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网络小贷牌照租借生意:提成0.3%,放款1亿躺赚30万
【摘要】如果和一家月放款规模1亿元的金融科技公司合作,那么互联网小贷公司仅此一家便可收入30万元。

“我们想把牌照出租给一些现金贷公司。”
最近,不断有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从业者,打探和寻求出租牌照”。
“希望对方月放款能在5000万左右,产品利息合规,最好是有场景的车抵、房抵、商户贷产品,如果是现金贷,不得是回租和砍头息产品。”一位东北某互联网小贷工作人员告诉新流财经,他们可以向金融科技公司提供合规的互联网小贷放款通道,不限制地域。
具体来说,金融科技公司向互联网小贷公司推荐借款人,互联网小贷公司通过在合作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托管账户放款给借款人,到期后借款人还款给金融科技公司指定账户。
互联网小贷公司相当于将牌照租借给了金融科技公司。
曾经“高高在上”的牌照方为什么会主动寻求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又会以怎样的模式来合作?新流财经最近采访了一些从业者。
月放款1亿,提成千三
毫无疑问,互联网小贷牌照是一张可以放贷的通行证。又因为业务不受地域限制,一度成为各路资本争夺的对象。
在现金贷大热的2016年到2017年,不少上市公司纷纷发起设立互联网小贷公司。
比如2017年8月,生产和销售饲料的海大集团、生产和销售日用陶瓷家用品的冠福股份、生产和销售漆包线的民盛金科,均发布公告要投资设立互联网小贷公司。
“作为上市公司,想做金融业务首先肯定是要合规。”曾经一位上市公司高层告诉新流财经,尽管当时其公司并未开展任何放贷业务,但也有拿牌照的目标。
上市公司拿互联网小贷牌照,通常是为了完善金融服务板块,有的计划给上下游产业链提供融资支持;也有的是推动主业发展并提高盈利能力;当然,也有部分企业是纯粹为了跟热点,炒作股价。
在2017年底,互联网小贷牌照禁止批设,“141号文”下发,现金贷监管进一步趋严。
多数发起设立互联网小贷公司的上市公司被迫暂停拿牌之路,而刚拿到牌照的公司在监管层要求的场景中没有相关经验,前期也没有累积用户,便也不敢轻易开展业务。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8月,全国范围内已经批设的互联网小贷牌照大约有300张。
但这些互联网小贷公司中,绝大部分目前并没有实际的贷款产品,或者仅开展了极其小量的贷款业务。
牌照在手,总希望将其价值发挥到最大。
拥有互联网小贷牌照,开展放贷业务便是披上了合规的新衣,无论是上架APP Store还是对接支付通道都会十分顺利。
如此一来,便有了互联网小贷公司将牌照出借给无牌金融科技公司的生意。
据新流财经了解,互联网小贷公司出借牌照最简单的模式就是前文提到的放款通道合作。
2018年年中,连连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公司宣布不再为无放贷资质的贷款平台提供支付。市场上逐渐出现金融科技公司找互联网小贷牌照合作的需求。
“只是走支付通道的合作并不会占用互联网小贷公司的杠杆,也是最轻松赚钱的模式。”一位现金贷高层告诉新流财经,这类合作金融科技公司给互联网小贷公司返佣大概在放款额度的万分之几。
此外,还有一类更为复杂的合作模式,需要商业保理公司参与其中。
商业保理公司负责将金融科技公司与互联网小贷公司业务关系衔接起来,互联网小贷公司将债权转让给商业保理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委托金融科技公司进行贷款回收。
具体来说,金融科技公司将业务保证金转账给商业保理公司指定账户,业务保证金的额度,即为金融科技公司预计开展的业务量。商业保理公司收到金融科技公司的保证金后转入支付公司指定账户。
金融科技公司通过线上API接口,发送逐笔放款指令,互联网小贷公司向支付公司下发相应指令,将款项发放给终端借款人。
(从业者提供截图)
这类合作相较于上一种更加严谨,提成更多,通常按照每月放款额度阶梯收费,2000万以内千六,1亿以上千三。
如果和一家月放款规模1亿元的金融科技公司合作,那么互联网小贷公司仅此一家便可收入30万元。
风险大,也不敢接太多合作
不管是何种合作模式,均暗藏一定风险。
互联网小贷牌照由地方金融办下发,资金进出都受监管。就第一种支付通道模式来说,如果自身没有主营贷款产品,只是做了委托贷款业务,监管层极易发现,一旦发现极有可能取缔该牌照。
所以,也有互联网小贷公司透露,他们更希望和量大的平台合作,每次合作尽量不超过5家。
而第二种模式,如果借款人出现坏账,带来的连锁效应范围更广。商业保理公司、互联网小贷公司均会受到牵连。
实际上,在采访中,多位现金贷从业者告诉新流财经,目前租借牌照兴趣也不大,他们更愿意潜在水下,用马甲包做业务。
“挂了牌照,资金进出都受制监管,利率也必须合规,我们宁可不上架APP Store,而是直接以H5的形式挂在公众号或者API的形式与一些流量平台合作。”该从业者的声音似乎也反射了目前现金贷行业的发展趋势。
借贷需求始终存在,大部分贷款平台选择在水下“裸泳”,他们会建立数十个马甲包,每个马甲放贷月放款几千万后便下线,再上线新的马甲继续放款。
正因为如此,没有业务的互联网小贷公司似乎进入了寒冬,也就出现了前文提到的,开始主动寻求金融科技合作的动作。
来源: 新流财经

金评媒



- 情报 | Meta本周启动史上首次大规模裁员;推特每天亏损近3000万元;许家印7亿港元山顶豪宅被建行接管
- 情报 | 字节跳动寻求以50亿美元出售沐瞳科技;小米在汽车研发投入超70亿;电视家发公告称绝对不跑路
- 情报 | 网易知识公路宣布停止运营;广汽三菱停产裁员;京东推出言犀大模型
- 情报 | 威马汽车否认破产传闻;分析师称iPhone明年将输给华为;特斯拉Autopilot系统安全数据报告缺失近一年
- 情报 | 法拉第未来承认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完整;搜狗地图将终止运营;马斯克遭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
- 情报 | 抖音否认进军基金销售领域;新东方文旅公司正式成立;胡润发布元宇宙潜力企业榜
- 情报 | 苹果AR眼镜或将推迟上市;币安将收购竞争对手FTX;美国科技公司10月裁员近万人
- 情报 | 摩拜可通过美团退押金;金融业出台限薪令;阿里董事会新增2名独董
- 情报 | 恒大汽车多家关联公司被强制执行近3亿元;自游家公司启动大规模减员;马斯克短暂失去全球首富头衔
- 情报 | 宁德时代“锂矿返利”计划相关协议最快月底达成;“退费难” 成职业教育行业通病;零跑汽车发布90天保价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