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产业破土而生 商业化是其最终目标

首页 > 企业新闻 >正文

【摘要】

  企业信息  ·  2019-03-26 15:35

中新网3月26日电 近一年来,国内各家商业卫星公司开始部署自己的星座计划的同时,火箭公司纷纷完成了自己的发射“首秀”,各界对于商业航天的关注度较高,商业航天产业正在中国破土而生。

固体商业火箭价格优势占位 运载能力逐步提升

据资料显示,在国际商业发射中,小型运载火箭发射报价一般为每公斤2.5万~4万美元。而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射最快纪录的航天科工集团“快舟”火箭,是中国首个具有快速集成、快速入轨能力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同时也以“低价”迅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根据公开资料,17年发射的快舟-1A,每公斤成本大约在10万人民币左右,低于市场平均水准。

今年,航天科技集团也会推出自己的商业运载火箭 “捷龙一号”,“捷龙一号”更是源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60年的技术积淀和发展,具备发射服务履约周期短,与用户签约后6个月即可出厂,成熟期运抵发射场后能够实现24小时内快速发射的能力,发射价格虽然尚未官宣公布,但业内普遍认为,“捷龙一号”有望成为新的发射服务“价格杀手”。

快速响应、灵活便捷、价格相对低廉是这类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的显著特征,这些特征也恰好符合如今商业卫星市场高频、快速的发射需求。

2019年3月,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官方宣布,其自主研制的200吨推力先进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热试车获得圆满成功。航天四院官方微信中表示,此型发动机,“有力增强了固体运载火箭在商业航天发射市场的竞争力。”

避免重复 新型动力或成商业航天未来新选择?

客观来看,在运载能力上,以补网发射微小卫星的小型运载火箭和匹配全品类卫星市场的中型运载火箭受到更多关注。从动力技术上看,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成为泾渭分明的两条不同技术路线。

无论是“快舟”系列还是“捷龙”系列,都瞄准了固体运载火箭。而诸如星际荣耀、蓝箭、九州云箭等民营公司,则将主力放在了液体动力系统方面。

有业内人士认为,出现目前产品技术路线的不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同火箭公司在产业链和经验上的不同积累造成的,商业火箭发射本质是更低的成本和更安全的产品。 “国家队在固体火箭发动机方面实力雄厚,成本可控,自然会选择固体运载火箭,民营公司属于新生力量,如果重复国家队的路径显然没有多大意义,从商业化的目标考虑,新型液体动力系统或者新型液体火箭则会带来更高性价比的发射服务。”

在中型甚至重型火箭占据商业发射主流市场的今天,在固体运载火箭领域并没有太多技术和供应链资源优势的民营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液体动力路线:一方面,未来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并可重复使用的火箭一定要靠液体动力系统来实现;另一方面,这也是火箭企业避免重复建设,差异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有业内专家认为,商业火箭发射市场逻辑相对简单,高频、高效、高性价比是未来市场的终极需求。现阶段的“技术路径之争”或者是否有“岔路口”是个伪命题,归根结底是要满足商业化市场的需求,以补充现有航天为目标,最大程度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通过产品创新实现企业利润,真正实现市场化转换,这时候的路怎么走,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来满足市场,就要看经营者的智慧与格局了。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企业信息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