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年轻大行的金融科技之路
【摘要】2月11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名单(截至2018年12月底),其中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机构类型调整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与工农中建交一致。自此,“五大国有行”的称呼成为过去,“六大国有行”掀开新篇章。
2月11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名单(截至2018年12月底),其中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机构类型调整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与工农中建交一致。自此,“五大国有行”的称呼成为过去,“六大国有行”掀开新篇章。
邮储银行自2007年正式挂牌成立,至今不过12个年头。这家年轻的国有银行秉承着“风控乃银行业立身之本”的理念,在运用金融科技探索智能风控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促使其金融科技和业务发展深度融合,构建的精准风控体系更是为银行业务提供了有力支持。
启动
2013年,邮储银行开始布局大数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其金融科技与风控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夯实了基础。
发展
2014年,邮储银行正式确立“科技引领”的信息化战略,在大数据领域,采用了全面拥抱分布式、开源大数据技术,借鉴行业发展趋势和领先实践,全面提升大数据治理、管理和应用水平的发展思路。同年,成立互联网金融实验室,主要定位互联网金融前沿产品、技术、流程,以及商业模式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工厂,加快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研发和推广。
2015年,邮储银行大数据平台上线,数据总容量超过2PB,在当时远远领先业内平均水平。
蓄势
2015年至2016年间,邮储银行不仅打通了电子渠道与线下渠道间的关联,实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协同发展,更是突破性地在基层部署了超过两万台移动终端。邮储银行的部署在极大地简化了小额信贷的审批流程的同时,也使风险控制精确量化成为了可能。2016年9月,邮储银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功实现了“股改—引战—上市”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实现了向股权多元化的国际化上市公司的历史性跨越。
2017年1月,邮储银行携手IBM在北京宣布推出基于区块链的资产托管系统。通过这次合作,实现了采用超级账本架构将区块链技术成功应用于真实的生产环境,被业界称之为中国银行业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首次成功实践。
腾飞
得益于金融科技的探索与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截至2018年9月末,邮储银行成长为中国网点最多的银行,资产规模达到9.35万亿元,可与“五大行”前辈比肩。
据邮储银行前行长吕家进介绍,未来邮储银行将着力推动大数据战略,加快风险数据集市建设,构建前中后台协调统一的经营风险管理的机制,为经营管理保驾护航,为转型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法海风控
法海风控,全球顶级AI大数据风控服务商,致力于为全球金融客户提供涉诉、工商、涉税、环保等领域风险信息查询、高精数据建模、风险预警监控系统建设等全流程风险管控解决方案,已服务于工商银行总行、中国银行总行、建设银行总行、交通银行总行、光大银行总行、浦发银行总行、浙商银行总行、上海银行总行、天津农商行总行等国有、股份制、城商行、农商行银行机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邓白氏、益博睿、芝麻信用、平安集团、阳光财险、泰康在线财险、清华大学、哈佛大学等全球顶尖机构。

企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