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年终揽储进化史:玩法升级,今年不送礼了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每年一度的银行年终“揽储大战”再一次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财经互金新媒体  ·  2018-12-14 10:14
银行年终揽储进化史:玩法升级,今年不送礼了 - 金评媒
来源: 第一财经   

每年一度的银行年终“揽储大战”再一次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与往年相比,今年银行的揽储运动已经逐渐摆脱了存钱送礼物的“低级趣味”,转而更加高级的玩法,比如当下红极一时的“智能存款”已经成为继银行理财、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协议存款之后的又一银行揽储利器。

揽储工具“进化史”

尽管,今年前三季度28家上市银行存款总额同比增长了8.05%,比上年末微升了1.85个百分点,但依旧难以扭转近年来银行存款整体增速低位徘徊的大势。

2017年,我国本外币存款余额169.27万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164.1万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比上年同期低2个百分点。就2017年全年来看,全国的人民币存款增加13.51万亿元,同比少增1.36万亿元。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份,我国本外币存款余额182.5万亿元,同比增长7.3%,1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9507亿元,同比少增6148亿元。

与此同时,存款的结构也悄然变化:2016年之前,活期存款增速呈上升趋势,定期存款增速呈下降的趋势,但2017年开始 ,活期存款增速突然下降, 定期存款增速开始回升。

从构成上来看,2016年开始,公司存款和其他存款的规模开始增长,尤其是2018年前三个季度,公司存款占比达60%,其他存款占比21%,而个人存款的比重却在急速下降。

作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动举措之一,2004年起在国内蓬勃兴起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在银行揽储大战中曾红极一时,但扩张过快的银行理财又产生了表内业务逐渐流向表外的问题,超出了监管的视线。

近年来,在强监管的背景下,银行理财逐渐回归理性,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7)》,截至2017年底,全国562家银行的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29.54万亿,较年初增加0.49万亿,比2016年少增5.06万亿;同比增长1.69%,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21.94个百分点。

那么,新的“继任者”亟待出现。

联讯证券分析师李奇霖认为,银行揽储工具需要具备两方面特征:一是大部分资金都能作为储蓄受银行支配;二是银行“灵活处理”的空间很大,甚至可以突破利率的监管指导,实现变相高息揽储。

结构性存款正是这样的一个继任揽储工具,所谓结构性存款指金融机构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工具的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更高收益的业务产品。

根据wind数据,2017年开始我国的结构性存款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尤其是中小行发行的单位结构性存款增速迅猛。

相比理财产品不算在存款规模中,结构性存款中主合同部分计入客户存款,可质押,购买门槛低与理财产品相当,收益虽然低于理财但高于大额存单,且安全性高于银行理财。

大额存单提前支取靠档计息门路多

所谓大额存单,是指面向个人、非金融企业、机关团体等发行的一种大额存款凭证。

大额存单购买门槛最低为20万元,但大部分银行都推出了门槛更高的“超级大额存单”:包括25万元、30万元、50万元、8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对于同一家银行来说,门槛越高利率也越高。

这个门槛也就决定了大额存单的揽储普及性要低于结构性存款。如果按照各大银行最高门槛的利率来算,3个月期平均利率是1.638%,6个月期平均利率是1.939%,1年期平均利率是2.268%,2年期平均利率是3.179%,3年期平均利率是4.155%,5年期平均利率是4.123%。

按照最高门槛计算的平均利率,显然要明显高于按照20万元门槛计算的平均利率。

但目前一个状况是,根据融360监测的数据显示:11月份,整存整取利率中,3年期和5年期利率略有上升,但其它期限大多下降,尤其是大额存单利率则是普遍处于下滑趋势,只有高门槛的大额存单利率才具有一定的竞争性。

2015年9月,大额存单刚推出时,参与银行较少,市场规则制度不完善,大部分银行的大额存单提前支取只能按照活期利率计息,不过随着市场逐渐向成熟化发展,目前各大银行的大额存单基本都能靠档计息。

大额存单相对于普通的定期存款来说,有两大优势:一是利率更高,二是可以靠档计息。普通定期存款如果提前支取只能按照活期利率计息,但是大额存单提前支取靠档计息,可以获取部分定期利息。

大家只知道大额存单可以靠档计息,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该如何靠档。实际上,大额存单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门路非常多,各家银行的规定都不一样。

智能存款走俏

近段时间,智能存款开始走俏江湖,成为一种新型的揽储工具。

比如,微众银行推出“智能存款+”50元起存,无上限,当日起息,取出实时到账不限额度,采用阶梯利率,按照存入的时间段来确定实际支取的利率,比如,存入不到1个月取出利率只有2.8*,存够1个月4%、3个月4.3%、6个月4.4%、1年4.5%,5年到期。看上去,智能存款兼顾高利率和高流动性,可以成为银行理财、结构性存款的完美替代。但联讯证券研报认为,这些存款之所以可以实现短期限内的高利率诀窍在于“期限错配”和配置资产的高利率。 “期限错配”就是用“资金池”让定期存款“活期化”。

比如客户存入一笔智能存款,它就进入了一个 3 年期的定期存款“资金池”,假如市场能接受的 3 年期的资金的利率是 4.5%,如果在 3 个月的时候客户要支取本息,这笔定期存款的受益权就会被转让给第三方机构,第三方机构支付的本金和 4%的利息支付给消费者,等到 3 年到期的时候可以获得 0.5%的利差。这个过程中银行获得了稳定的负债、 消费者获得了高收益的储蓄、第三方获得了息差。

来源: 第一财经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财经互金新媒体

财经互金新媒体 专注网贷、区块链、第三方支付报道的互金系媒体。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