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迈入发展快车道 业内:金融科技从严监管应该是一阵四季风

首页 > 观点 >正文

【摘要】除了政府部门的监管外,社会的认知、投资者教育对金融科技健康发展也至关重要。

  金评媒  ·  2018-12-28 10:00
金融科技迈入发展快车道 业内:金融科技从严监管应该是一阵四季风 - 金评媒
来源: 凤凰网WEMONEY   

当下,金融科技迈入发展的快车道,这也对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和金融监管的工具都提出了全新要求。

12月26日,由财经网主办的2018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上,政府领导、学术智库、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共话金融科技和传统金融的竞合关系,金融监管与行业发展,推动监管科技的发展。

金融科技挑战传统金融 关键在于脱媒

谈及金融科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裴长洪指出,金融科技经历了三个阶段。“金融科技的定义,就是指的新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能够创造新的模式、业务、流程和产品。从发展来讲,经历了三个阶段,一个是金融电子化阶段,利用ID技术进入金融领域的业务流程、办公流程,提高管理水平、服务效率这是第一阶段,就是金融+互联网+电子技术。第二段是互联网金融阶段,互联网渗透到金融服务的各个环节,实现信息共享、业务撮合。现在是金融科技3.0,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这些技术在驱动,提供更多更广泛的金融服务。”

DA260B34638CE4C09F14C572C418CC981727BECF_w500_h333.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裴长洪

裴长洪表示,金融科技对创新创业风险投资意义很明显。“从融资对象来讲,作用于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这样的融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就是说它对一些创新,对一些新技术的转化,还是起到了很明显的作用,这是关于各个阶段融资的一些情况。也就是说这几年金融科技的发展对中国的技术创新,对行业的技术进步它有着正向的意义。”

提到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带来的一系列挑战,裴长洪指出,金融科技广泛的运用于生产、生活,以及细分行业发挥着其作用。首先,金融科技明显挑战了传统的信用服务方式。传统信用服务方式靠资产质押,难以避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孤岛,所以很难回避市场风险,它所形成的业务模式和金融产品也难以完全适应市场发展趋势。 金融科技以企业市场、消费者、价格这些海量数据作为信息,它形成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能够避免传统信用提供方式的不足和缺陷。其次就是金融科技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发展的生产手段、工具投资都在虚拟空间里,没有物理外观,非固定化。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茹认为,挑战最核心的关键词就是脱媒。“融资的脱媒,理财的脱媒,信息的脱媒等等,另外一个词也可以表达这个脱媒的概念,去中介化。传统金融机构赚钱盈利主要在于承担了金融中介的功能,而互联网金融或者是金融科技,在去中介化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把投资者和消费者,把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前所未有的拉近。中介的数量、规模、层级都被大大压缩。这样对传统金融机构靠利差,靠着一些因为有金融信息不对称现象存在的中间业务造成非常大的冲击。”

金融科技不能替代传统金融 二者具有天然合作基础

谈及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和传统金融服务之间的关系,裴长洪表示,不能夸大金融科技的功能, 金融科技在很长的时间内都只能是传统金融服务的信用提供的补充而不是替代。新的金融信用提供方式一定要和传统金融服务方式融合,一定是在融合中得到发展,而不是独立发展。

王茹认为,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具有天然的合作的基础,至少具有五个方面的互补性,包括客户的互补,数据的互补,懂金融和懂技术的人才的互补,风控能力的互补,技术的互补。

90F829846B8E7F18210028A1DCA43226E70245B7_w389_h212.jpg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王茹

两者该怎么样进行合作,利用怎么样进行分配,各自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王茹提出,“不管是做传统的也好还是新型的金融,归根到底要打牢一个地基,这个地基如果看作是一个房子其实就是真正的能把现代金融的这个底层的结构筑牢,有三根柱子。”

第一根就是制度的柱子,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其中很重要的风险就是监管风险,包括从监管机构、政府角度对整个行业发展大的战略,一些底线的法律法规,一些相关的政策规定能不能符合业态发展的需求。

第二根柱子是信息的柱子,这是一个关键,它需要做到的是内外的结合。现在看到的信息、数据其实占到整个数据量、信息量的冰山一角,最多占15%左右。真正的数据包括文本、视频、包括音频等等,不只是看到业内、企业内部和行业内部的,也要看到外部有哪些数据真正可以利用起来,所以内外结合发挥数据和信息作为整个行业发展的基础性的作用。

最后就是动力,这个是金融发展的一个物质技术的基础。其实金融科技并不是一个新词,从最早的时候靠卡片来帮助金融的一些服务到后期慢慢的利用大数据、利用各种各样的平台,利用超级的计算机,最早应用的都是金融类的机构,所以金融行业本身和科技联系就非常紧密。未来,包括像一些爬虫的技术,生物特征识别的技术,还有ID识别的技术,不同人在不同网站上,不同平台上都会有不同的ID,通过这种ID识别的技术就可以把不同平台的信息同时抓取过来。包括像爬虫技术也是一样的,可以进行数据的抓取,从不同载体上进行抓取,类似这样的技术结合人工智能等等。

王茹表示,金融未来的发展需要满足所有不同类型的人,个性化、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要筑牢基础,关键还是要真正坚守金融的本质。

原中国银监会党校副校长陈伟钢提出,科技创新可以重塑金融的本质。在他看来,金融的本质就是三个词,第一是桥梁;第二是信用;第三是服务。但上述三个词目前都没有做好,桥没有搭好,变成很多过不去的坎;信没有做到,于是有很多金融诈骗;服务没有做好,成为了关卡实体经济。

金融科技监管是一阵四季风 法治是最好的定心丸

王茹指出,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风险。“简单可以归结成几大类型,就是外溢性的风险或者是溢出风险,就是说风险不来自于内部,而来自于和外界环境,尤其是传统金融互相作用的关系,你对它产生冲击,它反过来对你也产生冲击。另外就是市场风险,除了传统金融风险以外还存在包括期限错配、流动性、信用风险等等,尤其是信用风险是目前我们面临的非常大的问题。现在互联网金融的基础没有打好,整个社会的征信体系,尤其是金融的征信体系没有真正完善起来,各方面的信息孤岛还是存在。”

因此,要发展好金融科技,就离不开监管。“现在政府对金融的监管跟上来是一个必答题,而不是选择题,要承认的是这几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能得到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包容性监管。”王茹说。

E755A242FE8930D07346D9D0A6B16CAC0B865B71_w500_h330.jpg

原中国银监会党校副校长陈伟钢

陈伟钢认为,“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需要重新定位,他们两者的关系就像交警和司机的关系,在安全的前提下,监管帮助被监管的企业踩刹车,不闯红灯。监管的目的不是要把被监管者束缚起来,而是监管部门希望被监管方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平稳快速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则提出,“金融科技的从严监管应该是一阵四季风,春夏秋冬一直刮下去,这种监管风暴会常态化、法治化,我认为法治才是金融科技市场最好的定心丸。”

BED362341ED7673890919834324714A6375C2627_w500_h333.png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

如何做好金融监管?刘俊海提出,应当朝着法治监管、勤勉监管、透明监管、信用监管、民本监管、协同监管、精准监管的方向阔步前行。特别是扭转当前监管的碎片化现象,在组建超级的国家金融监管机构之前,最重要的不光是统一监管的一个结论,而且统一监管部门的监管思维,这样才能统一监管尺度。由管主体的思维过渡到以基于行为、功能设计统一的逻辑严密、缜密的监管行为规则。而且还要打造一个24小时全天候,360度全方位的信息共享、快捷高效、有机衔接,同频共振的监管模式。

同时,刘俊海还强调事中监管的重要性。“放管服,我们放做的非常有效,简政放权。事中监管、事后监管我们侧重事后监管,事中监管不足。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服务我们还有很多需要补强的地方。所以我个人认为监管的公信力还是要靠我们监管部门有所担当,有所作为。”

此外,王茹还提出,监管本身的风险也不容忽视。“监管的风险,既包括政策性风险也包括法律风险,同时包括监管机构本身的职能不完善带来的风险,金融监管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分业监管,但是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都是典型的混业经营的方式。分业监管和混业经营的矛盾不解决,很难想象金融政策、金融规则出台能符合整个金融发展的需求。”

除了政府部门的监管外,社会的认知、投资者教育对金融科技健康发展也至关重要。王茹提出,“整个社会包括消费者在内对于到底什么是互联网金融,到底怎么去利用或者说购买互联网金融的产品,怎么去利用互联网金融提升自己的生产和生活质量是没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知的。而这种认知的风险同样也会传递到整个行业的发展过程中。”

刘俊海呼吁,保护投资者的同时,投资者也应呵护自己。“明明白白看广告,认认真真签合同,淡定从容存证据,依法理性维权。”

来源: 凤凰网WEMONEY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金评媒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