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的黄金时代,为何网综却在垮掉?

首页 > 观点 >正文

【摘要】网络综艺的口碑全盘崩坏,是“最严限秀令”的后遗症,还是观众愈发挑剔、难以满足的口味?

  锦鲤财经 原创  ·  2018-11-14 13:37
娱乐的黄金时代,为何网综却在垮掉? - 金评媒
作者: 锦鲤财经   

新一季的《奇葩说》着实让人感叹,果真是奇葩。原以为的奇葩高手间思想的碰撞、新颖奇特的论点、缜密理性的辩论全部变成了撒泼式的撕逼、谩骂、毫无逻辑,咆哮式的嘶吼、傻瓜式的朗诵小本……观众深感无力吐嘈,《奇葩说》口碑崩盘。

 

除了《奇葩说》,曾火爆全国的《中国有嘻哈》、《火星情报局》也难逃国产综艺“一季不如一季”的魔咒。豆瓣评分超过9分的《明星大侦探》在推出由网络综艺转电视综艺的新一季节目《我是大侦探》后,也惨遭“滑铁卢”,豆瓣评分跌至不足5.7分。

 

一片热闹的网综似乎被浇了冷水,网络综艺的口碑全盘崩坏,是“最严限秀令”的后遗症,还是观众愈发挑剔、难以满足的口味?

 

网综的崛起

 

2007年,一部《大鹏嘚吧嘚》将网综带出了低迷处境,凭借着幽默、犀利、刻薄、接地气的态度,让观众迅速认识到了网综的魅力。而《大鹏嘚吧嘚》的广受好评,也催发了许多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诞生,但由于内容过于低俗、尺度大、有色情暗示等,难以被观众普遍接受,此时网综仍然处于粗造简陋的1.0时代。

 

业内公认的网综元年是2014年。由马东主持的中国首档谈话类达人秀节目《奇葩说》在这一年播出,自此网综一炮而红。各大主流视频网站开始斥巨资投入网综制作,其中仅优酷就投入3亿元做自制内容,由此可见网综已经被各大视频网站视为新的淘金窟

 

而这个淘金窟也的确不负众望,《奇葩说》上线45天播放量破亿,“本土化创新”给网综带来了生机和发展,腾讯视频凭借《我们15个》成功收获超过8亿播放成绩,《你正常吗》在20142015年分别以3亿、4亿播放量收官。网综开始步入精品制作的2.0时代,但这并不是网综发展及影响最大的阶段。

 

经过几年的摸索发展,将把握时代潮流、了解观众的兴趣偏好、然后制造内容节目等一系列步骤打磨完善,网综在2016年迎来崛起,从网络综艺的内容、制作、数量都实现质的飞跃,网综全面爆发。国内主流视频网站如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等在这一年上线超过百档节目。这也就意味着,平均每三天就会有一部网综推出。而网络平台较为宽松监管审查环境以及中国超过5.5亿的网络用户,都成为网络综艺爆发的助力。

 

这一年,诸如《火星情报局》、《圆周派》等多个火爆网综诞生。《拜托了冰箱2》(腾讯视频)获得7亿多的点击量,《明星大侦探》(芒果tv)也有超过8亿多的收视率,由爱奇艺出品的《偶滴歌神啊》一经推出也风靡一时获得7亿多的点击量。一时之间,网综呈现百家争鸣、万花齐放的繁盛之势。

 

去年6月上线的《中国有嘻哈》标志着市场进入“超级网综时代”,26.8亿播放量,可谓是完美收官。同年,视频平台上线接近200部综艺节目,总播放量超过552亿次,除了《中国有嘻哈》以外,《吐槽大会》、《明日之子》也完美跨入“10亿+”播放量行列。

 

除了选秀、真人秀、脱口秀、谈话类的网综,文化类节目也收获颇丰,在腾讯视频上线的《见字如面》,没有冠名商、卫视收视率低,却在互联网上得到年轻人的青睐,豆瓣评分9.0,每集播放量2700万创下文化综艺之最。

 

但鲜花之下遍布泥淖,网综看似风光的表面却也难掩内容贫乏、无创新、抄袭等问题带来的影响,例如在今年的戛纳电视节上,国际模式版权保护协会FRAPAFormat Recognition and Protection Association)点名爱奇艺《偶像练习生》抄袭,抄袭相似度达到88分,并称这一数据刷新世界纪录。这真是最打脸的世界纪录。

 

网综已显颓势?

 

数量持续“井喷”的网络综艺,却也是品质优劣不等、良莠不齐,而为了争夺用户、抢占流量入口各大网站也迅速炮制内容,网络综艺渐呈现“快餐式”、东施效颦式的隐患。内容缺乏创新、江郎才尽式的疲态尽显,抄袭、侵权风波不断。

 

国内的网综大概就是以抄袭起家,说好听一些就是舶来品本土化。网综中开山鼻祖式的节目《大鹏嘚吧嘚》片头与美国节目《柯南脱口秀》相似,在著名主持人柯南先生在节目中吐槽并暗讽中国山寨风之后,大鹏在《大鹏嘚吧嘚》中道歉。这件事虽然在大鹏与柯南“暧昧丛生”的互动中,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却也为国内网综埋下了隐患。一种即使抄袭、侵权也可以嬉笑搪塞过去的心理渐渐滋生。

 

而在《偶像练习生》之前,爱奇艺宣称2亿打造的综艺《中国有嘻哈》,也被指抄袭韩国综艺《show me the money》,《偶滴歌神啊》被指抄袭《看见你的声音》,爱奇艺都可以改名为爱抄袭,简直毫无违和感。

 

与此同时,国内所谓的一流的网综大多被打上抄袭侵权或者是翻版等标签,版权意识淡化本身就是漠视法律。在今年2月份,韩国国会通过了禁止外国抄袭文化产品以及音乐的法案,从107号韩国《中央日报》刊登的一篇关于中国剽窃的34档综艺节目报道来看,这条法案基本就是针对中国综艺节目抄袭而提出的。

 

另外,即使是原创的网综节目也难逃创造力枯竭、黔驴技穷的尴尬处境,但对于节目积累的人气难以割舍,无新意、尴尬梗,“狗尾续貂”式的续集产出,让开始颇受好评的网综不能寿终正寝,被套上一季不如一季的魔咒。原创内容也并非无可挑剔,比如小S的《姐姐好饿》、王思聪的《hello,女神》都因互动尺度过大、语言粗俗而被下架。网络综艺在粗放发展所隐藏的陈疾开始暴露,这也是网综出现颓势的主要原因。

 

抄袭、盗版、侵权、原创力不足、甚至是内容语言过于低俗,每一个都是套在网综身上的紧箍咒,而网综的政策红利也已经完全丧失,最严“限秀令”、限童令限韩令以及全明星禁令的实施,将网综赖以崛起的宽松放任的网络环境加上重重锁链,《吐槽大会》、《明日之子》等网综都遭遇或禁或延播的处理。

 

在《被停播、延播、整改冤不冤?细数这些网综的“七宗罪”》一文中,作者细数了网综抄袭、侵权、炒作、拜金、媚俗、恶搞、黑幕等条条罪状,这并不是网综的原罪,也不是娱乐的原罪,这只是网综在发展过程中原本可以避免的歪路。

 

网综未来如何去颓势?

 

从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Q1-Q3中国网络综艺价值研究报告》报告中显示:网络综艺已经逐渐成为内容创新的中流砥柱。这也就是说,在网络高速发展、网络观众庞大的大环境下,网综依旧具有强大的发展前景与商业价值。而网综目前所出现的颓势归根结底在于自身的发展痛点,网综去颓势的方法,就是对症下药。

 

首先,是内容问题,内容的粗俗化、低俗化虽然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观众的新奇与关注,但是长此以往必定引起观众反感,也限制节目的生命力,如被下架的《吐槽大会》,很多观众认为该节目过于低俗、“污”得太过分。内容创作可以特立独行、标新立异,但绝对不是哗众取宠,猎奇和新奇也只是一字之差,玩笑和下流也不过是一步之遥。

 

经得起时间打磨、理智推敲的内容才能经久不衰,如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中徐徐道来故事、如《见字如面》中触摸人物最真实情感的书信,口碑和市场皆为优异。内容的优质可以将本来不受待见的文化类节目变成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由此可见优质内容的重要性。

 

然后是创新问题,新一季《奇葩说》纷纷逼得观众粉转黑,无新意、梗太老,观众吐槽“尴尬癌”、“想快进”。没有持续的、长期的、新颖的内容输出,一方面是由于创新力的缺乏,更关键在于“拿来”主义的盛行和希望快速变现、打开流量入口的意图都遏制了内容创作能力,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太浮躁

 

内容创作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灵光乍现”也只是一时,持续而优质的内容输出必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对于大部分主流视频平台来说,人力物力也不过是一个财务成本问题,最重要的是时间成本,在这个转瞬即变的时代,老公都能一天换一个,创作的内容还没有推出来,就已经成了“凉菜”,与之相比的,“抄袭”、“拿来”不但可以吃上热菜,风险也小,更何况被追责侵权的概率也小。

 

观众等不及,流行等不及,而内容创作也等不及,“等不及”的迫切就让人浮躁,进而造成国内网综无前瞻、无远见、不能创作出引领潮流的优质内容,只能拾人牙慧。网综需要做的不是亦步亦趋的跟着别人的脚步,而应该走自己的路,正如被福克斯传媒集团购买模式版权的《这!就是灌篮》,原创才是保持流行的必胜技巧。

 

自从网络视频平台开启自制综艺时代后,网综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在形式、内容和流量价值上均有超级网综出现,并逐渐成为综艺内容市场的主力军,但“七宗罪”不破,网综就难以从精品爆发的2.0时代发展到高品质的3.0时代,“抄袭”“盗版”“侵权”的标签撕不掉,网综就只能在国内独乐乐

 

锦鲤财经,专业有趣好运气,公众号:jinlifin。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锦鲤财经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