试供应链一体化。
快递业的特立独行者——百世,早在2007年便成立了百世供应链,2017年并以“综合性供应链服务提供商”的名义上市。而且百世集团总裁兼CEO周韶宁也曾表示,百世想做什么,不能说去做物流,要做一个综合的供应链。如今,在百世的智慧供应链体系中包括了供应链、快递、快运、国际物流、优货、百世云、店加、物流金融等八个板块。智能供应链平台是百世的长期战略。
顺丰在供应链方面的布局主要就是2018年10月,顺丰用55亿元收购国外在合同物流方面优势突出的敦豪供应链(香港)有限公司和敦豪物流(北京)有限公司100%股权,将整合DPDHL在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地区的供应链业务。
2019年3月,顺丰与德国邮政敦豪集团(DPDHL)在上海推出了联名品牌“顺丰敦豪供应链中国”,意味着二者将携手大力拓展大中华区的供应链业务。而王卫也将此次合作视为进入供应链行业的重要一步。他表示,“未来将把在快递行业积累的能量注入到供应链场景,从而推动顺丰品牌走向全球市场”。

企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