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信普惠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优势分析

首页 > 企业新闻 >正文

【摘要】

  企业信息  ·  2019-03-08 11:18

普惠金融的概念是由联合国在“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的宣传活动上提出,旨在推动在成本可负担条件下,为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以金融科技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金融业态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个大背景下,友信金服的子品牌之一——友信普惠2011年应运而生。此后,国务院在20161月发布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中进一步将普惠金融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1.jpg

提升普惠金融的办事效率

致力于为城市广大小微企业主、个体经营户等有小额经营性资金需求的群体,能够提供专业的小额普惠金融信息服务的友信普惠逐步探索出一条新普惠金融之路:通过数据挖掘,去满足那些对社会有正外部性价值的金融需求。从借款额度上来说,友信普惠提供了最高可达20万元的借款撮合服务,这一额度基本上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借款人只需按要求提交相关资料,最快能在当天通过平台获得20万元以内的资金。大大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务的便捷性。

提高普惠金融业务的覆盖率

自2011年成立以来,友信普惠就通过金融科技手段,依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来为有小额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主进行服务。与银行主要评估企业信用为主不同,友信普惠以衡量小微企业主个人信用的方式来提供纯信用小额融资服务。更加标准和规模化的个人数据,帮助友信普惠增强了对融资者信用的识别度。正因如此,普惠金融的平等共享性在友信普惠这里才得以更好地发挥,金融的普惠属性才得以进一步彰显。

增强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

友信普惠的重点关注对象为有融资需求相对较弱势的群体,由于其在信息提供、收益获得和抵押担保方面不具备优势,很难在传统金融市场中获得普惠金融的支持。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本身是一个多期且动态的问题,要真正做到公平地支持弱势群体就必须解决信息高频获取问题,以保证金融活动在长期而言是最优的。

新金融机构很好地解决了信息的实时、全面和多期获取的问题,从而使得普惠金融朝着可持续性发展。截至目前,友信普惠的业务覆盖国内近100个一二线城市,拥有近300家门店。

总之,友信普惠是以数字化方式提供的普惠金融服务,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等数字技术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应用,促进了信息共享,降低了交易成本和金融服务的门槛,有效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企业信息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